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件29块的运动T恤,扔洗衣机搅一百次不变形,领口不波浪,颜色不泄,这对天天挤地铁、加班到十点的人就是救命稻草。
正文
“穿着像塑料袋,却年年卖爆”——聚酯纤维被骂得最狠,也穿得最多。
2022年全球纤维产量里它独占54%,把棉花摁在地上摩擦。
谁都不想闷一身汗,可结账时还是把涤纶塞满购物袋。
厂家早算准了:你要的不是舒服,是“省事+便宜+能穿出去”。
一件29块的运动T恤,扔洗衣机搅一百次不变形,领口不波浪,颜色不泄,这对天天挤地铁、加班到十点的人就是救命稻草。
Zara、H&M把设计图送到工厂,三天就能上架,成本降三成,价格标签直接击穿心理防线;棉麻做不到,等棉花长出来,潮流已经换了两轮。
Patagonia、Adidas把可乐瓶碾碎、熔掉、拉丝,做成再生聚酯,一件外套等于13个塑料瓶,挂个绿色吊牌,价格翻三倍,照样卖空。
Textile Exchange的报告显示,2023年再生聚酯用量同比涨36%,买的人图什么?
图个“我没错”——塑料污染怪不到我,瓶子是我救的。
工厂也乐见其成:回收料比新料便宜一成,还能拿碳减排补贴,两头赚钱。
实验室里,玉米淀粉做的生物基聚酯已经能降解,成本只比常规贵15%,品牌方在等一个政策红包,一旦欧盟把碳税再提高两块,生物基立刻大批上市,舒适度追平棉,到时候棉农只能望田兴叹。
快时尚靠它续命,运动品牌靠它讲故事,消费者靠它省钱省时间,地球默默替所有人扛下微塑料。
厂家、品牌、买家,三方算盘打得噼啪响,没人愿意先停手。
当吊牌上写着“100% polyester”,你摸到的不是布料,是整条产业链的合谋——它把便宜写进价格,把麻烦扔进洗衣机,把代价埋进海洋。
结尾
下次再嫌涤纶闷,你还愿意多花一倍钱买棉吗?
来源:乖巧扑克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