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李佳明:借钱上学进央视,巅峰期赴美深造,归来却被小尼代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6 16:32 2

摘要:李佳明这名字,在央视那圈子里提起,总让人想起那种不张扬却实打实的靠谱劲儿。他1975年出生在新疆库尔勒,爸妈是四川绵阳过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家里有两个姐姐,他最小,从小就跟着爸妈东奔西跑,适应力强得像草原上的风。

李佳明这名字,在央视那圈子里提起,总让人想起那种不张扬却实打实的靠谱劲儿。他1975年出生在新疆库尔勒,爸妈是四川绵阳过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家里有两个姐姐,他最小,从小就跟着爸妈东奔西跑,适应力强得像草原上的风。

家庭条件一般,他懂事,早早帮着家里分担点小事,父母总叮嘱知识是出路的钥匙,这话他记心里头。八岁那年,全家迁回绵阳老家,山城的生活让他从大平地切换到层层叠叠的台阶路,学校里他很快就站稳脚跟,成绩稳,课余还爱鼓捣语言艺术,练绕口令练到舌头打结。

​高考那年,他一头扎进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主持专业,1992年入学,专业课上他笔记记得密密麻麻,下课就对着镜子练发音,校园活动一个不落,代表学校出去比赛,拿过几回小奖项。毕业后,1996年先试水成都电视台主持人岗位,没过关,心头一沉,转头就奔重庆电视台。那里机会来得实诚,他从《重庆新闻》干起,当记者兼主持人,跑现场采编,风里来雨里去,积累了第一桶经验。

重庆的节目接地气,他渐渐摸出门道,1998年接手《龙门阵》,这档民生互动节目让他露了脸,结合本地风土人情,幽默不油腻,收视率蹭蹭往上爬,那年23岁,他就拿下重庆最受欢迎主持人称号。台里人看他有潜力,调进综艺部,主持情感类《缘分天空》,观众反馈热烈,他开始在川渝圈子里小有名气。

​2000年,央视在重庆办青年歌手大奖赛,他被借调主持三个月,现场控场稳,评委点评说他既有新闻的严谨,又有综艺的灵动,直接留用。进央视大门,行李刚落地,他就接上《开心辞典》,和王小丫搭档。这节目是益智游戏,基于英国《百万富翁》改编,他负责串场和控节奏,四川味儿的普通话听着亲切,缓解了答题的紧张,观众爱这股子邻家大哥的味儿。

节目火了,他名声跟着水涨船高,很快又揽下《绝对挑战》,独挑大梁,竞技类节目里他设计环节,嘉宾互动热烈,收视报表亮眼。接着是《生活》、《向幸福出发》,跨娱乐、文化领域,2005年他还主持春节特别节目《和你在一起》,登上春晚分会场,全国观众记住了这个年轻面孔。那几年,他参与金鹰节颁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和李湘、何炅同台,风头正劲,31岁就站到央视主持人的中坚位置。

​可就在事业爬坡最陡的时候,2006年他做了个让圈里人议论纷纷的决定:辞职去美国深造。起因是工作几年,他发现身边同事学识底子厚,自己高中选理科,没上顶尖大学,总觉得专业视野窄,英语也跟不上趟。朋友闲聊时提了句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在传媒领域的分量,那学校有中国媒体专题研究,他心动了,下定决心自费留学。先考托福,申请传播学硕士,收拾行囊就走。

留学那段日子,他没急着镀金镀金,实打实钻研,每天分析三档美国脱口秀的叙事结构,把《晚间新闻》播报稿翻成中文对比中外差异。课堂上,他发现外国同学对敦煌壁画了解得比自己深,这戳中他,课余系统啃中国文化史,笔记堆成山。哥大环境逼人,他从播音技巧到跨文化传播,一门门啃下来,2009年硕士毕业,行李箱里多出几摞书和一脑子新想法。​

回国落地,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央视节目调整,他的老位置在《开心辞典》已被尼格买提顶上。尼格买提1983年生,新疆乌鲁木齐人,2006年刚进央视,就通过《魅力新搭档》选拔,和王小丫搭档,风格活泼亲和,观众适应得快,节目继续火。尼格买提很快在综艺频道站稳,主持过春晚,风头一时无两。

李佳明没纠缠旧位子,领导安排他接《寻宝》,鉴宝类节目,他风格沉稳,介绍文物条理清楚,观众反馈节目办得有看头。接着是竞技类《分秒必争》,2009年首播,他从美国学回的叙事法用上,环节设计紧凑,选手抱起他庆祝的画面成了经典。央视十佳主持人那年,他也榜上有名,算是小小肯定。

​转型没那么顺,娱乐圈新人辈出,他从娱乐转文化军事,起步慢。2013年,《黄金100秒》拿下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他主持的节奏感被评委点名。文化节目上,他做《中国自豪感》系列访谈,采访非遗传承人和航天工程师,用故事化方式讲主旋律,不落刻板。

主持《梨园闯关我挂帅》,他零基础学京剧身段,练成武生模样,节目带出综艺味儿,让传统文化亲民起来。军事领域更大胆,2019年跨界《防务新观察》,国防军事频道,他先花六周恶补知识,把专业术语拆成通俗话,讲国防民生逻辑,收视率冲到频道首位,年轻观众占比涨了四成。节目里他语调严肃,分析时事稳当,观众说听他讲军事不枯燥,像拉家常。

​这些年,他没停步,2018年主持春晚山东曲阜分会场,和李毅合作,现场把控到位;教师节特别节目,他还客串音乐剧,排练半个月,台上唱跳不怵。2022年,《回声嘹亮》先和李思思搭档,后一人扛起控场,节目聚焦经典歌曲重温,他选曲有心,观众留言说听哭了。同年11月,《艺览吾遗》上线,他介绍非遗项目,接地气不生涩,镜头前他手势比划,传统工艺讲得活灵活现。跨界军事后,他还偶尔回综艺,平衡节奏,央视重用他,积累的口碑像老酒,越酿越醇。

圈里人说他这路走得有味道,从借钱上学到央视闪耀,再到留学归来从头来,换来的是更宽的眼界和更实的底子。家庭上,妻子青梅竹马,女儿长大,他时间匀出来陪,生活稳当。想想他那句老话,知识改变命运,这话在他身上应验得透。央视这行,位置轮转快,但他没怨,专注当下,荧屏上那张脸,还是当年重庆小伙的模样,亲切中透着专业,让人一看就想多听两句。人生这事儿,本就不是直线,他弯弯绕绕,却绕出自己的道儿来,值得细品。

来源:烟寒若雨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