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正是“继绝存真”的当代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视为一项重要工作,多次强调要精心守护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他亲自推动古城保护、文物修复与活化利用,开展了一系列延续历史文脉的生动实践,展现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正是“继绝存真”的当代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视为一项重要工作,多次强调要精心守护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他亲自推动古城保护、文物修复与活化利用,开展了一系列延续历史文脉的生动实践,展现出真挚的文化情怀与强烈的历史担当。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份关于河北正定古城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近年来正定古城保护工作。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正定历史文化保护事业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总书记对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一以贯之的重视与嘱托。
据曾在正定县委办公室工作的刘成君回忆,习近平总书记当时不仅从大局推动修缮大佛寺、兴建荣国府等标志性工程,也时常关心具体细节,展现出宏观统筹与微观落实相结合的工作作风。这段经历生动说明,总书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既着眼于历史文脉的接续传承,也注重让文物“活”在当下、服务人民,为增强群众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建“府衙”建“影剧院”
刘成君回忆道:“在习书记倡导下,我们兴建了常山影剧院。正定县原来只有电影院,没有影剧院,常山影剧院是我们第一个县级影剧院。剧院的名字还是习书记找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林默涵给题的字。影剧院的设施很好,功能很齐全,可以看电影,也可以唱戏,还可以开大会。有了常山影剧院之后,我们经常请外地的剧团来唱戏,丰富正定人民的文化生活,也为传播传统艺术尽一点力。”
常山影剧院建筑占地7.9亩,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其功能集会议、演出、电影放映为一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建设的唯一的大型综合性文化场馆,而被大家所熟知。常山影剧院于1982年经正定县委、县政府批准,在原址上拆除扩建,于1985年元月建成开业。目前,常山影剧院先后进行了4次维修,现在仍然是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为数不多的始终保持文化功能的历史建筑。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指出:“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大众文化生活追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展现中华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能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平台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守护好精神家园,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正定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政起步的地方,从一开始,他就积极创造条件,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世界,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新期待。
一块“石碑”映照“情怀”
刘成君回忆道:“有一次,习书记和我一起散步,发现了一块石碑,外面有个栅栏拦着,但是因为栅栏缝隙比较大,小孩都能钻过去玩。习书记仔细看了这块石碑,发现这是唐代遗留下来的文物。他立即指示办公室,把这块石碑保护起来。后来,我们相关部门在这块石碑上面盖上了一个亭子,防止它被风吹日晒,把它保护起来了。”
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性是其最核心、最根本的价值之一,它不仅仅是“以前的物件”,而是作为历史的物质性见证和载体,将其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文化记忆、艺术审美和情感价值,跨越时空,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从福建三坊七巷的保护,到浙江良渚遗址的申遗,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推动了一系列文物保护实践。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展现了我们党和领导人的文化自信与历史责任感。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的根与魂。它凝聚着深厚的文化认同,铸就着一个国家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从正定古城到东南沿海,再到中央治国理政的广阔实践,这份对文化遗产一以贯之的关切与守护,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沉的文化情怀与坚定的历史担当,不仅为民族留存记忆,更为人类共同未来贡献力量。(文/学习大军,2025年10月7日):xuexidajun
来源:学习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