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dream’这个单词,大家的梦想是什么?是成为科学家,还是守护身边的人?无论是什么,都要记得,梦想的底色要和家国相连。”清晨的南漳县九集初级中学七年级教室,龚昌军的英语课总是以这样“知识+思政”的方式开场。从教30年,这位1995年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dream’这个单词,大家的梦想是什么?是成为科学家,还是守护身边的人?无论是什么,都要记得,梦想的底色要和家国相连。”清晨的南漳县九集初级中学七年级教室,龚昌军的英语课总是以这样“知识+思政”的方式开场。从教30年,这位1995年入党的党员教师,始终将党建、教学与班级管理拧成“一股绳”,在三尺讲台间,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育人之路。
党建为“灯塔”:把“大方向”融入“小课堂”
“党建从不是挂在墙上的理论,而是我备课、上课的‘指南针’。”龚昌军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密密麻麻的党建学习笔记,扉页上写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八个字。每次备课时,他都会先琢磨“这节课能融入什么德育元素”——教“responsibility”(责任)时,会结合抗疫中普通人的坚守,让学生明白“责任”不只是课本上的单词,更是身边的行动。在他看来,党员教师的先进性,首先要体现在“站稳讲台”上。
为了让党建学习不“空泛”,他把支部主题活动与教学实践结合:在支部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后,龚昌军没有停留在理论学习上,而是结合七年级学生英语水平,设计了“学雷锋微行动+英语小记录”实践活动。他先带着学生用简单英语词汇(如help,share,kind)梳理雷锋的核心品质,再布置“班级微公益”任务——帮同学解答一道题、打扫一次教室,最后让学生用“I helped.”“I shared.”的基础句式,写下自己的行动与感受,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分享。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可操作的实践中,用熟悉的语言理解雷锋精神,真正实现党建与教学的落地融合。
“学生不是被动接受‘大道理’,而是在参与中理解‘为什么要爱党爱国’,这才是党建引领的真正意义。”龚昌军说。
教学为“战场”:30分钟知识+15分钟“成长课”
“英语课不只是教单词、语法,更要教学生怎么做人。”这是龚昌军30年教学中不变的理念。他的课堂有个固定节奏:前30分钟精讲知识点,后15分钟开展“品行修养教育”——有时是分享一则“诚信小故事”,让学生讨论“考试作弊为什么不可取”;有时是分析一段新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有担当的青少年”。
去年,班里有个学生因成绩下滑变得自卑,龚昌军没有只谈学习,而是在“成长课”上带大家读《海伦·凯勒传》的英语节选,又用中文分享“不放弃”的道理。课后,他找学生谈心:“成绩只是暂时的,就像学英语要背单词、练语法一样,成长也需要慢慢积累,老师相信你能做到。”后来,这个学生不仅成绩回升,还主动担任了班级“学习互助小组”组长。
为了更精准地掌握学生动态、给予针对性关爱,龚昌军坚持利用周末时间走访学生家庭,尤其关注两类学生:一是思想波动大、情绪易低落的学生,二是家庭条件差、需要额外帮扶的学生。每到一户,他都会和家长深入交流,细致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家庭氛围,比如“孩子在家是否愿意分享学校生活”“家人之间沟通多不多”,再结合课堂表现制定个性化引导方案。有个学生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变得沉默寡言,他通过周末走访得知情况后,不仅在课堂上多提问、多鼓励,还安排开朗的同学与他结对,慢慢帮他打开了心扉。
为了让教学更“接地气”,龚昌军还成了“追更族”——追着教育名家的理念学,追着学生的需求改。他特别推崇魏书生的教育方法,会把魏书生的教育案例剪成抖音片段,在教研组分享;看到学生喜欢短视频,就自己拍英语学习小视频,把“敬、静、净、竞”的班级理念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爱上学习。
以班级为“家园”:用“四字诀”托起每个学生的成长
“尊敬师长、静心学习、卫生品行干净、竞相争先”,七五班的教室后墙上,这“四敬”标语格外醒目。作为班主任,龚昌军将班级管理视为党建与教学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采用一套“接地气”的办法,将班级打造成了温暖的“家园”。
每天晚上的“班长点评”是班级的“固定节目”:班长会总结当天的班级情况,谁主动帮同学补习、谁保持了座位整洁、谁上课积极发言,都会被点名表扬;遇到小矛盾、小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让学生自己管自己,比老师说十句话都管用。”龚昌军笑着说。
每周的“班级十佳亮点学生”评选更让学生充满期待——不是只看成绩,“主动捡垃圾”“帮老师搬书”“安慰情绪低落的同学”都能成为“亮点”,不少曾经的“后进生”,因为一次“亮点”表扬,重新找回了自信。
对待学生,他既是“严师”,也是“大家长”。有学生因家庭原因情绪波动,他会利用午休时间谈心,还悄悄联系家长,分享“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文章;有学生品行出现小问题,批评后他总会第一时间和家长沟通:“孩子犯错不可怕,我们一起帮他改正。”每周末,他还会在家长群里分享一篇育人文章,从“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到“家长如何做好榜样”,30年从未间断,不少家长说:“龚老师不仅教孩子,还‘教’我们做家长,这样的班主任,我们放心。”
30年光阴,龚昌军带过的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但他办公桌上的党建笔记、课堂上的“15分钟成长课”、班级里的“四敬”标语,以及周末走访学生的脚步,始终未变。“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教师,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就是想把党建的‘方向’、教学的‘干货’、班级的‘温暖’,带给学生。”夕阳下,他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学生们奔跑的身影,眼神里满是坚定——这三尺讲台,他还要继续守下去,用“三维融合”的育人初心,点亮更多学生的成长路。
来源:南漳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