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量产倒计时!拓普、三花、绿的、鸣志谁能扛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7 07:58 1

摘要:刚刷到小鹏汽车车间的视频,直接看愣了:一台1.78米高的IRON机器人,正稳稳地把车门扣到车身上,动作比老工人还熟练,旁边的工程师说这是第四代机型,2026年就能量产。转头又看到特斯拉官宣,Optimus人形机器人2026年正式量产,2030年要冲百万台产能,

刚刷到小鹏汽车车间的视频,直接看愣了:一台1.78米高的IRON机器人,正稳稳地把车门扣到车身上,动作比老工人还熟练,旁边的工程师说这是第四代机型,2026年就能量产。转头又看到特斯拉官宣,Optimus人形机器人2026年正式量产,2030年要冲百万台产能,成本压到2万美元一台。

这哪是“未来科技”啊,人形机器人已经站在量产的门槛上了。而量产的关键,全靠上游核心部件撑着。现在行业里最扎眼的四家公司——拓普集团、三花智控、绿的谐波、鸣志电器,刚好卡住了关节、执行器、减速器、微型电机这些“命门”。谁能最后成龙头?不是看谁名气大,得把“技术硬不硬、产能够不够、客户绑得牢不牢”这三件事扒透,答案才清楚。

要搞懂这四家的竞争逻辑,得先明白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密码”。一台能干活的人形机器人,最核心的是“灵活的关节”“精准的执行器”“细腻的手部动作”,这三大件直接决定机器人能不能走稳、能不能干活、能不能干细活。而这四家公司,刚好分别主攻这几个环节,它们的实力强弱,其实就是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实力晴雨表”。

先说说最关键的“关节总成”——相当于机器人的手肘、膝盖,既要扛住体重,又要灵活转动,技术门槛最高。拓普集团在这一块占了先机,它是特斯拉Optimus旋转关节的主力供应商,还能提供线性关节总成,不是简单做个零件,而是把电机、减速器、传感器整合好做成“成品关节”直接供货。特斯拉的审核有多严?上海超级工厂95%的零部件本土化,但机器人关节只选了拓普一家主力供应商,能过这关,说明拓普的关节精度、耐用性都达标了。

更关键的是拓普早早就备好了产能。宁波的新工厂专门建了机器人关节生产线,2026年产能能到200万套,刚好能跟上特斯拉“2026年量产5万台、2030年百万台”的节奏。而且它不止绑特斯拉,国内小鹏、蔚来的机器人关节也在测试拓普的样品,算是“多客户押注”。不过拓普也有短板:关节里的核心电机、减速器是外购的,自己做集成虽然利润不低,但核心部件的技术话语权没在自己手里,万一上游涨价或断供,会有点被动。

再看“执行器总成”——相当于机器人的“肌肉”,控制关节怎么动、用多大劲,精度直接影响干活质量。三花智控在这一块是“技术派”,它给Optimus做的旋转执行器,里面集成了行星滚柱丝杠和六维力传感器,能精准感知用力大小,比如拿鸡蛋不捏碎、拧螺丝不差半圈。这种集成化的执行器,以前只有日本电产、德国博世能做,三花是国内首家能量产的。

三花的优势还在“客户绑定深”。它不仅给特斯拉供执行器,还参与了Optimus的早期研发,相当于“跟着客户一起成长”,后续要迭代升级,三花自然优先拿到订单。产能方面,三花绍兴工厂的执行器生产线2025年底就能投产,月产能10万套,刚好赶上特斯拉的量产节点。但三花的问题是“太依赖高端市场”,执行器主要供特斯拉这类头部客户,要是中小机器人厂商起来,三花的中低端产品还没跟上,可能会丢一部分市场。

接下来是“谐波减速器”——关节灵活转动的“关键齿轮”,相当于机器人的“关节轴承”,精度要求到微米级(头发丝的1/50)。绿的谐波在这一块是“国产替代龙头”,以前国内机器人厂商的谐波减速器全靠进口日本哈默纳科,现在绿的谐波的产品精度能做到1弧分(比哈默纳科差一点,但够用),价格却低30%,已经批量给小鹏、蚂蚁机器人供货了。

绿的谐波的底气在“自研能力”,从齿轮设计到加工设备都是自己搞的,良率从2020年的60%提到现在的85%,成本降了不少。而且它不止做减速器,还在推“关节模组”,把减速器和电机整合起来卖,利润比单卖减速器高15%。不过绿的谐波的短板是“产能爬坡慢”,现在年产能才50万台,2026年才能扩到150万台,要是下游量产超预期,可能会出现“订单等产能”的情况。

最后是“微型电机”——机器人手指的“小肌肉”,决定能不能做精细活,比如拧螺丝、拿芯片。鸣志电器在这一块是“细分冠军”,它做的空心杯电机,体积只有拇指大,重量不到10克,却能控制手指0.1毫米的动作精度,刚好适配Optimus和小鹏机器人的灵巧手。

鸣志的优势在“技术卡位早”,2018年就开始研发机器人用微型电机,现在已经通过特斯拉、ABB的认证,是国内唯一能批量供货的厂商。而且它不止做电机,还做电机控制器,能给客户提供“电机+控制”的成套方案,客户粘性比单纯卖电机的厂商高。但鸣志的问题是“规模小”,2024年机器人电机业务营收才8亿,占总营收的15%,比起拓普、三花的几十亿规模,抗风险能力弱一些。

现在把这四家的牌摆到一起看:拓普赢在“客户绑定+产能储备”,是“量产先行军”;三花赢在“技术深度+研发绑定”,是“高端引领者”;绿的赢在“国产替代+成本优势”,是“细分破局者”;鸣志赢在“精准卡位+技术稀缺”,是“细节补位者”。它们的竞争,其实是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不同阶段的竞争”——量产初期看产能和客户,中期看技术迭代,长期看全产业链整合能力。

对比一下其他赛道,比如以前的新能源汽车,早期是电池厂商(宁德时代)领跑,中期是整车厂商(比亚迪)发力,后期是全产业链整合者赢。人形机器人现在刚到“量产初期”,最缺的是“能稳定供货的核心部件”,所以拓普、三花这种有产能、有大客户的厂商会先受益;等2027年之后量产规模上来,技术迭代加快,绿的、鸣志这种有核心部件自研能力的厂商会更有后劲;再往后,谁能从“部件供应商”变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谁才是真龙头。

可能有人会问,现在追这些公司会不会晚?其实一点不晚。人形机器人现在的渗透率还不到0.1%,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5000亿,这四家公司现在的业务占比还都不高,相当于2015年的新能源汽车赛道,未来5年还有10倍以上的空间。那些只盯着短期订单的人,可能会觉得波动大,但真正懂产业的人,会看到这背后“从0到1”的量产红利。

你觉得人形机器人量产潮里,谁最有机会成龙头?是绑定特斯拉的拓普,还是技术领先的三花?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我是秘境,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秘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