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兰兰案最新:律师曝心理问题,一项指控被撤,保释越来越松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6 00:00 1

摘要:7月那场让全澳华人圈震动的劳斯莱斯车祸案,最近又有了新剧情。不是因为肇事者终于露脸道歉,而是法院撤销了一项指控,保释条件还给放宽了。

7月那场让全澳华人圈震动的劳斯莱斯车祸案,最近又有了新剧情。不是因为肇事者终于露脸道歉,而是法院撤销了一项指控,保释条件还给放宽了。

没错,说的就是那个开着150万澳元库里南、凌晨越线撞飞奔驰司机的杨兰兰。

最新消息:她最初被控五项罪名,其中一项“不当驾驶行为造成人身伤害”已被撤销。保释方面,宵禁令取消,报到次数从每周三次减为一次。理由是——她“长期受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困扰,几乎不出门”。

更关键的是,她的身份终于被律师亲口确认:14岁被送来澳洲读书,至今未入籍,但已拿到永居,目前以“学生”身份居留。

在澳无工作、无收入,财富来源成谜。

这下,网络上的传言终于可以歇一歇了。什么“7000万澳元保释金”“2700亿存款”,警方早就辟谣:没这回事

但一个没工作、没收入的人,住顶级海景公寓,停两辆劳斯莱斯,这“学生”含金量,恐怕比悉尼大学MBA还高。

律师还说,她“很少回中国”,怕镜头,公众场合从不摘帽摘口罩,仅一次短暂露脸。听起来,像极了那种“低调富豪”,但低调到连一句道歉都不敢说,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当初那场车祸,奔驰司机George Plassaras双髋骨折、脊柱受损,右髋关节彻底报废,医生说康复可能要好几年。

他靠开车谋生,如今车毁了,人废了,收入断了,连走路都要拄拐。GoFundMe筹了八千多澳元,还不够付一次复健费。

而杨兰兰呢?

事故后没联系受害者,没公开表态,首次出庭靠视频连线,第二次连视频都不用,律师代为申请“减轻监管”。

现在连最轻的一项指控都被撤销,剩下的“危险驾驶致重伤”最高判7年,但能不能落地,还得看10月17日她是否亲自出庭。

有意思的是,她的代理律师John Korn,名字和当年为高云翔性侵案辩护的律师一模一样。

虽未证实是否同一人,但“巧合”到让网友炸锅:“是不是专接华人敏感案的金牌律师?”毕竟,每小时上千澳元费用,普通人根本请不起。

这起案子,表面看是交通肇事,深层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几层现实:

第一层:身份与责任的错位
她拿着永居,享受澳洲的医疗、法律、社会福利,却以“学生”身份规避税务和监管。

开着豪车,却无收入记录,财富从哪来?没人追问。但撞了人,责任却要整个司法系统来兜底。

第二层:心理问题成“万能免责牌”?
律师说她“心理严重困扰,几乎不出门”,所以保释条件要放宽。这话听着合理,可对受害者公平吗?

Plassaras躺在医院时,心理就不困扰?他失去工作、面对巨额账单时,谁来给他“减轻监管”?

心理健康当然值得重视,但不能成为逃避社会问责的挡箭牌。否则,以后但凡出事,一句“我有心理问题”,就能减少报到、取消宵禁,那法律的威慑力在哪?

第三层:舆论与偏见的双刃剑
这起事件一出,不少华人担心:“会不会影响澳洲人对我们的看法?”

确实,个案容易被放大,尤其涉及“豪车”“华人”“永居”这些敏感词。但真正该警惕的,不是舆论的偏见,而是某些人利用身份和资源,在规则边缘反复试探。

杨兰兰有没有心理问题,外人无法判断。但她作为驾驶者,越线撞人,这是事实;她作为社会成员,至今未向受害者表达歉意,这也是事实。

10月17日,她必须亲自出庭。这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一次道义上的“露脸”。

希望那天,她摘下的不只是帽子和口罩,还有那层“隐身于财富与身份之后”的冷漠。

毕竟,法律可以撤销一项指控,但一个破碎的人生,永远无法“撤销重来”。

来源:特别读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