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我们共望星河!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6 21:15 1

摘要:别过循化黄河岸的晨雾与祁连山下的炊烟,来石河子已逾月余。初时只把“兵团”视作史页间染着戈壁风沙的旧词,待秋意渐深、中秋将近,才在晨读的白杨林下、晚归的暖灯影中,品出这二字里“筚路蓝缕”的厚意与“他乡作乡”的温情,檐角渐圆的月色,也似浸了兵团的暖,淡了初来的生疏

又是一年中秋至

月圆总有团圆意

今年却藏别样情

这是你首次离家过中秋

心里装着对亲人的牵挂

耳畔是老师同学相伴的温暖

心底更悄然生长出

关于成长的感悟

为留存这份独家记忆

寄托绵长思乡之情

祈盼往后岁岁美满

属于石大人的中秋故事

此刻正缓缓开篇

月光里的新团圆

别过循化黄河岸的晨雾与祁连山下的炊烟,来石河子已逾月余。初时只把“兵团”视作史页间染着戈壁风沙的旧词,待秋意渐深、中秋将近,才在晨读的白杨林下、晚归的暖灯影中,品出这二字里“筚路蓝缕”的厚意与“他乡作乡”的温情,檐角渐圆的月色,也似浸了兵团的暖,淡了初来的生疏。

儿时,不懂什么是乡愁。 来石河子这些天,兵团的热忱消了初来的生分,可中秋的风掠过操场时,鼻尖却涌上熟悉的味道:是积石镇田埂上的麦香,是母亲清晨做的青稞饼的甜香,是老家巷口烤馍的暖香。抬头望圆月,一边记着兵团的暖,一边念着故乡的烟火,乡愁如月色漫上心头。

听老师讲兵团垦荒人离乡扎根的故事,才懂“离别”里的坚韧;转头收到母亲寄来的包裹,里面裹着撒拉族的甜醅子、绣着积石山纹样的帕子,连信里“天冷添衣”的字迹都带着温度,才知千里之外的家,早把牵挂揉进了细节,心尖又酸又软。

看到军垦博物馆老兵团战士的日记:“今天挖渠磨破了两双鞋,手心里的泡破了又起,可看见渠水淌进地里,就觉得值。”字里的苦与韧,让人懂石河子的路与田,都是前辈用汗水扛出来的,这份不易比乡愁更添敬意。

如今中秋的月亮又升起来,洒在白杨树上、书页间。那些埋在沙里的坎土曼、灯下磨亮的镰刀,早已成了石河子的骨与魂。桌角积石镇的合照,黄河边家人烤肉的画面,在月光下与远处棉田叠合。故乡印记与兵团痕迹相依,把异乡夜焐得暖而妥帖。

愿每个离家过中秋的人,都能在这月光、晨雾与杨树声里,感受异乡的中秋之美。

——文学艺术学院 马若涵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中秋的月,还是那样圆,像一枚温润的玉盘悬在石河子的夜空。今年的月光,仿佛多了一层意味——那是我18年来,第一次远离山东老家,在千里之外的新疆,独自面对这一轮象征团圆的明月。

中秋节前夕,妈妈打来视频电话,屏幕里她端着刚做好的山东传统月饼,五仁馅的,还带着芝麻香,她笑着问我:“在学校吃月饼了没?”我望着宿舍窗外的月亮,心里一酸,嘴上却逞强:“吃了吃了,学校发的月饼可好吃了,有新疆特色的葡萄干馅呢。”挂了电话,室友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原来她也在偷偷抹眼泪。我们分享着各自的家乡月饼,讲述着不同版本的中秋传说。室友凯迪日耶教我们跳起欢快的麦西来甫,我则用山东方言朗诵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一刻,笑声冲淡了乡愁,温暖在异乡的月光下静静流淌。

学院还组织了中秋晚会。老师和我们围坐一起,品尝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月饼,听着各地的中秋故事。有位新疆的同学给我们讲了“追月”的传说,我也分享了山东老家“祭月”的习俗,从月饼的馅料到拜月的仪式,大家听得津津有味。那一刻,来自山东的思念与在石河子的温暖奇妙地交融在一起。

