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刘啊,最近总觉得自己脸色不太好,镜子也不太敢照了。”62岁的王大妈在和闺蜜聊天时无意间提起。她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脸上多了几处斑点,下眼皮总是浮肿,朋友还说她最近气色很差。王大妈心里隐隐有点担忧,总觉得这些变化是不是身体在提醒自己什么?偶有听人说,“脸
“老刘啊,最近总觉得自己脸色不太好,镜子也不太敢照了。”62岁的王大妈在和闺蜜聊天时无意间提起。她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脸上多了几处斑点,下眼皮总是浮肿,朋友还说她最近气色很差。王大妈心里隐隐有点担忧,总觉得这些变化是不是身体在提醒自己什么?偶有听人说,“脸是健康的镜子”,但真能从看脸预测寿命吗?她越想越不安,决定去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
其实,很多中老年人在生活中都会碰到类似的疑问。脸部外观的变化,真的与健康乃至寿命息息相关吗?有研究指出,脸部的一些特征确实可以反映身体某些功能的衰退,甚至可能预示着寿命的长短。尤其是第4个特征,绝大部分人平时都忽略了。
从传统中医到现代医学,“望闻问切”都强调观脸诊病。现代研究发现,部分脸部变化与身体内在健康密切联系。例如:
1.皮肤颜色的变化,如明显的黄疸、苍白,可能提示肝脏或血液系统问题。法国巴黎公立医院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3486名50岁以上人群中,持续面部蜡黄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比常人高出28.5%。
2.面部浮肿或水肿常与肾功能、心脏功能减退密切相关;慢性心衰患者中,超过38%在疾病初期曾出现“晨起脸肿”的表现。
3.嘴唇、口角发绀或色泽变淡,可能是心肺功能不良的信号。英国爱丁堡大学一项随访10年、涉及2612名中老年人的研究指出,持久口唇紫绀的人群死亡率高出21.4%。
如果脸部频频出现这些异常,绝不能简单归咎为“劳累”或“上了年纪”。这些脸部信号,或许正是身体功能逐步减退,甚至寿命缩短的无声证据。
长寿体质往往有“面色红润、皮肤细腻、五官端正、微笑常在”的共同点。相反,寿命较短的人,则可能会有如下6个脸部特征,尤其第4个最容易被忽视,建议对照自查:
1.面色晦暗、色素沉着:如果脸上长期泛出荧光灯下的暗灰色,且伴有无光斑块,需警惕肝脏、肾脏或代谢系统疾病。据《中华医学杂志》统计,持续色素沉着人群肝肾疾病患病率约为常人的2.4倍。
2.下颌/双颊消瘦凹陷:成年人若面部明显消瘦、皮下脂肪减少,除过度节食外,常见原因包括慢性营养不良、消化吸收异常等。日本横滨医学研究中心追踪1089名55岁以上受试者发现,脸部脂肪过少者8年死亡风险提升14.8%。
3.眼睑浮肿、黑眼圈发黑:长期睡眠不足或肾功能异常都会导致,尤其清晨最为明显。肾脏病学杂志曾报告,患者面部“晨起水肿”比例达44%。
4.鼻唇沟加深、法令纹明显:不少人以为这只是衰老外貌,实际上,面部深皱纹常提示皮下胶原蛋白流失和血管弹性降低。美国心脏协会一项横断面研究指出,法令纹深者发生冠心病概率增加17.7%。这是很多人常常忽略的隐形信号。
5.嘴唇颜色变紫或苍白:和心肺功能及贫血密切相关。连续出现紫唇、口角干裂的人,应尽快监测血红蛋白/心功能指标,勿拖延。
6.肤色斑驳、出现动脉丝/蜘蛛痣:脸颊、鼻部外突的蛛丝状红斑,很可能表明体内小血管脆性增加,甚至是肝硬化、内分泌失调早期表现。相关文献称,约16.2%的62岁以上老人曾发现此类“蛛痣”。
这些脸部变化的出现,不能忽视。季节气候、生活习惯也会短期干扰,但若持续存在,极有必要重视。
1.保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长期熬夜、睡眠剥夺是脸色暗淡以及浮肿的元凶。中老年群体每天应保障不少于7小时高质量睡眠。
2.科学补充营养:日常饮食应注重优质蛋白摄入(如鱼、瘦肉、豆制品),并多吃新鲜绿色蔬菜,避免高盐高脂食物。
3.适量运动、促进循环:每周累计锻炼时间不少于150分钟(如慢走、太极、健身操),有助于改善皮肤状态和微循环。
4.定期体检、关注基础疾病:脸部的异常信号常是心脑、肝肾等慢性病的“报警灯”。每年体检建议重点关注肝肾功能、心血管健康、血糖、血脂等指标。
5.保持良好心态、减少压力:长期焦虑、压力大会影响内分泌,间接加重皮肤/脸部变化。适时冥想、交谈都能缓解情绪。
6.做好基础皮肤护理,预防外界损伤:如避免强烈紫外线暴晒、戒烟限酒、有皮肤病变时及时就诊,减少斑驳和血管异常风险。
健康的脸部状态,就是内在机制的缩影。看到脸上某些变化时,别只想着买护肤品,更应从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筛查上入手。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华医学杂志》2022年第102卷
3.“面部变化与慢性疾病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4.“Agingfacialskinsignsandcardiovascularrisk:Across-sectionalstudy”,AmericanHeartAssociationJournal,2019
5.《中老年常见面部体征与健康风险早期识别》,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21
6.“Facialappearanceandmortalityriskinelderlysubjects”,JournalofGerontology,2017
来源:快嘴老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