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一种明显的调侃和微妙的反叛,也很搞笑...在过去,我们对于“审美积累”的印象是氛围、日常美感、创造性、品质感等等,第一反应是 JJJJound 为首的各种情绪板账号。但或许是后来“审美积累”这种操作太过泛滥,便开始有反其道而行之的内容出现,不得不说,这相当有
有一条 1.7 万赞的小红书推文,我印象很深。
这是一条写着“审美积累”的贴文,然而 8 张图片全都是意义不明的马图。没错,马图,真的是马的图片。
image:@小红书博主HHH
有一种明显的调侃和微妙的反叛,也很搞笑...在过去,我们对于“审美积累”的印象是氛围、日常美感、创造性、品质感等等,第一反应是 JJJJound 为首的各种情绪板账号。但或许是后来“审美积累”这种操作太过泛滥,便开始有反其道而行之的内容出现,不得不说,这相当有互联网精神!确实,反响不错。
image:HIDDEN
但,假如你知道,最初这种“审美积累”的形式,奠定了当今主流的网络社交模式,你会有什么反应?
如今我们常常刷到的各种“审美积累”,早在千禧年间就开始出现,而这种内容形式的起源往事可能比你想象得更加精彩。
image:Breaking Bad
1. “必将载入史册”
2007 年,日本设计公司 tha ltd. 的两名设计师创建了一个网站,用于分享各类图片,同时还会根据用户点赞推荐相关的图片(是不是很熟悉?)。这只是他们的副业,单纯是因为“当时没有这类网站能提供这样的服务。”
用户 swissmiss 的主页 | image:swiss-miss.com
或许网站简陋的页面以及上面这段描述让你感觉平平无奇,但我们提到它的名字时,你可能会意识到事情没那么简单。
2007 年六月,图片分享网站 FFFFOUND!正式推出。网站面向公众开放,可以看到各种图片素材,以作为艺术、设计、创意的灵感来源。但网站以严格的会员邀请制运营,以保证小规模以及可控的内容品质——在当年,如何成为 FFFFOUND!会员是一个迷人而神秘的难题。
早期的许多创意人士会花很多时间浏览 FFFFOUND!,有一名叫 Justin R. Saunders 的年轻人受此启发,决定整修自己的个人博客 MAYBE SOMEDAY,用名字首字母 J 替换掉 FFFFOUND 的 F,并删除了博客中的所有文案,以对标 FFFFOUND!的浏览体验。
就这样,我们熟悉的 JJJJound 诞生了。
image:JJJJound
FFFFOUND!在当时是什么样的存在呢?巴西网页设计师 Fabio Giolito 因为实在喜欢这个图片审美网站,又苦于无法获得 FFFFOUND!的邀请,他直接手搓了一个叫 We Heart It 的网站作为“平替”。后来 We Heart It 也成为了这个领域的知名网站。
FFFFOUND!的诞生带着强烈的早期互联网极客气息,没有文案、没有对话、没有评论区、没有成型的盈利模式,tha ltd. 公司的开发者们甚至刻意避开现代的网页设计元素,以保持整个页面高效且直给。当然,网站也带着早期极客那种“从不讨好”的个性,在首页左侧导航栏上,特意设置了一个“注册”选项,但又被划掉了——没错,开发者故意昭示全世界:“任何人都没办法注册,这个网站只实行邀请制”。
image:@dustinwilkie
有忠实访客分享:当年点击“注册”按钮时会弹出一个窗口,提示“FFFFOUND!是一项基于邀请的服务。”
在一切处于草根的互联网时代,商业思维尚未成型,不存在谁需要服务谁,极客们那种纯粹而富有个性的气质也通过手下的产品强烈地传达出来。如果说街头反叛是滑板、是涂鸦,那互联网上的反叛,则是像 FFFFOUND!这样的作品。
image:FFFFOUND!
不过纯粹的东西同样易碎。2017 年,运营了十年的 FFFFOUND!宣布停止运营,而它的“平替”We Heart It 目前也进入了简化、衰退期。过去,FFFFOUND!被创意人士们称为“电子艺术博物馆”,但随着互联网迅速商业化,个性与不羁的才情在 2.0 时代不再被珍视,一个时代结束了。
从业十多年的波士顿设计师 Ben Pieratt 在个人贴文中这么追忆 FFFFOUND!:它必将载入史册,成为 GOAT 之一。| image:Ben Pieratt
但正因它的出现,才启发了后来一众以图片流为主体的各类应用。就像一名 FFFFOUND!资深爱好者在回忆时所说:“如果没有 FFFFOUND!,我们可能就不会有 Pinterest、IG 这样的应用。”
有趣的是,现在回看小红书上的“审马积累”梗图,更像是一种隔着时空的奇妙回应。毕竟,如果 FFFFOUND!从未存在,小红书还会出现吗?
