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李秀明的反向人生:息影卖薯片、移民加拿大,如今安然无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6 13:51 1

摘要:80年代那热度,刘晓庆提起来都说,跟她配戏心里发怵,奖杯拿到手软,片约堆成山,所有人都觉得这辈子就靠这碗饭了。

李秀明这人,路子反着走,别人都往上冲,她偏偏拐个弯,影后头衔在手,北影厂门口天天有人等着。

80年代那热度,刘晓庆提起来都说,跟她配戏心里发怵,奖杯拿到手软,片约堆成山,所有人都觉得这辈子就靠这碗饭了。

李秀明直接掀了桌子,说不干就不干,连个招呼都不打,跑去卖薯片,薯片还真让她给做起来了,后来公司直接打包卖给百事,一家人去了加拿大过日子。

天津的姑娘,十八岁那年陪着朋友去考人艺,朋友没考上,她倒被老师看中了,那时候连台词都念不利索,导演当面说她笨,她也不回嘴,低着头。

可一到镜头前面,那眼神立马就不一样了,《春苗》在全国找女主角,最后就定了她。

两个麻花辫,一身粗布衣,眼睛特别亮,电影一播,全国都认识了春苗,也认识了她。

后来拍《甜蜜的事业》,一句台词火遍大江南北,“我们的生活比蜜甜”,八十年代的人心里都懂这句话的分量,《孔雀公主》里。

那一身白裙子,挂着叮叮当当的银饰,那股劲儿别人学不来,《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演四姑娘,那种隐忍和坚韧,直接让她拿了金鸡百花双料影后。

那会儿她走到哪都是焦点,找她的本子能堆满一屋子,按说这条路能走很久,可她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

一九九二年拍完最后一部戏,直接息影,圈里圈外都觉得她疯了,影后不当跑去做生意,那个年代明星下海多半都是被坑,李秀明不一样。

她先去财贸学院老老实实上课,学市场学管理,把明星的光环全摘了,从头学起,是真刀真枪地干。

薯片这事儿,也是朋友从美国给她带了包零食,她尝了一口,就觉得这东西能行,国内当时没人做,她就跟人合伙开了公司,牌子叫大家宝。

为了找合适的土豆她自己往农村跑,生产线开起来她能三天三夜守着,卖东西自己跑超市。

没少吃闭门羹,还被保安往外赶过,站柜台站到腿肿,她从来不说这些。

靠着品质和口碑,大家宝真就卖火了,九八年销售额就过了四千万,都能跟品客掰掰手腕,影后成了薯片大王。

公司最赚钱的时候,大家觉得她该扩张了,她又一个急刹车,把公司卖了,卖给了百事,外面怎么猜的都有,她就一句话,想多陪陪孩子,卖了公司带着全家去旅游,然后就去了加拿大。

零三年在温哥华安顿下来,国内的采访一概不接,娱乐圈的事儿半点不沾,跟丈夫做点房产生意,日子过得特别稳当,早上起来去公园散步。

下午在家看书,晚上给家人做饭,华人聚会的时候跟着大家一起包饺子唱老歌,家里的书架上全是书,她说年轻时拍戏没空看,现在正好补回来。

儿子在英国读完书,在加拿大做金融,女儿也成了家,女婿在食品厂上班,一家人齐齐整整。

现在快七十了,有人在加拿大超市里见过她,穿着布鞋提着菜篮子,头发白了,眼睛还是亮的,隔几年也会回天津住一阵,吃碗面,跟老街坊聊聊天。

有人认出她,她就笑笑,客客气气的,跟她同期的女明星,有的还在圈子里拼资源,有的陷在八卦里出不来,她早就抽身了,活成了另一个样子。

有人说她浪费天赋,也有人佩服她的魄力,在最顶点的时候收手,自己选了条没人走的路。

她这辈子,别人往里挤,她往外走,别人抓着不放的东西,她随手就搁下了,还没摔着,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现在不用对着镜头,不用应酬。

有家人陪着,散步做饭,安稳地过日子,这种生活,比那些奖杯和身家金贵多了,说到底,能自己把控人生节奏的,才是真赢家。

来源:文史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