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一则“张朝阳横渡8.69公里海湾”的视频冲上热搜。视频里,这位曾经的互联网首富顶着湿透的头发,对着镜头啃生蚝,嘴里还嘟囔着“复仇成功”。评论区瞬间炸锅:“别人退休跳广场舞,张总退休横渡海峡?”“这体力,我20岁都自愧不如!”
(为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我将用主人公张朝阳第一人称叙述,虚构演绎,请注意甄别,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
当61岁首富开始“报复性”游泳,网友:这届大佬卷疯了!
2025年9月,一则“张朝阳横渡8.69公里海湾”的视频冲上热搜。视频里,这位曾经的互联网首富顶着湿透的头发,对着镜头啃生蚝,嘴里还嘟囔着“复仇成功”。评论区瞬间炸锅:“别人退休跳广场舞,张总退休横渡海峡?”“这体力,我20岁都自愧不如!”
从MIT物理学博士到中国互联网初代掌门人,从首富到物理课网红,张朝阳的人生像坐过山车。如今61岁的他,一边管理搜狐,一边开物理课,还能抽出时间横渡海峡、跑马拉松。这届网友忍不住发问:他究竟在折腾什么?
2025年9月14日早上8点59分,我站在汕头南澳岛的海边,海水咸涩的风扑在脸上。5小时18分钟后,当我拖着发麻的双腿爬上潮州饶平的沙滩,嘴唇已经冻得发紫,但心里却冒出一股久违的兴奋——就像当年搜狐纳斯达克上市时,看着屏幕上的股价数字狂跳。
这次横渡可没想象中轻松。游到深水区时,3公里/小时的洋流突然把我往反方向拽,水下的蚝区绳索像蜘蛛网,锋利的贝壳随时可能划破皮肤。船上的工作人员急得直喊:“张总,要不放弃吧?”我咬着牙回了句:“当年搜狐被BAT按在地上摩擦时我都没怂,这点洋流算啥?”
上岸后,我直奔汕头美食街,对着一盘生蚝烙猛戳筷子。网友调侃这是“复仇式吃蚝”,其实他们不懂——2012年我闭关那会儿,天天在游艇上啃沙拉,现在能痛快吃肉,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2021年冬天,我在青海岗什卡雪山爬到5000米时,同行的人聊起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我顺手捡了块纸板,开始演算卫星轨道方程。那一刻,突然想起MIT实验室里那些推导公式的夜晚——原来20多年过去,物理的兴奋感一点都没变。
同年11月,《张朝阳的物理课》开播。第一场直播只有几千人看,弹幕里全是“张总讲错了吧?”“这题我高中就会”。但我越讲越上瘾,从牛顿定律讲到量子纠缠,还请来徐一鸿聊量子力学,穿40年代西装致敬奥本海默。有网友说:“别的老板在开会,张老板在算微分方程。”
搜狐视频的数据很诚实:物理课累计播放量破5亿,带火了“知识直播”赛道。有人说我是为搜狐引流,其实一半是兴趣,一半是执念——当年搜狐微博输给新浪,现在至少物理课不能输。
2008年北京奥运会,搜狐创下单小时访问量破亿的纪录,我以67亿身家登上首富宝座。但站在鸟巢顶楼看烟花时,突然觉得空虚——钱赚够了,可人生呢?
接下来的3年,我把公司扔给高管,每天在三亚游艇上听黑胶唱片,自创“查尔斯狐步舞”。结果等我想回来时,新浪微博用户破3亿,腾讯市值是我的10倍。2012年闭关那会儿,我天天在瑜伽垫上打坐,脑子里全是“搜狐是不是完了”。
现在想想,那段“放飞”反而让我看清了两件事:一是健康比财富重要,所以我坚持“4小时睡眠法”,每天跑步6公里;二是人得折腾点有意义的事。搜狐现在虽然掉队,但至少物理课和视频业务活下来了——这比当年单纯追求市值有意思多了。
从MIT实验室到中关村,从纳斯达克到直播间,我折腾了半辈子,终于明白:人生不是冲刺,而是马拉松。61岁横渡海峡算什么?等70岁,我或许会去跑个全马,顺便再开堂相对论直播。
你们说,我这样的“老年网红”,是不是比小鲜肉更有看头?评论区聊聊
来源:我是王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