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峰会:重构全球能源治理的“东方支点”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7 21:18 1

摘要:近日,在天津隆重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简称SCO)峰会上,能源合作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核心地位,成为了各国代表热议的焦点。中国在此次峰会上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未来五年内,将携手上海合作组织的

近日,在天津隆重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简称SCO)峰会上,能源合作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核心地位,成为了各国代表热议的焦点。中国在此次峰会上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未来五年内,将携手上海合作组织的其他成员国,共同实施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的宏伟项目。这一承诺,不仅彰显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坚定决心,更预示着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刻变革。与中国自2019年以来在上合组织国家所投资的1吉瓦太阳能和0.3吉瓦风能相比,此次承诺无疑意味着可再生能源的大幅跃升,为上合组织国家的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与此同时,备受瞩目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Power of Siberia-2)天然气管线计划也迎来了重启的曙光。该项目若能顺利建成,预计到2030年前后,俄罗斯天然气在中国进口总量中的份额将有望大幅提升至三分之一,这不仅将巩固中俄能源合作的基石,更将为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与繁荣贡献重要力量。那么,中国的能源投资将如何深刻影响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能源转型之路?中国与中亚国家以及能源巨头俄罗斯的紧密合作,又是否预示着全球能源格局即将迎来一场重大转变?为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对话地球特别采访了来自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芬兰的权威专家。

柳力(Lauri Myllyvirta),作为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中国气候中心(China Climate Hub)的高级研究员,同时也是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的首席分析师,他对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中国近期承诺在上合组织国家开发总计10吉瓦风电和10吉瓦太阳能项目,这一举措不仅是中国海外能源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电力企业和项目开发商拓展海外业务版图的绝佳契机。长期以来,中国制造商在全球光伏设备供应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绝大多数设备却用于中国并未直接参与开发或融资的项目。此次承诺,无疑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超越单纯设备出口、深度参与海外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与融资的宝贵机会。

依托国内规模化发展清洁能源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中国企业有望加速可再生能源的海外部署,为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目前,中国参与海外清洁能源项目仍主要局限于竞标东道国能源规划内的既有项目,而新承诺则有望为中国创造契机,使其能够超越单个项目范畴,与合作伙伴政府开展更深入、更全面的对话。通过将可再生发电与储能、输配电及设备制造等环节统筹规划,这种对话有望深刻影响伙伴国的整体能源战略,推动其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一转变不仅将极大提升中国开发商的国际竞争力,更将有助于伙伴国提高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雄心壮志,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自2019年以来,中国海外已投资总计10.4吉瓦光伏项目和7.6吉瓦风电项目,成绩斐然。然而,在上合组织国家内,同期投资规模却相对有限,仅有1.0吉瓦光伏和0.3吉瓦风电。这充分表明,中国投资者在这些市场拓展清洁能源仍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以2024年为例,巴基斯坦进口了高达17吉瓦的太阳能电池板,印度新增约28吉瓦风电和光伏装机,就连乌兹别克斯坦也上线了约1.8吉瓦光伏项目。鉴于上述国家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五年内在所有上合组织国家新增10吉瓦风电和10吉瓦光伏的集体目标,可能仅占其总需求的一小部分,但这一举措无疑将为其绿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与中亚国家开展清洁能源合作,不仅契合这些国家迫切需要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提升能源安全并降低排放的迫切需求,更能巩固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为全球气候目标的实现贡献重要力量。综上,“10+10吉瓦”倡议不仅将推动中国海外能源合作从设备出口和项目投标迈向系统合作与能源规划的新阶段,更能切实促进上合组织国家的清洁能源转型,强化中国作为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的重要角色。

李雨潇,作为绿色和平东亚海外能源投资项目负责人,常驻北京,他对中国海外能源投资面临的挑战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指出,要实现上合组织会议提出的风电与光伏目标,必须依托全产业链的深度协作,涵盖风电与光伏的投资与制造,以及中国投资者的融资支持。尽管中国国内风光装机正迅猛增长,但中国投资者在海外投资风电和光伏项目时仍面临重重障碍。他们亟需更强劲的政策支持与保险机制,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落地和运营。

在工作中,李雨潇多年来长期接触对海外风能和太阳能投资表现出浓厚兴趣的中国投资者、企业和银行。他们普遍反映,受制于有效金融工具的缺乏,加上风险覆盖范围有限,具体而言,海外项目融资结构单一、保险担保缺乏弹性、审批流程冗长,且监管体系与国际技术标准脱节,这些因素共同抑制了投资热情,阻碍了海外清洁能源项目的快速发展。“10+10吉瓦”目标将牵动风电与光伏整条产业链,该协议背后的产业战略已引发广泛关注。虽然外界多聚焦于此类协议对中国清洁技术产能的消纳作用,但本次协议明确写入了“技术转移”与“经验交流”等关键词,尤为引人注目。这正是成员国高度关注的战略要点,也是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和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成员国的回应声明中对上述内容着墨更多,充分表明了他们对技术转移与经验共享的重视和期待。若中国能与全球南方伙伴实现有效的技术转移与经验共享,便可从助力当地清洁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最终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推动当地乃至全球的能源转型。这一举措不仅将提升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更将为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鲁奇塔•沙阿(Ruchita Shah),作为Ember亚洲能源分析师,她对印度在上合组织峰会中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印度参加上合组织峰会反映了其积极参与能源合作、推动绿色技术发展的强烈意愿。而中国也寻求将这一论坛塑造为绿色技术合作的平台,为各国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对于新德里而言,这项合作确实有助于促进绿色技术的贸易和知识共享,推动印度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但印度政府仍然保持慎重态度,以保护其本国的供应链改革和产业安全。印方将继续追求多元化战略,避免陷入对单一国家的依赖。该合作将着重确保通过技术转让、融资及联合研发等方式,在印度境内创造价值,而非仅仅扩大进口规模。目前,印度太阳能装机容量已达到120吉瓦的壮观规模,而中国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印度本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能力也已经从2014年的2.3吉瓦快速提升至2025年的100吉瓦,展现了印度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强劲势头。

