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均胜电子最近在机器人板块的热度居高不下,不少人猜测它会不会成为板块总龙头。这家原本做汽车零部件的巨头,跨界机器人领域到底有几分真本事?今天咱们就从业务布局、技术实力、行业机遇和潜在风险这几个维度,把它扒个明白。
均胜电子最近在机器人板块的热度居高不下,不少人猜测它会不会成为板块总龙头。这家原本做汽车零部件的巨头,跨界机器人领域到底有几分真本事?今天咱们就从业务布局、技术实力、行业机遇和潜在风险这几个维度,把它扒个明白。
均胜电子不是突然跨界,它的机器人业务是从汽车电子技术延伸过来的。
• 核心部件:它的机器人视觉系统、高精度传感器、运动控制模块,技术底子来自汽车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比如给特斯拉机器人供应的视觉传感器,和汽车自动驾驶用的是同一条技术路线,识别精度达到0.1mm,比普通工业机器人的视觉系统强不少。
• 客户合作:除了特斯拉,还和小米、优必选这类机器人企业合作,供应伺服电机和控制系统。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业务营收同比涨了75%,虽然占总营收比例才8%,但增速确实够猛。
• 技术储备:在机器人触觉传感器领域,它的产品能模拟人类手指的触觉反馈,已经应用在医疗手术机器人上,给微创手术的精度提升了20%。
均胜能在机器人领域立足,靠的是汽车业务积累的技术和资源,但这也是把双刃剑。
◦ 供应链整合能力强,汽车领域的全球供应链网络能直接用到机器人零部件采购上,成本比纯机器人企业低15%。
◦ 质量管控体系成熟,汽车零部件的“零缺陷”标准,让它的机器人部件良率达到99.5%,比行业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
◦ 机器人业务营收占比太低,2025年上半年才8%,大部分收入还是靠汽车业务撑着,一旦汽车行业波动,机器人业务的投入可能受影响。
◦ 技术路线偏“汽车化”,在纯机器人场景的适配性不足。比如工业机器人需要的高负载减速器,它的技术就不如绿的谐波和双环传动。
◦ 政策支持力度大,2025年国内机器人产业政策明确,汽车零部件企业跨界机器人的,研发投入可享受额外10%的税收优惠,均胜上半年就拿到了8000万的政策补贴。
◦ 汽车机器人(比如特斯拉Optimus)的爆发,给了均胜这类企业机会。它给特斯拉供应的机器人关节模组,订单已经排到2026年三季度。
◦ 行业竞争激烈,埃斯顿、汇川技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深耕多年,市占率超过40%,均胜想抢份额不容易。
◦ 技术迭代风险,机器人技术更新快,均胜的汽车技术底子要是跟不上纯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很可能被甩在后面。比如现在热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对AI算法要求高,均胜在这方面的积累就比较薄弱。
• 机器人业务营收占比:至少要提升到20%以上,现在才8%,得靠持续的研发投入和订单增长。2025年它计划把机器人研发投入从5%提到10%,能不能转化成营收增长,还得看市场反馈。
• 技术多元化:不能只吃汽车机器人的红利,得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领域拓展。它现在在医疗机器人的布局是个好方向,但市场规模还小,短期内难成气候。
均胜电子在机器人领域有汽车技术的底子,也抓住了汽车机器人的风口,但想当总龙头还差点火候。它更像是一个“潜力股”,能不能爆发要看机器人业务的营收增长和技术多元化进展。要是你想布局机器人板块,均胜可以关注,但别指望它短期内能登顶,毕竟行业里的老龙头们也不是吃素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夕阳那一抹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