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雪琴捂嘴笑得弯了腰,那表情,真像被问到考试没考好,又不好意思承认,“这个专业……我说不出口!”
撒贝宁突然冒出一句“李雪琴,你北大读的啥专业?”
那一刻,场面直接炸裂。
李雪琴捂嘴笑得弯了腰,那表情,真像被问到考试没考好,又不好意思承认,“这个专业……我说不出口!”
撒贝宁则拍桌子:“北大还有拿不出手的专业?别逗了!”
紧接着三个字脱口而出——“新闻广播”,网络瞬间炸锅。
这俩人到底在玩什么花样?
要是你以为这只是个普通对话,那就太小看戏剧效果了。
谁会想到那个现在段子多到让人头疼、舞台上灵光四射的李雪琴,居然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里那个连导师都懒得改格式、论文写得溜溜转的小学霸?
她当年考第一,就跟呼吸一样自然;校园生活游刃有余,却用幽默把严肃学术包装成爆款笑料,这反差感简直让人忍俊不禁。
这里最刺激的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名校毕业生,偏偏跑去搞脱口秀这种需要现场反应和机智发挥的领域,不走寻常路,让人大跌眼镜。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给高学历贴标签:端庄、理性、不苟言笑。
但李雪琴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了喜剧界的一股清流,用知识武装幽默,也用草根气息拉近距离。
撒贝宁那句“不信”其实藏着点调侃意味,但更像是在提醒大家别轻视任何一个北大的底牌。
他的话语里带着母校自豪,同时也戳中了公众对所谓“名校光环”的迷思。
而李雪琴说“说不出口”,听起来尴尬,其实更像是一种自嘲,她既想保持身份尊严,又不得不面对娱乐圈这摊水深火热的人际泥潭。
画面切换一下——曾经课堂上一板一眼认真做笔记的小女生,现在站在灯红酒绿中,用犀利语言拆解社会现象,把复杂问题讲得又好玩又耐人寻味。
这强烈反差,是她爆火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观众喜欢看到真实、多维度的人,而不是单一标签下的机械产物。
深入一点讲,我们其实见证了一场教育与娱乐奇妙融合的新趋势。
在信息泛滥时代,仅靠干货打动不了群众,还必须搭配创意和表现力。
传媒教育如果只教条式灌输知识,只能培养背诵机器;但像李雪琴这样能将理论融入日常交流,并且创造新表达方式的人才,无疑代表未来发展方向。
所以她不仅仅是个搞笑艺人,更是新时代内容生产者里的佼佼者。
当然,有声音质疑,说高校资源可能因此浪费,一些人才本该钻研学术却纷纷涌向热门综艺,这或许加剧行业结构失衡。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权追求自己的舞台,没有必要纠结路径是否传统。
一位体育明星孙杨从泳池冠军摇身变公益推广大使,也是跨界成功典范,他们同样经历过蜕变和挣扎,这说明现代职场比拼的不止技术,还有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
回望节目里那个神秘词汇——“新闻广播”。
外行听来可能觉得老掉牙,可它实际上是一套严谨的信息采集传递系统,没有它咱们哪来的靠谱媒体环境?
正因如此背景支撑,李雪琴才能避免成为浅薄喜剧工具,而是在逗乐时还能触及现实痛点。
不少网友称她为段子手天花板,就是因为这份厚重内涵赋予她独特张力,与那些纯卖萌炒作截然不同。
放眼整个演艺圈,会发现不少实力派演员主持人的学历背景堪比金刚钻,比如董卿黄晓明等,他们用学识沉淀助推事业腾飞。
这告诉我们,高等教育依旧重要,只不过应用更灵活。
有趣的是成年人世界没有万能公式,要么深耕积累,要么随波逐流,很难靠噱头长久立足,所以每次看到类似案例,总觉得特别提气!
再瞅瞅数据吧,北京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有超过40%选择进入文化传媒相关行业,其中相当比例参与新媒体内容制作。
“新闻广播”系学生占据其中很大份额,这说明高质量教学确实转化为了市场竞争力。
当然这些数字背后,也隐藏着人才流动和产业升级带来的阵痛,但整体趋势还是积极向好的。
所以,当有人问我为什么李雪琴这么火,我会告诉你,她不仅脑洞够开阔,更懂得如何将书本里的东西搬到街头巷尾,让冷冰冰的理论变成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种能力无异于给国内娱乐圈注入了一针兴奋剂,让大家重新认识什么叫真正意义上的接地气+有料儿组合拳,看完之后忍不住点赞狂刷弹幕就是例证。
至于未来咋办呢?
潮水退去后留下谁还真不好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新鲜劲过去没人愿意看流水线产品,人们渴望原创、有态度、有层次感内容。
如果你留心观察,不难发现越来越多艺术家开始跨界尝试,把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以前篮球巨星姚明如今忙活商业投资+公益活动也是如此,多元发展已成必然趋势。
不知道下一轮风暴谁能抓住节奏,将枯燥乏味的信息变魔法般呈现出来?
最后聊聊网友们最关心的问题:你有没有感觉,在大众期待某类明星形象时,经常踩雷?
比如黄磊一家穿衣朴素,却被怀疑摆拍;或者豪门低调炫富,被指故弄玄虚。
人类好奇心真够奇葩,一边盯别人芝麻大小事儿,一边忽略自己家门口的大西瓜。
那么,到底是谁定义了“接地气”?
是不是我们的审美标准早就歪楼啦?
话题扯远点,也算给各位朋友抛个梗——零下22度寒风中,每个人都在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哲学。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问题,比如“你北大读啥专业?”
竟然引发全民狂欢,那滋味儿,你懂吗?
好了,不唠叨了,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职业转换呢?
敢跳出舒适区拼搏,是勇敢还是冒险?
欢迎留言一起侃!
来源: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