然而,印度在太阳能电池(即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电池组件方面依然依赖中国进口。不过,印度已经推出了生产关联激励(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计划,以支持国内的电池制造能力,降低对进口的依赖。与此同时,印度日益增加的化石燃料进口也需要在更广泛的能源转型背景下加以看待。作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印度需要在发展驱动的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与供应安全之间达成平衡。

尽管电气化正在加速推进,但石油需求将在中期内继续提升。目前官方并未设定与降低石油消费直接相关的气候目标。相反,印度的气候承诺专注于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降低排放强度,以及到207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的宏伟目标。当前石油进口量的增长并不与气候目标相悖,因为这些目标的核心在于重塑能源结构并提升能效,主要通过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来实现。印度在能源与气候讨论中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其对于进口的依赖,成为了全球能源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可再生能源已经构成印度发电装机容量的一半,其目标是到2032年前将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容量分别提升至365吉瓦和140吉瓦的更高水平。交通、农业和国内能源使用的电气化正在加速推进,为印度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与此同时,针对太阳能、电池和绿色氢能等领域的型号和制造商许可清单(Approved List of Models and Manufacturers)等政策,以及生产关联激励计划均旨在推动供应链的本地化、降低对进口的依赖,提升印度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竞争力。

过去数年中,印度已经为绿色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投资氛围。竞争性的可再生能源拍卖让印度的电价低于世界众多国家,帮助塑造了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国际价格基准和采购模式。印度还联合创立并领导了国际太阳能联盟(International Solar Alliance),该组织如今已经有120个成员国,这充分凸显了印度在塑造全球清洁能源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该组织在多边论坛上的倡议强调新兴经济体的公平、可持续转型,为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了印度智慧和印度方案。上合组织2025年的宣言也对印度“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园、同一个未来”(One Earth, One Family, One Future)的全球愿景表示认同,重申了印度在推动包容性、可持续发展中的领导力。

奥迈斯•阿卜杜勒•拉赫曼(Omais Abdur Rehman),作为可再生能源优先(Renewables First)的高级顾问、巴基斯坦可再生能源联盟的首席协调员,他对上合组织峰会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局势下所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局势下,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吸引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美国已对中国和印度加征高额关税,同时施压俄罗斯结束乌克兰战争,并阻挠印度采购俄罗斯的石油。因此,上合组织成员国开始对建立一个平行的全球体系表现出浓厚兴趣,以寻求更加独立和自主的发展道路。

中国尤其感到需要一种替代方案,以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和不确定性。这也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近期发生军事冲突以来,两国元首首次出席峰会的重要背景。受挫于外部干预(包括特朗普声称从中斡旋印巴冲突)的印度似乎正在调整姿态,暗示对中国基础设施支持的开放态度。中国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主办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有24位国家元首到场参加的上合组织峰会,并为上合组织勾勒出超越象征性外交的宏伟愿景。

气候合作成为了此次峰会的核心议题之一。中方倡议设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承诺提供20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和100亿元贷款,为上合组织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俄方也支持多边立场,共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然而,尽管巴基斯坦与印度正遭遇极端气候灾难的严峻挑战,峰会仍缺乏联合气候行动或紧急救济的具体机制,这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巴基斯坦而言,此次峰会或成转折点。《上合组织未来10年(2026—2035年)发展战略》及拟议的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获批,为其提供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之外的融资选择,为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上合组织广泛的发展目标配合,中巴领导人强调在工业、农业、能源、数字领域开辟中巴经济走廊(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简称CPEC)新机遇,为两国合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巴基斯坦总理正式宣布推出“中巴经济走廊2.0版本”,标志着中巴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第二届中巴企业对接投资洽谈会不仅聚焦电动汽车、石化和钢铁领域,更将健康产业与农业纳入重点合作范畴,展现了中巴合作的多元化和全面性。巴基斯坦有望借深化对华合作,通过降低化石资产占比加速能源转型,为全球绿色发展贡献巴基斯坦力量。中国也应积极推动在巴基斯坦以及其他国家逐步淘汰煤炭和提前退役煤电,为全球气候目标的实现贡献更多力量。上合组织可以帮助中国聚焦这些目标,推动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尽管印巴关系的紧张局势人尽皆知,但气候韧性为两国之间的合作带来了少有的机遇。两国当前的洪灾再次证明,应对气候变化不是选项,而是必须履行的责任。印巴之间的持续冲突,以及峰会未能提出联合气候行动方案的事实,意味着艰巨的挑战仍存。但上合组织为两国提供了探讨跨境合作可能性的平台,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

来源:华远系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