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颗种子,可以长出粮食,也可以‘种’出一幅画,一种文化。”省级非遗项目东明粮画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韩国瑞捏着一小把粮食,目光沉静如深潭。在他身前的桌子上,摆放着一碟碟粮食,灯光下,这些五谷杂粮泛着质朴的光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农耕文明的厚重历史。
“一颗种子,可以长出粮食,也可以‘种’出一幅画,一种文化。”省级非遗项目东明粮画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韩国瑞捏着一小把粮食,目光沉静如深潭。在他身前的桌子上,摆放着一碟碟粮食,灯光下,这些五谷杂粮泛着质朴的光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农耕文明的厚重历史。
在韩国瑞老师的工作室里,我们听他讲述粮画如何从历史深处走来,五谷杂粮如何在方寸之间焕发艺术生命,中国的土地上如何长出中国的非遗。
韩国瑞出身于粮画世家,是东明粮画制作技艺第八代传承人,创作有《事事如意》《五谷丰登》《蒙娜丽莎》等多部粮画作品。近年来,韩国瑞的粮画作品屡获国家级省级大奖,并多次受邀到美国、意大利、瑞典、韩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韩国瑞老师介绍,东明粮画,又叫福籽绘,是一种用五谷杂粮做成的民间工艺画,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传统技艺在世世代代相传中不断精进,但不变的是对千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非遗传承不仅要深谙非遗技艺的精髓,更要不断创新,将现代美学融入古老非遗技艺,让非遗焕发新生。
从东明粮画到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韩国瑞老师为我们拉开一场跨越千年对话的序幕。
在谈到“什么是非遗”,“什么是中国非遗”时,韩国瑞老师说:“就像是通过土地生长的作物制作出来的粮画一样,非遗就是在中国的土地上,长出属于中国的文化。而要让这些长出来的中国文化能够在现在更好地播种,是需要更多行业努力的。”他认为目前成为“深圳市非遗传播基地”的中旅景区旗下的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在这一方面做的努力是更寓教于游的。
今年,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成为“深圳市非遗传播基地”,是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推广的重要阵地。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近年来在不断探索非遗与旅游、教育、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在文旅融合大潮中积极拓展非遗传播边界,打造“看得见、听得到、能参与、可传承”的非遗生态场。
非遗经历过千年传承之后,在新一代传承者的手中书写新的故事。而如今,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用年轻人的审美范式和创新能力,重新书写非遗基因。
9月19日至11月16日,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打造以“潮起梦华录,长安荔枝鲜”为主题的2025大型国风次元潮玩节。这是一场集非遗、国风美学、潮玩互动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为游客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之旅。
国风次元潮玩节深度融合两大知名电视剧IP、非遗、数字科技与实景娱乐。活动期间,锦绣中华打造了2大IP、3大主题区、4大惊奇空间、100多个影视级场景、100多场演艺和200多位NPC,为游客打造全天候、全区域的国风潮玩盛宴。
游客可以穿越“锦绣盛市·梦华录”“长安的荔枝”“山海仙侠”三大主题区,身临其境感受唐风宋韵的仙侠奇境。还能探秘“梦华夜宴”“昆仑部落”“仙侠灵界”“唐朝诡事录·西行”(需收费)四大惊奇空间,感受独一无二的主线剧情和沉浸式互动体验。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