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了陈鲁豫《慢谈》对话窦文涛后,在微信读书上我找出了窦文涛作序的《此身,此心》,20万字左右的书,用两天多的时间看完。
1
看了陈鲁豫《慢谈》对话窦文涛后,在微信读书上我找出了窦文涛作序的《此身,此心》,20万字左右的书,用两天多的时间看完。
这是我最近几年看得最快的一本书。
《此身,此心》的作者陈冬芹是窦文涛的前女友,书中陈冬芹记下了自己与白血病抗争的那些个日日夜夜,她的兄弟姐妹全力以赴倾情相救的浓浓亲情,她的男朋友胡浩贴心照顾的爱之深切,以及她在医院朝夕相处的医护人员、护工和病友们的日常,后面补录了一部分出院后疾病之外的生活。
面对可怕的病魔,陈冬芹积极、勇敢、开朗、乐观,她像海明威说的那样:“人可以被摧毁,却不能被打败。”
更多时候,陈冬芹还展现出幽默的态度,让人看着为她心疼的同时,也为她一乐。
比如她说到自己因为化疗掉头发,她说:“没头发挺好的,人家不都说头发长见识短吗?从今往后,我就是一个有智慧的女人了。”
2
陈冬芹家有兄弟姐妹八人,她是最小的八妹。在她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要骨髓配对,她所有的哥哥姐姐和她的男朋友同一天去给她配型。
检查结果出来后,她的三哥和五哥都配型成功,两个哥哥抢着为她捐骨髓,当最后确定用三哥的干细胞后,三哥为此戒烟戒酒,以便自己有足够健康的干细胞供给。姐姐姐夫嫂子都从各个角度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她,比如说嫂子给哥哥补充营养,让他养好身体好捐骨髓。她刚住院的时候是暑假,哥哥姐姐们甚至从小辈(侄女儿和外甥女)中专门挑出一个会照顾人的来全天候陪她。
姐姐和姐夫在她住院期间专门为了她在自己小区买了套房子,便于她出院后照顾她。
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的冬芹事后总结自己生病的历程时说:“如果要用是否吃亏来评价病重的生活,我想我不仅没吃亏,反而赚了。”
因为化疗和药物的作用,冬芹的视力一度特别不好。她说:“当自己有可能就成独眼的时候才明白,看不见光明的人,心中对光明的渴望是多么迫切。如果眼前一片黑暗,心里的明亮,还能让生活继续。”
3
被爱包围的陈冬芹,是一个有温度的人,内心里充满温暖和爱。
她还未生病的时候在媒体当记者,有一回,一位14岁的小男孩接受中国台湾慈济医院送来捐助者的骨髓。某些记者为了达到吸引人眼球的目的,引发轰动效应,竟然让小男孩的父母面对送骨髓来的志愿者表演感激涕零的下跪、痛哭,冬芹默默地握着小男孩妈妈的手,给她力量。
住院时,她对部分医护人员不专业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比如说因为没有做好隔离和防护保护,一个刚刚移植过的病友被另一个病友传染上肝炎,冬芹质问:“下一个又是谁?”面对加床带来的潜在危险,她大呼:“没条件,就不要收那么多病人。”
她生病后,以日记的方式,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很多人从中得到了经验,也获得了力量。
她告诉病友怎样面对病后的日子:“像我们这种带病生活的人,不但要用热情的心去爱发生在自己身体的一切,包括疾病所带来的一些后遗症,也要更加热爱每天的生活。”
4
我想,冬芹的人格魅力也是当她也陷入病魔的魔爪,男朋友胡浩一直对她不离不弃的原因之一吧。
胡浩细心体贴,为人周到,冬芹生病住院的消息是她哥哥告诉胡浩的,当时冬芹是在广州住院,而胡浩在上海经营一家户外用品商店。得知冬芹住院,胡浩连夜赶到广州。到了广州已经很晚,怕深夜突然出现在医院让冬芹感觉自己的病有多严重,特地拖延到第二天中午才去医院看她,以造成他是今天才来的假象。
冬芹接受三哥捐骨髓,进入到无菌室,跟外面完全隔离,只能隔着玻璃看到对方,胡浩就专门买来一块白板,用红色的画笔在上面画画,告诉她今天几号,外面的天气、冷热情况,全写在画板上,让她在封闭空间也能感受外面的世界。
他告诉她:“一切有我,你什么都不用担心。”一直留长发的他,面对冬芹化疗时脱发,说到时候拿我的头发给你做假发。
在冬芹三哥取造血干细胞冬芹在里面焦燥地等待的时候,胡浩一直隔着玻璃告诉冬芹“三哥很好,你放心”。
4
不用再举更多的例子了吧,冬芹在无菌房隔离的一个月的时间里,胡浩将上海的门店交给手下人打理,他自己一直在广州陪伴着她,虽然隔着玻璃门窗,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传递着无声的力量。
接受骨髓移植出院两年后,冬芹和胡浩结了婚。此后,他陪着她几乎走遍除东北之外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们的足迹印在了珠穆朗玛、内蒙古大草原、敦煌、塔克拉马干大沙漠、香格里拉、梅里雪山……
直到肾脏并发症再一次将她击倒。
从她第一次移植骨髓,到后来肾病爆发最终不治,长达十多年的时间,胡浩一直陪伴在她身边。
我看的时候会代入地想,假如窦文涛和陈冬芹没有分手,将胡浩换成窦文涛,情形又会怎样?
看到这里,一定会有人说:“没有这种可能!”那就对了。与窦文涛分开,是陈冬芹的幸运,离开了他,她收获了爱,平和,宁静和豁达。
而对窦文涛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损失,至于是怎样的一种损失,去读读窦文涛给《此身,此心》这本书写的序就知道了。
来源:苏小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