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电会不会放弃电视业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6 17:53 2

摘要:历经多年发展,如今欧美具备一定规模的有线电视公司,都已转型为电信公司。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电视业务主要以 OTT 方式呈现,由电视机厂家与视频网站联合主导,与卫星和地面波共同参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竞争。

香港有线电视早在去年就停止了电视业务,美国也有两家电视公司宣布放弃电视业务。在这样的行业趋势下,中国广电将来是否也会放弃电视业务呢?

1996 年,欧美颁布新电信法,对有线电视公司和电信运营商实施统一监管,构建起三网融合市场制度,同时要求有线电视终端进行安全分离。

历经多年发展,如今欧美具备一定规模的有线电视公司,都已转型为电信公司。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电视业务主要以 OTT 方式呈现,由电视机厂家与视频网站联合主导,与卫星和地面波共同参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竞争。

众多公用天线系统提供者,聚集卫星和地面波信号,为用户提供简单看电视的服务。

20 多年后,我国有线电视与电信运营商也基本实现了统一监管。中国广电更是获得了用于移动通信的 700 兆黄金频谱牌照,从这方面看,中国广电在三网融合上似乎具备比欧美同行更优越的条件。

但美中不足的是,我国缺乏有线电视市场化发展制度,特别是安全分离制度至今仍缺失,致使中国广电至今仍然捆绑机顶盒。

有线电视转型为电信公司,很大程度上是受互联网发展的裹挟。即便如康卡斯特这样的通信巨头,资源也并非无限,在全力服务互联网的同时,也难以兼顾广播电视业务。电视运营商转型电信公司的终点,会面临着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的困境,似乎存在一本无形的 “葵花宝典”,暗示着 “欲练此功,必先自宫”。

有线电视若想成功转型为电信运营商,按照市场的逻辑,最后要以舍弃电视业务为代价,相关分析可参考《保住命根子!有线电视才能得到政府救助》一文。

欧美统一监管后的有线电视发展路径,为预测中国广电的未来提供了一定借鉴。

毕竟,有线电视的三网融合本质上是一种逐利的经济行为,一定遵循经济规律。若资源有限,在政府干预下既要又要,就很容易出现战略决策失误,陷入群思陷阱。

战略失误在不同地区造成的影响各异。经济发达地区的有线电视,因价格弹性低、政府财政支持充足,对战略失误有较强的容忍度。

然而,我国区域差异很大,即使在一个省内,不同地市也同样存在巨大的差异,将发达地区有线电视的战略方案照搬到欠发达地区,很可能引发灾难,统一经营的风险非常大,必须缩小经营单位规模。

例如,全面 IP 化战略,在发达地区可以坚持一定时间,但在欠发达地区实施,会迅速耗尽本就不丰厚的家底,即便上市公司通过融资获得资金,也会很快消耗殆尽。

最终,许多有线电视公司未能转型为综合型电信运营商,原有的 DVB 广播网也被荒废。若没有政府的救助,基础的电视业务难以为继,不得不放弃,这便是当下许多有线电视公司面临的现实难题。

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几年前便大力开展融媒体建设,期望将互联网打造为主阵地。但互联网生态极为复杂,信息传播分散,基于 IP 化的分组交换网将人群划分成不同社交群体,主流媒体的声音易被淹没,信息茧房现象时有发生。

当看电视变得成本高且使用不方便时,观众数量自然就会减少,降低主流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必然影响媒体融合发展。

于是,很多地方政府开始购买有线电视,将其纳入本地基本公共服务。

今年三月,广电总局在5个省试点有线电视“基础包”,确保有线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属性。

9月17日至18日,国家广电总局媒体融合发展司司长常健,中国广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起柱率调研组赴黑龙江省。常健谈到,国家广电总局党组始终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有线电视网络发展,花大力气持续推进“一省一网”整合、新型广电网络建设、支持省网公司企业经营、债务化解、有线电视纳入基本公共服务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有了政府的积极支持与政策保障,中国广电应该不会放弃广播电视业务!

来源:泰信光纤电视FTTDT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