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撕裂的评论区里,有一条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很多男生有勇气在众人中给女朋友下跪求婚,却极少见到主动给父母下跪的。”同样是当众向自己的挚爱亲朋下跪,只不过求婚下跪是约定俗成,为父母庆生下跪却极罕见。而人性的特点之一,就是会对那些于自己而言陌生的经历抱持怀疑和天然
因为在海底捞为父亲庆生并向父母下跪的视频被广泛传播,28岁沪漂青年杨楼的抖音数日间涨粉7千+,且吸引了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主流媒体报道。
当网友们纷纷为他的孝心感动时,诸如“表演痕迹太重”“起号成功”“真正的爱不需要这么夸张的表达”等负面评论也接踵而至。
在撕裂的评论区里,有一条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很多男生有勇气在众人中给女朋友下跪求婚,却极少见到主动给父母下跪的。”同样是当众向自己的挚爱亲朋下跪,只不过求婚下跪是约定俗成,为父母庆生下跪却极罕见。而人性的特点之一,就是会对那些于自己而言陌生的经历抱持怀疑和天然的敌意。
这个海底捞的视频就像其他热搜事件一样,在短短几天之内已经完成了其在网上的循环过程,销声匿迹了。而带着一些好奇和未解的疑惑,新闻晨报记者近日走进杨楼和他父母在徐汇租住的一居室中。
这是一套公寓里的单独一间,一大一小两张床占据了几乎所有的空间。此外还摆了一张书桌,他在上面断断续续码了一部百万字的意识流小说,已被出版社接受;一只轮椅,那是他粉丝中的一名上海阿姨送给他母亲的。
他说,那天陌生的大哥在海底捞默默为他们一家人买单,只是他做沪漂这些年遇到过的温暖瞬间之一。正是这座城市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向他和残疾的父母所散发出的善意,让他觉得未来的日子虽然漫长,却有了奔头。
在这间15平米的小屋里,我们也和他聊了聊一个长期以来困扰着无数东亚家庭的问题,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究竟是否需要表达,以及应当怎样表达?
我有固定工作不需要卖惨上海物价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贵
今年2月起,杨楼开始用视频记录自己将残疾的父母从安徽阜阳接来上海后的生活。他说,每天多拍一些他们的影像,不然以后会后悔。渐渐的,他的账号“”积累了超1.7万粉丝。虽不能算网红,但也有很多被这一家三口的故事所打动的人成为他的忠实粉丝>
父亲杨绍仁患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寸寸失去自己的视力,终至近乎全盲。这个家庭的生活早些年完全靠身高不足1米5的母亲王美芝在窑厂拉砖维系。她凭借这份微薄的收入,供杨楼成为他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但他在医学院上到大五的时候,王美芝被查出烟雾病。杨楼怀疑,母亲的病是积劳成疾。
烟雾病随时随地都可能引起脑梗和脑出血,因此需要进行一次脑血管搭桥手术来预防。手术的费用是8万元,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是一笔不可能的巨款。于是从2020年到2022年间,母亲发生了两次脑梗和一次脑出血,从一个健康要强的劳动妇女变成了如今的偏瘫加认知障碍。
世界上从来不缺乏类似的苦难叙事。但是杨楼之所以引起我们的注意,是因为他在视频中引导人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生活——不计较失去的,而看重拥有的。
因为父母的情况每况愈下,他终于下定决心将两人接来上海共同生活。他一个人的工资可以维持一家三口在上海的生活,尽管日子过得并不丰裕,却也不缺衣少食。
杨楼告诉父母,要永远仰望星空
在一次和老同学见面后,他站在马路上望着自家的灯光感慨:
“那是我家的灯,万家灯火,总有一盏为我而亮。”
同一盏灯光,有人看它照见了贫穷和局促,但在他的眼里照见的却是幸福。
杨楼告诉我们,自己做视频博主并非像一些人恶意揣测的那样为了卖惨立人设,
“我现在有稳定的工作,我也不需要卖惨。很多网友看了视频给我们转红包,最大的有七八百元,还有很多一两百元的。”他粗算了一下,大概有四五百名粉丝曾给自己转红包,“但是我一分钱都没有要。”
现在,他除了固定的7000多元月薪外,每个月还给一些公众号写文章干点副业,再算上一个月将近1000元的低保,去掉所有花销后每月还能存下4000多元。
他解释,一方面他们生活比较节俭,另一方面上海的物价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贵。
“我们家也不吃外卖,自己做饭的话买些鸡鱼肉蛋都很便宜,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活费一个月加起来还不到1000元,所以很容易就能省下来钱了。”
社会上还有一些炙热的人在分享真诚、善良、感动和热烈
为了省钱,他们每隔一两个月才下一次馆子。
今年9月中旬是父亲杨绍仁的生日,“他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活到55岁了,却连个生日都不知道是啥。”杨楼想,这次要给他办一个生日,搞得隆重一点。他之前在和同事聚餐时去过海底捞,因此知道那里的服务热情周到,就选定了海底捞。
“海底捞的服务员们举着牌子给我爸唱生日歌。”此外,他们还获得了一张当场打印出来的合影,这是一家人第一张实体的全家福。在杨楼租住的小间里,挂着父母两人在照相馆拍的艺术照,但缺了他自己。他解释,一套几百元,太贵了,就先让老两口拍吧。
他的讲述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海底捞之夜,
