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是一年中秋时,月到中秋分外明。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站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千千万万的团圆故事,触发了许多关于家与国、历史与未来的新思考。归家路途,也承载着比往常更为厚重的意义,每一盏为团圆而亮的灯火都显得格外温暖明亮。
□苏倢萱(黑龙江大学)
又是一年中秋时,月到中秋分外明。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站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千千万万的团圆故事,触发了许多关于家与国、历史与未来的新思考。归家路途,也承载着比往常更为厚重的意义,每一盏为团圆而亮的灯火都显得格外温暖明亮。
中秋月儿圆满,象征着阖家团圆、幸福和乐。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是家人跨越山海也要奔赴欢聚的日子;是对亲人、好友最深切、最柔软的思念;是对千里共婵娟、金瓯永无缺最热诚的祈盼。”
当我们赏着明月,尝着月饼,跟家人团聚,或许很难想象80年前,在战火纷飞的夜晚,有多少人家月圆人不圆,又有多少人家颠沛流离,无家可归。正是先辈们的铮铮铁骨、血肉之躯,才换来了如今的和平团圆。当下,我们享受的每一个团圆时刻,都是历史馈赠的珍贵礼物。中秋的月光照亮的不仅是团圆的路,更是和平的可贵。
如今,这份来之不易的团圆,正借助飞速发展的科技,被赋予了全新形态、更多可能。在第五届跨国中秋晚会上,观众将能通过手机扫描节目单,借助AR技术参与“明月升空”的互动体验,让无法亲身到场的人们也能共享节庆氛围。短视频、直播、虚拟现实……这些不仅仅是工具,更是连接情感的桥梁。利用VR技术记录中秋家宴,利用AI技术复刻声音容貌,让离去的亲人也能“沉浸式”参与团圆时刻。 团圆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它让我们在相互陪伴中获取前行的勇气,它让我们在久别重逢时觉得一切的劳碌辛苦都值得。作为新闻传播学子,我们拥有独特的视角和专业的能力来记录这个时代的中秋故事。我们可以用镜头捕捉阖家欢乐的温馨瞬间,用文字讲述普通人的团圆故事,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中秋文化的当代价值。
我们的责任不仅是记录,更是搭建理解与共鸣的桥梁。发现并传递那些真实、自然的情感瞬间,国家始终要求新闻工作者深入践行“四力”,在基层扎根、贴近人民群众,捕捉那些有温度、有筋骨的故事。无论是返乡路上的步履匆匆,还是餐桌旁的家常絮语,这些来自生活的细节恰恰是新闻最动人的底色。当我们将这些团圆故事通过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传播出去,就是在积极参与中秋文化的当代建构,让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月光如水,照亮归途。在这个承载着特殊历史记忆的中秋,万家灯火不再只是节日的点缀,更诉说着和平的珍贵。
我们既是技术进步的见证者、记录者,更是人间温情的守护者。在这个月圆之夜,愿我们都能铭记:今日的万家团圆,源自昨日的不屈抗争;如今的岁月静好,始于前辈们的负重前行。让我们珍惜这份跨越八十载的和平硕果,在团圆的温暖中汲取力量,共同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红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