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得明白,毛主席从没想过搞“父传子”这套。他一辈子闹革命,就是为了打破“皇帝老子传后代”的旧规矩,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新社会。对自己的孩子,他不仅没给特殊照顾,反而要求更严。毛岸英8岁就跟着母亲杨开慧坐牢,母亲牺牲后,他带着弟弟在上海街头流浪,捡破烂、卖报纸,
“毛岸英要是没牺牲,会不会接班当领导人?”不少人闲聊时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只要了解那段历史和毛主席的做事风格,就知道这种猜想站不住脚。
首先得明白,毛主席从没想过搞“父传子”这套。他一辈子闹革命,就是为了打破“皇帝老子传后代”的旧规矩,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新社会。对自己的孩子,他不仅没给特殊照顾,反而要求更严。毛岸英8岁就跟着母亲杨开慧坐牢,母亲牺牲后,他带着弟弟在上海街头流浪,捡破烂、卖报纸,过着和“三毛”差不多的苦日子 。后来去苏联学习回来,毛主席没让他进机关坐办公室,反而让他去农村“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跟着农民一起种地、干活,之后又到工厂当党委副书记,和工人同吃同住 。这种教育方式,根本不是把他往“接班人”的位置上培养,而是要他做个普通的革命者。
再看毛岸英自己,他也从没把“领袖之子”当特权。1950年抗美援朝,他主动找彭德怀要求上战场,成了“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出发前连妻子都没告诉,到了朝鲜就和普通战士一样干翻译、做秘书,在寒冷的山洞里熬夜工作 。他在日记里总问自己“做毛泽东的儿子合格吗?”,这种自我要求,说明他想的是当好一名革命战士,而不是继承什么位置。
更关键的是,咱们党选领导人,从来不是看谁的父亲是谁,而是看本事、看贡献、看大家认不认可。当年革命时期,多少领导人都是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靠的是真刀真枪的功绩和群众的信任。毛主席作为党的领袖,更得带头遵守这个规矩。他当年连毛岸英牺牲后要不要归葬国内都不同意,说“岸英是普通战士,不要当成大事” ,怎么可能搞“父传子”这种违背党的原则的事?
退一步说,就算毛岸英活着,以他的经历和性格,大概率也会像其他革命后代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做事。可能是继续在工厂里和工人打交道,也可能是到地方搞建设,靠自己的努力赢得尊重,而不是靠父亲的光环。
所以说,“毛岸英接班”的说法,其实是不了解历史的猜想。毛主席和他的家人,用实际行动打破了“龙生龙、凤生凤”的旧观念,这正是他们最让人敬佩的地方。
来源:圣骑HjF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