我漫步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抬头望见那轮清亮的圆月。我忽然明白,离家的意义不是远离,而是在不同的土地上扎根、成长。作为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学生,我未来要将文化的种子播撒,而这份第一次离家过中秋的经历,让我对“团圆”与“成长”有了更深的感悟——无论身在何方,只要心怀热爱与牵挂,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文学艺术学院 张文卓

天山月·故乡情

又是一年中秋夜,家家团聚共婵娟。是夜枕袖难眠,索性披了衣裳,沏碗桂花茶,盘中摆上果品,端坐于阳台之上,听吴刚桂树之下轻语。向南方望去,隔了绵延千里的天山,穿过漫天黄沙的河西走廊,那一望无际的华北沃土,是我的故乡。

往年中秋,一家人停止一切工作,蔬肉一桌,白酒数盏。半年来的酸甜苦辣尽数道出,时而欢笑起伏,时而却停下来,只听得屋外白蜡树叶沙沙作响,伴着乌鸟正啼月色。

白蜡树,在石河子市区也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树。每年十月,树叶变得金黄,形成了一幅独属于西北的美丽画卷,亦成为我思念家乡的黄金信件。

茶至月中,牛郎织女星渐渐西沉,望着窗外的白蜡树,月光为它们披上了银花,叹息片刻,低头打开手机,看到了大家分享的视频里,围坐一桌的一大家子人。我手指顿了顿,终究还是点了个赞,附上一句 “中秋节快乐”。关掉屏幕的瞬间,又听见窗外白蜡树的叶子轻轻响动,像是有人在耳边低语,说着千里之外的团圆。

——法学院 刘子来

思亲人 结新缘

人们常说一场新的旅程就是一段新的开始,考上石河子大学,便是我人生新的开始。可随着中秋临近,对亲人的思念愈发浓烈。

入学那天,我从莎车机场出发,飞机穿过云层,降落在地平线上,我与父亲拖着沉重的行李箱走出飞机场。

天色渐黑,办理完酒店入住,我和父亲出来觅食。酒店对面就是美食街,空中弥漫着香味,还能听见师傅们的吆喝声,即便到了凌晨,这里依旧热闹。我们就近找了家饭馆。

吃饭时,我第一次认真端详父亲,他鬓角的白发格外显眼,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劳累的痕迹。从前我觉得人老了总会这样,可此刻心里却泛着苦。父亲察觉我的异样,问我怎么了,我摇了摇头,压下情绪埋头吃饭,我向来不擅长对父母煽情。

诗人王建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阖家团圆的日子,我难免寂寥。好在开学至今,我认识了热情可爱的新朋友和认真负责的老师。第一次离家过中秋,和新伙伴共度也不错,思家之情淡了些。

人生大抵如此,怀念远方亲人的同时,也能拥抱当下的相逢。中秋的月处处皎洁,不必纠结离别,新的遇见让我在异乡也有了分享喜悦的人。 第一次离家过中秋,虽“倍思亲”,却因在石河子大学的新团圆有了别样滋味,也成了我人生中独特的一段历程。

——文学艺术学院 艾丽皮热·多鲁坤

此夜清辉 亦是乡明

中秋的风漫进宿舍时,我的指尖悬在与家人的视频通话界面上。预览框中,我看见自己映着月色的眼睛,那里面盛着20年来从未有过的、关于“远方”的柔软怅惘。

记忆里的中秋总裹着甜糯香。妈妈在清晨就开始揉月饼皮,豆沙馅要选当年新收的红小豆,熬煮时需不停搅拌,直到豆沙在砂锅里泛起绵密的泡泡,漫出满屋的甜。爸爸在院子里的老桂树上挂起灯笼,暮色降临时,暖黄投下细碎的影子,我和哥哥追着影子跑,直到妈妈喊我们吃月饼,才恋恋不舍地围到餐桌旁。可今年,没了熟悉的豆沙香与灯笼光,只剩妈妈塞进我行李箱的月饼,在月光下泛着淡泽,像小月亮替家人守着我。

原以为夜会在思念里沉寂,却被舍友的欢声笑语打破。沉甸甸的想家情绪,被细碎温暖渐渐焐热,如寒夜星火连成暖光。望着身边的笑脸与头顶的明月,我彻悟:所谓成长,或许是把对故乡的眷恋酿成心底柔软;把他人的善意织成新温暖;明知远方有牵挂,仍能在陌生的土地上,接住自己的清辉。

