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实上,它确实也是一首歌。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让人荡气回肠。因为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我们并不知道,只知道它是中唐时期一首著名的流行歌曲,有一个歌女杜秋娘唱得最好,而且,因为这首歌曲,实现了一段传奇人生。所以作者干脆就写成了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
堪:可以,能够。
直须:不必犹豫。直:直接,爽快。
莫待:不要等到。
这首诗是《唐诗三百首》里的最后一首,热切,婉转,不像一首诗,更像一首歌。
事实上,它确实也是一首歌。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让人荡气回肠。因为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我们并不知道,只知道它是中唐时期一首著名的流行歌曲,有一个歌女杜秋娘唱得最好,而且,因为这首歌曲,实现了一段传奇人生。所以作者干脆就写成了杜秋娘。
杜秋娘出生于润州,也就是今天的镇江,是个小户人家的女孩子。十五岁的时候,因为美貌,成了浙西观察使李锜的侍妾。和一般有色无才的侍妾不同,杜秋娘会唱《金缕衣》,和李锜相互呼应,唱得荡气回肠,最得李锜宠爱。后来,李锜仗着自己人多钱多,不甘心当一个封疆大吏,非要反抗朝廷当皇帝。结果唐宪宗出兵平叛,李锜兵败被杀,杜秋娘则作为战利品,没入宫廷。
世界上的事情本来就是祸福相倚,谁也没料到,唐宪宗也喜欢听《金缕衣》,杜秋娘歌喉一展,很快又成为一代英主唐宪宗的心上人,有点儿像会跳舞的杨贵妃与唐玄宗的关系。这样的好日子过了十多年,唐宪宗被宦官杀害,儿子唐穆宗接班。无儿无女的杜秋娘本来命运堪忧,不料上天又一次眷顾了她。唐穆宗不知道是被她的歌喉打动,还是被她的风度打动,并没有为难她,反倒让她担任儿子漳王李凑的保母。(注意,这个“保母”可不是我们今天说的带小孩的保姆,而是类似《红楼梦》中的教养嬷嬷,是个相当有身份的人生导师。)于是,这首《金缕衣》又陪伴着漳王成长。在杜秋娘的保护教育下,漳王成了大名鼎鼎的一代贤王。
然而,仍然是世事难料。先是穆宗去世,漳王的哥哥唐敬宗接班当皇帝,很快又被宦官杀掉。再后来,漳王的另一个哥哥唐文宗又接班当了皇帝,他不想再被宦官杀掉,主动出手打击宦官。漳王既然贤明,自然支持哥哥。问题是,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已经积重难返。他们疯狂反扑,唐文宗差点被废,漳王则被削除王爵,软禁起来,很快死去了。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保母杜秋娘也被扫地出门,赶回了老家润州。在宫里经历的四朝三十年,恍若南柯一梦。
大诗人杜牧感慨于杜秋娘的传奇人生,到润州去看望她,给她写了一首长长的《杜秋娘诗》,其中最旖旎的一句就是:“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杜牧看到晚年贫病交加的杜秋娘,蓦然想起了她明媚得意的少年时代。感时伤世,历来评价堪比白居易《琵琶行》,从这以后,杜秋娘和《金缕衣》也就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993年,台湾拍了一部有关杜秋娘的电视剧,名字就叫《金缕衣》,片头曲也是这首《金缕衣》。再后来,《金缕衣》又成了《甄嬛传》的插曲。
写诗的三种方法“赋”“比”“兴”。所谓赋,就是铺陈,排比,直抒胸臆。“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用两个排比直接告诉你,莫负好时光,珍惜少年时,这其实就是赋。那接下来呢?“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是在比呀。把人生的美好比成花,让你赶紧去追求,去体味。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阅读笔记2
来源:浩淼鑫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