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年死忠说散就散,申花争冠冲刺夜虹口看台突然少了一抹蓝,背后藏着中国足球最扎心的账单。
七年死忠说散就散,申花争冠冲刺夜虹口看台突然少了一抹蓝,背后藏着中国足球最扎心的账单。
8月12日晚上,很多老申花刷到一条微博,蓝魔青年军宣布就地解散。
配图是空荡的北看台,灯还亮着,人已经走光。
那一刻,有人第一反应不是骂,而是默默把赛季套票塞进抽屉,再也没拿出来。
这支2017年拉起来的年轻方阵,最多时450人,一场不落。
客场跟到深圳,机票加酒店人均两千,他们靠凑份子硬撑。
今年客场少了,不是不想去,是凑不齐人。
工资没涨,房租涨,地铁涨,连助威围巾也从45块涨到78块,印号还要另算。
俱乐部上半年发过一次调研问卷,问球迷最在意什么。
七成选了赢球,三成选了活下去。
问卷最后留一行小字:若球队股改不顺,可能出售主力。
很多人当时以为只是套话,结果夏窗还没关,队长被换钱,外援解约金分期付。
球迷会群里有人回了一句,我们到底在为谁喊。
战绩跟着滑坡。
8月三场联赛,申花只拿到两分。
被武汉三镇双杀那天,现场广播报时间,90分钟刚读完,看台先响起退场脚步声。
球员低头往更衣室走,没人敢抬头看北看台。
第二天,蓝魔青年军的管理员在群里发了一句,撑不动了,散了吧。
没人挽留,也没人责怪,只发了一排蓝色心碎表情,然后全员退群。
运营成本公开过一笔账:一个赛季主场门票加远征,人均支出六千八。
对刚毕业的小孩,这等于两个月工资。
组织想接商业赞助,品牌方一听是足球球迷,先问有没有负面,再砍价。
去年好不容易谈下一间奶茶连锁,对方要求现场举灯牌必须露出logo,还要拍集体照。
球迷觉得像被当背景板,合作一次就黄了。
更大的冷却是看不到头。
隔壁J联赛球队,十二年前也穷,靠社区众筹、会员制、球场自营餐厅,一年一年把账填平。
球迷买会员,能投票选队长,能看到财务报表,知道钱花在哪。
中超这边,连俱乐部母公司欠了多少钱都靠媒体扒。
热情像往无底洞扔石头,听不见回响。
虹口现场做过一次测温。
比赛日气温32度,看台温度40度,球员跑不动,球迷也坐不住。
很多人提前离场,不是不热爱,是热到心慌。
俱乐部一句话没说,只在官方号发了一张球员喝水的照片,配文拼搏。
评论区瞬间破防,有人留言,先给看台装个遮阳棚吧,这比买外援便宜。
球迷组织解散,最先慌的是俱乐部招商部。
现场分贝仪记录过,蓝魔青年军齐喊时,峰值能到118分贝,相当于小型演唱会。
品牌方就认这个热闹。
现在人散了,北看台空出一大片,镜头扫过去,转播商都嫌难看。
下一轮主场票开售,三天只卖出六成,往年这个节点早抢光。
球员也受影响。
一位替补门将私下说,以前北看台一喊,后场开大脚都有劲。
现在听不清口号,感觉像踢训练赛。
心理学团队做过实验,主场分贝每降10分贝,球员心率下降5次,跑动距离少300米。
数字冷冰冰,输球的夜晚却滚烫。
有人把希望押在足协新推出的球迷会员平台,说以后能查账,能参与决策。
点开页面,注册要填真实姓名、身份证号、人脸识别,还要上传手持身份证照片。
年轻人一看就关网页,谁愿意把隐私交出去换一张电子会员卡。
更现实的办法是学成都。
蓉城俱乐部把北看台划成青年区,票价比隔壁便宜四十块,送公交地铁接驳,还联合银行给学生办分期信用卡。
一个赛季下来,那块看台从没空过。
申花也想过复制,汇报到集团,被一句先回款否掉。
七年时间,蓝魔青年军从学生变成打工人,从单身到带娃。
很多人以为他们会一直喊到退休,结果先被生活打败。
解散公告里没写委屈,只留一句谢谢陪伴。
有人截图保存,配文青春散场。
评论区最高赞只有四个字:别回来了。
点赞的人,头像还是蓝色。
虹口下一轮比赛日,北看台会重新开放,卖散票。
现场DJ还是会放那首蓝色信仰,只是再整齐的节拍,也遮不住空出来的蓝色座椅。
电视转播镜头扫过去,像缺了牙的微笑。
那一刻,你坐在屏幕前,会不会也突然关掉直播,想想上一次去现场,是哪一年。
来源:优雅松鼠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