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年国庆长假,有很多人都需要坚守在岗位上。潮新闻记者在这个国庆假期,找寻其中代表性强、共鸣度高的人物角色,通过对他们的工作细节和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展现人间烟火与情感牵挂。摘要:每年国庆长假,有很多人都需要坚守在岗位上。潮新闻记者在这个国庆假期,找寻其中代表性强、共鸣度高的人物角色,通过对他们的工作细节和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展现人间烟火与情感牵挂。
国庆假期,杭州满觉陇村迎来了一年中最芳香的时节。漫山桂树迎风摇曳,空气中浮动着沁人甜香,这座坐落在西湖边的古老村落,正用一场盛大的桂花盛宴,迎接来自八方的游人。
祖怡是土生土长的满觉陇村村民,她在自家老宅经营着一家名为“壹笑茶庄”的农家乐——这里既能喝茶吃饭,又能临树赏桂,成了秋日里的热门去处。院子两侧栽着树龄超三十年的金桂,十张餐桌就安置在浓密的树荫下,客人们趁国庆假期赶赴这场秋日之约。
游客们在桂花树下品尝满觉陇土菜。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清晨七点,祖怡已将“壹笑茶庄”的大门敞开,后厨的炉火也早早被点燃,厨师们围着灶台忙碌,清洗、切配、备料,有条不紊地准备着一天所需的食材。
厨师在后厨忙碌。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这个国庆,每天要接待上百桌客人。”祖怡说。等到上午十时许,来歇脚喝茶、等候吃饭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围坐在桂花树下,聊天、赏秋。
祖怡泡上一杯季节限定美味——桂花龙井。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秋日里的桂花龙井。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秋风掠过,桂香随之浮动,金黄的花瓣随风飘洒,有的轻轻落在龙井茶汤里,有的点缀在刚上桌的佳肴上,添了几分雅致。
此时,后厨的炉火愈发旺盛,砂锅里的鸡汤“咕嘟”翻滚,香气顺着窗户飘进院子。厨师们在灶台前忙得不可开交,装盘、传菜的身影不停穿梭。
生意爆满下,后厨员工们再三核对菜品。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祖怡笑着说,国庆客流是以往周末的十余倍,五成以上都是熟面孔,“大家每年国庆节都来,就认这口杭州老味道、这片满觉陇桂花香。”
而这热闹景象,正是满觉陇村一年中最繁忙,也最鲜活的时刻。
山上种茶、桂花树下支茶摊,是满觉陇村村民世代维系生活的方式。据史料记载,这里的桂花种在南宋时已形成规模,明代更成了声名远播的赏桂胜地。
祖怡的童年记忆里,总有着“小外婆”(杭州方言中对外婆妹妹的称呼)在桂花树下支茶摊的身影,客人坐在桂花树下喝茶,飘落的桂花洒落在客人的茶杯里,为春天炒制的龙井茶增添一抹秋天的气息。她则帮着“小外婆”招呼客人,续上茶水。
祖怡为游客们备茶。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如今,年过六旬的“小外婆”依旧会在祖怡忙碌时赶来帮忙。她擦桌、收碗,用最质朴的方式,延续着这份与桂花、游客相伴的生活。
从满觉陇村灶台飘出的秋日味道,总绕不开桂花的清芬与栗子的甘醇。它们经历时光,构成了此地最独特的味觉记忆。这一带的农家乐,藏着这份季节限定的美味。
祖怡复刻的“桂花栗子羹”,在晶莹的藕粉中撒入当季现剥的栗子,一口下去,软糯与清甜交织,瞬间唤醒童年记忆里的秋日香甜。而桂花糖藕等时令菜肴,更是将满觉陇村的秋意融于舌尖,成为游客品味这个村落最地道的方式。
不仅是时令小食,祖怡的拿手菜也承载着满觉陇村的诚意。店门口的招牌上,土鸡煲、蒜香子排、东坡肉……每一道都新鲜烧制,售完即止。
其中,土鸡煲最是抢手——选用放养的土鸡,配以党参、人参、虫草花慢炖数小时,国庆期间每日都早早售罄。这道用料扎实的招牌菜,尽管单是土鸡的成本已近百元,却始终坚持198元的售价,薄利多销。
从早晨七点开始熬制的土鸡煲,到中午已经鲜香美味。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为了留住这份满觉陇村的甜美,祖怡在国庆节前就忙着剥栗子、分类冷藏,精心备足栗子烧肉、栗子烧鸡的食材。最近,她正在研发新菜“龙井炒蛋”,希望将村里特有的龙井茶香也融入菜肴,让客人多尝一份满觉陇村的独特风味。
“这都是杭州味道,我们做下去靠的是情怀。”祖怡坦言。尽管身处景区,她的菜品绝不虚高定价,只愿让每位客人吃得安心、尝得地道。每当有客人点西湖醋鱼,她总会贴心提醒:“不知道吃不吃得惯?这鱼能吃出蟹味就对了。”这份真诚,恰如满觉陇村的桂花香,不张扬,却沁人心脾。
对祖怡而言,经营农家乐不只是一份事业,更是传播满觉陇村与杭州文旅的窗口。“能通过这家农家乐,向更多人宣传满觉陇村的桂花和龙井茶,还能结识各地的朋友,这就是我的理想生活。”
午饭后,游客品尝桂花龙井。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午后时分,游客们坐在桂花树下,有的品着龙井,有的尝着九曲红梅,偶尔抬头看细碎的金黄花瓣如雨飘落,惬意又自在。走出农家乐,一年一度的 “满觉陇赏桂” 民俗活动正热闹举行,村民们家家户户在门前摆起小摊,售卖自家酿制的桂花酒、蒸好的桂花糕,空气中满是甜蜜的香气。
七十多岁的杭州市民老叶,就特意带着女儿和外孙专程赶来,在桂树下逛摊、闻香,感受这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而国庆期间,像老叶这样的游客还有很多,把满觉陇衬得格外热闹。随之,农家乐生意也极为火爆。
桂花树下做生意,是满觉陇村村民世代的习惯。村里漫山的桂花树、龙井茶树,大多是老祖宗们亲手种下的。史料记载,五代时期此地因“满觉院”得名,赏桂习俗可追溯至宋代,明代起更成为杭州桂花最盛之地;如今,满觉陇村已有7000余株桂树,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带,秋风起时,桂香飘十里。
在祖怡心里,这份与桂花、茶叶相关的传承,早已刻进了生活。每年中秋万家团圆时,正是农家乐最忙的时刻,她总会和员工们一起在店里过节——在她眼中,员工就像家人,他们清晨七点就来店里煲土鸡,闲暇时还会骑着自行车去山上赏秋,共享满觉陇村的秋日美景。
祖怡在农家乐门口迎客。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其实祖怡清楚,农家乐经营也有淡季,游客少的时候,她给员工发完工资后几乎所剩无几,收益甚至不如把房子出租。但她从没想过放弃:“老祖宗留下的龙井茶、桂花树,需要靠我们后代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一片茶叶、一朵桂花,养活了世世代代的村民,这根脉得一代代续上。”
农家乐内景。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夜幕低垂,最后一桌客人仍在桂花树下流连。国庆假期的忙碌渐渐收尾,祖怡已经开始谋划明年春天的事。她计划带着客人上山采茶,再一起体验炒制茶叶的乐趣,最后围坐在一起,就着刚炒好的新茶,享用一顿地道的农家饭……
秋风又一次掠过院子里的金桂,落下几片花瓣,祖怡伸手接住一片,轻声说:“你看,这桂花年年开得这么好,我们的日子,也得像这样,一直香下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