“当时的氛围太好了,我的心砰砰直跳。我一想到爸爸和妈妈拖着残疾的身体养育我这么多年,就觉得心里面瞬间升起一股热流,就有了勇气。于是我站起来,走到了陌生的人群中。”
他当着陌生顾客的面,开始讲述父母和自己的故事。说完,他跪下向父母磕了几个头。再后来,一名在场的比利时华侨默默给他们买了单,账单是200多元。那名同样姓杨的大哥后来接受我们采访时说,自己和家人当时都被感动了,他的女儿催促自己去结了账。
“完全没有提前策划,全是发自肺腑的话。不像一些网友说的那样,是故意表演给大家看的,没有那回事。”杨楼说自己也没想到那个视频会火,“我发出来以后就没怎么管它了,后来我先看到新华社的转发,然后再去看这条视频发现真的火了。”
常年生活在比利时的华人杨大哥替他们买了单
大部分网友的评论向他们表达了祝福和鼓励,但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评论。他觉得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那些人的心态,
“可能我们步入社会之后经历了很多负能量,见识了很多的虚伪、自私、冷漠和做作。但是不能因为我们经历了这些东西,见识过这些东西,就去否定社会上还有一些炙热的人,在分享真诚、善良、感动和热烈。”
而我们感到好奇的是,来自向来爱不外露的东亚家庭,杨楼真的对于公开表达爱没有任何不适和抵触吗?他承认,自己之前对于自己原生家庭的困顿也感到过自卑,“不想让他们去开家长会。”但自从母亲生病以来,“就觉得豁然开朗,想通了,我觉得根本没什么可自卑的。我虽然生在一个不富裕的家庭,虽然我的父母现在都是残疾,但他们已经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把所有的心血都已耗尽,我怎么能去嫌弃这样的他们?”他说,
“我现在就要大大方方展示自己的家庭,展示自己的父母,他们能把我供成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就是非常伟大的。有这样的父母我感到自豪,而不是自卑。我可以很坦然地去向他们表达爱意,我现在经常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放在以前我是不敢说的。”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身旁的母亲,“王美芝,我爱你。”这时,一个小小的奇迹降临了。在采访过程中始终面无表情地沉默着的王美芝,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回应了一句“我爱你”。杨楼笑了,“我更爱你”,他对母亲说。
“所以像这种话,我很坦然地就能说出来,因为我生活中就是这样做的。”他说,“我就是每天陪着父母,给他们做饭、陪着他们散步。我的生活就是这样,对父母说出一些感恩的话也是很自然的,根本不需要做作,一张口就能说出来。”
上海无障碍设施的普及化增加了父母出行时的便利度
杨楼接父母来上海同住已经有一年多了,他说,自己现在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
杨绍仁夫妻来到上海后,去了不少地方
医疗条件的便利对于这样的家庭而言是最大的加分项之一,因为住在六院附近,母亲每个月去六院做康复理疗十分方便。“上海的医疗条件没的说,好在消费也都能接受。”杨楼介绍,现在村里给他们办了低保。“爸妈在上海看病之后可以回家报销,能报百分之七八十,低保报销的比例还是挺高的,而且每个月花费也不是很多。因为我妈妈的病情已经稳定了,每个月将近2000元的医药费也能接受。”
而真正促使他早日结束沪漂生活,成为一个新上海人的原因,是他在网上遇到的那些友善的上海人。“上一回我检查出颈椎病,大概五六天没有拍视频。当我再次打开抖音的时候,居然有上百条私信,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上海的网友。他们问我怎么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是不是妈妈身体不好了?是不是爸爸出什么意外了?”他说,自己当时感动得眼泪都流下来。“我们一家三口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大城市,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但却有一群陌生的网友在关注、关心着我们。真的感觉上海很温暖,也让我心里越来越坚定有机会一定要落户上海,成为一个真正的上海人。这样,就能够带给爸妈更好的生活和医疗条件,永远陪着他们。”
虽然父母双双残疾,出行不便,但杨楼每周末都带他们出门见世面。“他们来到上海之后,我们已经游览了30个景点。周末的时间那么宝贵,我不想浪费在家里。”本来人生都太匆忙了,他不想再留下什么遗憾。就像他没能在母亲还健康的时候,为她留下一些影像记录,这是杨楼终生的遗憾。
虽然父母身体残障,但也不妨多走走,多逛逛
而上海无障碍设施的普及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他带父母出行时的便利性。
“除了地铁1号线的无障碍电梯是麻烦了一点,要绕一大圈子,有时候还要通过工作人员的帮助,但是像那些后面新建的地铁,比如8号线、9号线、12号线和14号线,搭乘都非常方便。”他说,“那些无障碍电梯的标志很醒目,你一眼就能看到。所以我跟爸妈在上海到处逛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担心会没有无障碍电梯影响出行。”
杨楼接下去的计划,是为自己和父母办理港澳通行证,带他们去香港玩一次。“我爸爸一直念叨东方明珠,我知道他说的东方明珠既是指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同时也是指香港。他来了上海,亲眼见到了东方明珠,现在就剩下香港了,那毕竟是我们祖国的一颗明珠,我就想带他们去感受一下。”
也许等到来年春节,这个愿望就能实现了。
来源:周到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