摘要:2004年她28岁,杨振宁82岁,结婚证一曝光,全网刷“图啥”。
79%的人现在说“祝福”,可当年28%的骂声差点把翁帆淹死。
2004年她28岁,杨振宁82岁,结婚证一曝光,全网刷“图啥”。
昨天清华同方大厦门口,我亲耳听见两个女生嘀咕:“听说翁帆把杨老最后一套海淀房过户到自己名下了,180平,值两千万,这回算熬到了?
”
我回头甩一句:人家2010年就签了共同基金,钱只进科研账户,她连工资卡都没揣热过。
她图啥?
我翻到了2023年11月研讨会的偷拍片段。
翁帆站在讲台,中英双语切得比PPT还顺,底下坐的是诺奖级老头,她一句“杨老师坚持物理史要保留人味”把全场逗笑。
那天她第一次挂“学术主持”胸牌,清华档案里,她给杨当了七年第二作者,七篇跨学科论文,页脚注着“W.Feng整理杨氏口述”。
图的是上桌做学术,不是上桌分家产。
房子的事,说透更没意思。
2024年1月公证文件流出,海淀那套老房确实过户给她,可同天杨的律师补充:反向抵押合同同步签,房子变现后只能打进“杨振宁学科交叉基金”,专款资助穷学生。
她拿到的是业主名,动不了里头的钱。
骂她的人没看第二页。
真正难的是夜里。
港媒拍到她去年12月去香港养和医院考老年护理师,实操考是帮假人老爷子换尿布,她手稳得一批。
回北京她给清华园的家装了全套防滑地板,浴室扶手选的是日本进口款,一根四百八,她买了二十根。
杨老夜里要起三次,她睡外圈,床沿贴着他的名,方便一伸手就摸到脉搏。
这些事,热搜没位置。
时间把骂声冲淡了。
抖音上#爱情无关年龄#话题破3亿播放,点进去最火的是今年春节的全家福:
杨老穿她挑的红色唐装,她戴的珍珠项链是当年诺奖奖金买的,珠子已经发黄,扣子还是老式的鱼钩钩。
评论区高赞只有四个字:白头偕老。
我盯着屏幕,突然明白,所谓反转,不是她得到了什么,而是我们终于学会不再拿自己的算盘去打别人的日子。
房子、票子、遗嘱,全是烟幕。
核心只有一句:她用自己的二十年,把一位百岁老人留在学术一线,清华园还能听见杨老给本科生讲“对称之美”。
这份成绩单,比任何结婚证都硬。
有人还在等翁帆翻车,我看是等了个寂寞。
她把能给的都给了科学,把剩下的温柔留给了时间。
换你,你愿意在82岁的夜里,一次次扶起28岁的自己吗?
她做到了,所以闭嘴是对她最基本的尊重。
来源:深陷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