2. 审美平移
前人修路后人行,如果说后来的各种社交应用呼应着 FFFFOUND!技术性的一面,那 JJJJound、HIDDEN 这些我们熟悉的单位,则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 FFFFOUND!艺术性的一面。但不管是 JJJJound 还是 HIDDEN,与 FFFFOUND! 最关键的不同是它们都找到了盈利的出口,“审美积累”终于完成了闭环。
这么说来 FFFFOUND!显得有些稚嫩?这个里程碑式的网站最后只落得“叫好不叫座”的结局,而网站的创立者们现在在哪?会不会是一群只有理想主义的年轻人,随着高光时刻的熄灭也渐渐淡出了?
image:IG@ihategum
事实上,具备如此审美水准的从业者并不愁饭碗。
上面提到,这个影响深远的网站其实只是 tha ltd. 设计公司闲时的副业,既然副业都能做得如此精彩,主业呢?
与 JJJJound、HIDDEN 不同,这两个单位通过审美打造属于自己品牌式的视觉识别,随后再用产品、联名变现,它们正在成为潮流品牌。
image:HIDDEN
tha ltd. 则深度地潜入幕后,同样是以审美见长,他们将审美平移到其他方面。
优衣库这块动态的方块 Logo 是不是非常熟悉?这个其实就是 tha ltd. 操刀制作的。根据 tha ltd. 的老板中村勇吾所说,每三四年,优衣库就会请 tha ltd. 更新优衣库的动态标志。中村带头,并由佐藤可士和协作指导(佐藤是优衣库标志的设计者),大师级的联手,才 Hold 得住全民级的品牌。
image:tha ltd.
除此之外,tha ltd. 也曾推出斩获高分的 VR 游戏《Humanity》,这款游戏同样由中村勇吾带头开发。
image:HUMANITY
这样“审美平移”的例子还有很多:成立于 2013 年的 HAW-LIN 最初只是一个线上情绪板,“抽象、简化、神秘、奇特、超现实”的审美风格让这个机构迅速收获关注,凭借难以替代的审美能力发展出了更多形态。如今 HAW-LIN 已经是一家著名的高端制作公司,拍摄过的品牌有:香奈儿、普拉达、宝马、苹果,以及帕加尼。
image:Haw-lin Services
似乎“审美积累”这一领域的创造者们都深谙这个道理:在任何事物都容易快速通胀的当下,美是不会贬值的。
3. 底色
FFFFOUND!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然而,这些先驱往往都带着一种迷人的精神气质,如今还在似有似无地影响我们。
image:Whole Earth Catalog
是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第一次听说 FFFFOUND!这个名字。但就如 Whole Earth Catalog 对于纸媒行业的启发一样,所有认真的行内人都会向这两个名字脱帽致敬。不仅是因为 FFFFOUND!、Whole Earth Catalog 在现实中的里程碑意义,更深层的是两者都具有类似的气质:
自由、反主流、且无意追求商业化的纯粹理想主义——这正是互联网最初的精神底色,足以吸引那群世界上最酷的人。
Whole Earth Catalog,这是一本影响深远的产品目录,在 70 年代是无数硅谷精英的挚爱刊物。而在后来,不管是内容还是排版设计,均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现代杂志行业。乔布斯是它的忠实读者,忠实到什么地步呢?他那句著名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实际上就是引用自 Whole Earth Catalog 最后一期封底上的告别词。| image:CNET.com
网上流行的“审美积累”竟然有如此丰富的前世今生。它甚至与互联网的发展、潮流审美的演变紧密相扣,不管是现实层面还是精神层面。
现在“审美积累”有了更多的诠释方法,不止谈真正的审美,也有反串的恶趣味,这未必是坏事,毕竟,在互联网混沌初开之时就已经有这样的气质。自由主义、不遵循常理、嬉皮士。就像乔布斯在一次采访中说的一样:“如果要选的话,我肯定是一名嬉皮士,我的所有同事都是嬉皮士。”
互联网的地基里深深隐含着这样的气质,如今也正在继续发散。
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尼亚克与乔布斯 | image:universityarchives.com
但无论怎么说,在今天“审美积累”或许只是一种内容形式,它与服装、潮流、Archive、千禧风格、未来复古等等融合在一起。但真正展开它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它是在创造力、理想主义、互联网文化的交织中诞生的,这是一个复杂而迷人的存在。
image:Outside Observations
现在,当我们在互联网上浏览这些美好的图像、产品时,别忘了创造出这些事物的人们,不管是中村勇吾、Justin R. Saunders、HAW-LIN,甚至是乔布斯,他们都在说明一件事:
的确,美不会贬值,但只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与理想主义,它才能生生不息。
来源:Steppy潮流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