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娜首次主持央视秋晚,离了何炅没人托底,录播也要依赖提词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7 06:47 1

摘要:谢娜首次主持央视秋晚,被质疑盯提词器、配合生硬,却拿下92%观众留存率

谢娜首次主持央视秋晚,被质疑盯提词器、配合生硬,却拿下92%观众留存率

先说个我能感到的瞬间吧,屏幕里她穿着红色亮片修身裙,扎着高马尾,神采还挺亮,笑起来眼角有些纹路,但镜头下没什么毛病

她一开口自我介绍“德阳幺妹”,那股家乡味直接把屏幕拉近了,我在客厅端着月饼听到方言,心里反而松了一口气,晚会不是总得一本正经到让人坐不住

有人觉得央视晚会不该说方言,我倒是想问,节日里的一句乡音难道不是最能叫人起身回家的信号吗

这次的邀请也有背景

央视试着用“老将+新兵”“主流+跨界”的组合破圈,晚会在四川德阳办,谢娜是德阳人,有流量也有在地文化的联结,选择她说得过去

她在10月4日发微博确认主持,说接到邀请时又意外又激动,我理解,谁第一次站上这种舞台不紧张

到10月6日晚会播出,她一边主持一边跟李斯丹妮唱了《火辣的毛血旺》,川味扑面而来

那晚,她确实扛下了双身份

紧张的痕迹也看得见

她说话时小动作有点多,习惯性点头,语句一长头就跟着晃,做“欢迎大家”的大幅度手势,力度够了,可是肩膀有点僵,忙忙乱乱那种不稳的感觉,不完全贴合总台的稳重气质

和任鲁豫的串场,更尴尬一点,两人面对面却很少真正对视,视线总是错开,她说话常常侧头,有观众质疑她全程盯提词器

说真的,录播也离不开提词器,这是行当里的常态,关键是你能不能把文字“活”起来

谢娜过去在综艺舞台上最拿手的是放松,她一笑一闹就把空气搅热

离了熟悉的搭档何炅,她在这类严肃的大型晚会里还在找合拍节奏

不少网友吐槽她和任鲁豫像要去办理离婚的夫妻,节日氛围没出来,这话说得重但也不是没影

另一方面也有人很宽容,觉得她这次没在台上突然“哈哈哈”开场,语调收住了,算是转型的信号

我认同这种“慢下来”的努力,虽然后半段表情又有几次放飞,可比过去稳了

但舞台的意义不止在风格

她所在时段的观众留存率达到92%,在所有主持人中排第二,说明不少人愿意继续看她

更让人意外的是播出之后的连锁反应

“德阳旅游”搜索量暴涨420%,中江挂面等地方特产的电商销量激增300%,舞台把地方文化真带出了圈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传统晚会开始认真考虑“跨界主持人”,不只是吸引眼球,还是吸引实际的走动和消费

我忍不住想起两段历史

1997年李湘第一次主持全国大型晚会,后台一片忙乱,她在台上零失误,流程卡得准得很,同行夸她天赋高,后来才知道她背稿背到嗓子沙哑,三天没睡好

那一战奠定了她的路

还有更远一点的例子,1976年坎迪斯·伯根主持《周六夜现场》,是该节目第一次请女性嘉宾主持,她的节奏感把效果撑起来,也拓开了女性喜剧主持的口子

跨出第一步,多半不完美,但它常常改变路径

行业里也在讨论

有的观点认为传统晚会吸引年轻观众,跨界是有效途径,也有人担心专业能力拖晚会质量后腿,这场争论估计还会继续

谢娜这次引出的另一个话题是“央视晚会该不该说方言”

我觉得节目的边界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表达有没有把握住节日的情感和文化的分寸

她那句“德阳幺妹”,说得不油滑,反而有泥土气

数据也在更新她的画像

在25到35岁的观众中,她的专业认可度达到68%,比两年前涨了27个百分点

她参与策划的《非遗里的中国》四川篇还得到过国家广电总局的表扬,这说明她不是只在综艺里热闹,她在文化类内容里也试着扎下去

有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就说,评价主持人不能用一个标准,节目类型不同需要不同风格

总撰稿杨启舫也给了她面子

他认为谢娜带着泥土气息的表达,让古蜀文化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触达年轻观众

总导演董晓峰的评价更直接

他说谢娜完成了从娱乐主持到大型晚会主持的转型

当然,阵容本身也有争议

侯佩岑的加入,有人觉得能联结两岸观众,也有人担心她的风格是否贴合央视的板式,任鲁豫、孟盛楠、鲁健这组“铁三角”稳定但被指缺乏新意

这就像做菜,盐放得准是基础,偶尔来点花椒才能醒味,关键是香不香、火候稳不稳

现场以外的细节,是观众不容易看到的

那天的德阳,晚风里有甜一口的桂花味,舞台灯光打下去,服装亮得像节日里的糖纸

我在电视机前一直琢磨她的节奏,遇到偏紧的那几段也替她捏了把汗

她演完节目发微博,说“开心得激动得要哭啦”,我能理解那股情绪,第一次在家门口的国家级舞台上,紧张和快乐常常是挨着坐的

此刻的她,也许比我们更清楚哪些地方要改,哪些地方可以留

截至10月7日,暂时没有官方后续动态,讨论还在业内转圈

我倒觉得真正的进展,是观众的“看”和地方的“动”已经发生

舞台不是只给专业人士看的,它也是给普通人在团圆夜里坐下来,听一个来自家乡的人把故事讲完

大型晚会的价值,不是把所有人都变成专业观众,而是让更多人愿意留下来,听到一句自己的语言,看到一眼自己的城市

如果你问我,她到底表现好不好,我会说两句

第一,专业上她还有得练,节奏、眼神、肢体都需要更稳

第二

她把“德阳幺妹”的热气带到了一个常常显得冷的舞台,这一点值得保留

下一次,她若能把提词器的字“说成自己心里的话”,那种生硬就会自然消散

跨界的意义不在一次完美,而在一次次尝试后的“缓慢变好”

我挺期待她再站上去,和更熟悉的搭档更默契一点,把那句“欢迎大家”,说得像在自家门口喊人吃饭

这才是节日节目最有味的一刻

来源:午后拾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