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让全网炸锅的这句话,真的不是空穴来风“中国的实际GDP,可能是官方公布的一倍!”是的不是高估,而是严重低估。
让全网炸锅的这句话,真的不是空穴来风“中国的实际GDP,可能是官方公布的一倍!”是的不是高估,而是严重低估。
最近一个关于“中国GDP被严重低估”的观点再次引爆舆论。
多家媒体、经济学者纷纷发声,“以汇率法计算中国GDP,根本反映不了真实实力。”
我们一直以为,美国人均GDP是中国的6倍,收入更高、生活更好。
但当中国网友与美国网友“互联网三大件”(房子、医疗、教育),对账后,很多人惊掉了下巴:“两国差距竟然没有我们以为的大?”
有人说GDP是国民生产总值。但实际上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国民交易总值”。
不是你生产出来啥就能算成GDP,而是你得“卖出去”,并“换到钱”,才能进入这场统计游戏。
举个经典段子你肯定听过,甲给乙100万,让他吃下一坨海天盛宴;乙吃了,拿钱。
后来乙不服气,也给甲100万,甲也吃了。最后俩人各自吃了一坨恶心的玩意,各自收回了之前的钱,什么都没留下,除了胃里的翻涌。
但恭喜他们联手创造了200万元的GDP,真真实实、名义可查。
生活中一个产品上下游转手数次,反复交易,本质没变,但每次交易都推动了GDP的增长。所以GDP往往高得不真实,但中国的问题并不在“虚高”,而在于漏算了太多真实创造的财富。
不同国家的GDP,必须转换成同一种货币来比较,否则没有可比性。
目前最常见的换算方式是以美元汇率换算,但问题就出在这里。
比如中国2023年名义GDP约为126万亿元人民币,按当时汇率(约1美元=7元人民币)来算,相当于18万亿美元。
听起来不少,但某些台湾省媒体提出一个大胆估算:中国的实际GDP,可能早就接近34万亿美元。这不是空口胡说,背后有硬核支撑。
因为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估,中国商品便宜、服务费便宜、生活成本便宜,但这些“便宜”,恰恰让GDP在美元计算时被严重压低了。
比如中国地铁票,人均4块;美国地铁票,人均4美元(甚至7美元)。
一个地铁设施花的钱可能差不多,但中国“核算进GDP的金额”就被硬生生压了七八倍。这类事情,在中国比比皆是。
中国的医疗、教育、住房保障等领域,价格控制极为严格,形成了低价甚至“准免费服務”体系。
比如一盒药在美国售价上千美元,在中国只卖几十元;高铁票价接近成本价;大学学费不到5000块,老师工资、实验设备、科研开销几乎都靠财政补贴。
这些服务在西方国家动辄能算进几千美金GDP,中国只能记几十块人民币。于是看起来,中国好像“服务供给不足”,其实只是“账算低了”。
即便到了2025年,很多中国农村家庭依然靠自种自吃、自给自足维持生活。这些经济行为并未形成货币交易,自然也不会被统计进GDP中。
举个例子一位农民种的粮食自己吃了,“没进市场”就不算GDP;自家亲戚帮忙建房、修车、织布、酿酒,GDP王者看了都要说:你这挂太猛!
但别看数据不高,人家生活质量可不差。这类场景在发达国家几乎不存在,因为在那里任何生存行为都与金钱挂钩。
所以并不是GDP低等于生活差,而是中国还有大量“活着但不掏钱”的幸福生活没有被统计进去。
美国GDP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切都贵。
比如医生坐诊15分钟,收你5670美元;如果你“流泪了”,医生加收你2000美元心理疏导费;买房房产税,年缴几千美元起步;大学学费,几十万起跳,贷款还到退休!
你住自己买的房子,也得交税;你零存整取买部车,也交保险费、服务费、维护费、停车费。
无数投入支出都构成了“GDP里的数字”,问题是它真的反映生活水平吗?
很多人挣着8万美元的“人均GDP”,但过着没有储蓄、欠债累累、看不起病、上不得学的生活。而中国人即便只有1.5万美元的人均GDP,却可以坐高铁畅行全国、几十块看病、几千块读大学。
所以不少美国学者自己都坦言:“我们GDP高,不代表我们活得好。”
比如美国某些公司,原本一个产品值10亿美元,但上市后股价疯涨,被炒到1000亿、甚至1万亿市值,资本市场暴富,看似“国家牛叉”——但这都是金融泡沫催化的数字游戏!
很多企业连盈利模式都没有,靠故事和讲稿撑市值。GDP自然被“发疯式抬高”,而一旦市场“戳破泡沫”,对应GDP数据也会瞬间蒸发。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DeepSeek AI一夜之间让美股蒸发5000多亿美元,中概股回归A股,美股市值巨跌,但企业实力几乎没变化。
美国GDP很大,但水也确实深。
GDP只是一个参照,不是终极答案。
我们真正该问的是:“14亿人能不能吃饱穿暖?”“年轻人能不能买得起房,读得起书?”“一家人生病是不是有保障?”“乡村老人还有没有社保退休金?”
从这些维度来看中国的确还不完美,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是实打实的改善。
而那些看似“数字漂亮”的国家,却在一次经济危机、金融风暴、公共卫生事件之后,暴露出根植几十年的社会裂缝。
根据多方专业测算如果把“物价因素、服务实际供给、福利体系替代效应、自给自足的无形经济行为”都计算进来,
中国的实际GDP很可能已超过30万亿美元,甚至接近34万亿美元,远远超过当前官方统计的18万亿美元。
中国的经济从来不靠PPT讲出来,我们追求的是踏实的安全感、细水长流的幸福感和稳步向上的前景感,而不是靠“账面收入吓死人”的虚假繁荣。
所以如果你还在因为“人均GDP低”、“收入世界排名靠后”这些词语而感到焦虑,大可不必。
中国GDP正在爬坡,中国人的幸福感也在升级。真正的强大不是在“外界看我们有多富”,而是在“我们自己能过成啥样”。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