拨通视频,妈妈举着一块月饼笑:“月亮和你那边一样圆。”望着屏幕与身旁月色,我忽然懂了——清辉从无分别,照着家里的餐桌、妈妈手中的月饼,也照着我身边的欢笑。思念、牵挂与温暖从非单向,有人惦念、有人陪伴,这夜的清辉,便胜过所有乡明。

——动物科技学院 刘子恒

遥以婵娟寄相思

我身上长着两条脐带。一条系着妈妈,我的出生,在她腹上留下线状的疤;另一条系着故乡,银月如钩的潇湘暮秋,河水淌过金色稻田,苍耳粘人,茅草挠痒,乡音一唤,小狗便摇着尾巴成群跑来。

8月30日,我成年这天,离开故乡前往3700公里外求学。火车向前,沿途工厂齐整,路边树木似绿色细胞,欣欣向荣的新疆,悄悄消解了我离家的惆怅。

9月6日军训,恰逢百年难遇的月全食。枯燥的正步练习里,我读懂了“长河落日圆”的悲壮。

不知不觉,又迎来中秋节,窗外的月亮,让我想起军训那天,教官播放的那首《军中绿花》,“亲爱的战友你不要想家,不要想妈妈……”过往涌来,我喉咙发涩、鼻头发酸,眼泪噙在眼眶。

故乡有“指月亮会被割耳朵”的传说,如今我未指月,月光却勾得我思绪翻涌。湖南多山,连思念都爱拐弯抹角。两小时时差里,故乡8点皓月当空,石河子的8点暮色四合。视频时我说中秋在学校过,听见妈妈微不可闻的叹息:“月饼要少买些了。你离开家的时候才收苞谷,现在该收稻谷了。照顾好自己”。我哽咽着应“好”。隔山隔水三千里,只能遥借婵娟寄相思。惟愿人长久,事常圆。

——文学艺术学院 银秋湘

月光里的第一课

舷窗外的云絮渐次褪去时,父亲粗糙的手掌还覆在我行李箱把手上。一个月前,从聊城到石河子,三千里路的云与月,都成了记忆里模糊的底色。如今中秋的风掠过校园里的白杨树,叶隙间漏下的月光,竟与故乡院里那轮有几分相似,而这一个月的时光,早已在我心上刻下了崭新的印记。

初到宿舍的那晚,父亲帮我铺好床单,反复叮嘱 “天冷加衣”,直到宿管阿姨催了三遍才肯离开。我趴在窗边看他的身影消失在夜色里,忽然想起小时候他总把我架在肩头看中秋灯会,那时觉得他的肩膀比泰山还稳。而今行李箱里那包他塞的聊城月饼,还藏着熟悉的芝麻香,却再没人笑着帮我剥掉包装纸。

这些日子里,成长的脚步从未停歇。上周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帮独居老人打扫房间,听老奶奶讲石河子的建设故事,掌心触到老人粗糙的皱纹时,忽然懂了“奉献”二字的重量;班级组织做月饼,面粉沾了满手,和同学一起揉面团、包馅料,不同的乡音在烘焙香里融成了最暖的旋律;竞选团支书时,我攥着发言稿的手满是汗,却在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眼神后慢慢平静,当听到“当选”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终于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班主任郭老师看出我偶尔的思乡,特意拉我加入中秋联欢会。篝火旁,我们分享着自己做的月饼,东北的小伙儿弹起吉他,我也唱了段家乡的山东快书。李老师说:“月亮照过故乡,也照过远方,心在一起就是团圆。”那一刻,掌心的月饼甜得沁入心脾。

月光洒在图书馆前的小路上,我忽然懂了,成长就是学会把牵挂藏进心里,在陌生的土地上种出温暖与力量。石河子的秋夜虽凉,却有师生的笑声、志愿的温度、成长的喜悦暖着;离家的路虽远,却有月光架起了桥,更有自己一步步走出的风景。第一个不在家的中秋,不是遗憾,而是人生给我的珍贵礼物——它让我明白,故乡是根,而远方,藏着更辽阔的成长,藏着更丰盈的自己。

——食品学院 张念鹏

石河子大学

来源:石河子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