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车上铺跌落砸伤10岁女孩的男子回应 目前失业 讨薪后一次性还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5 22:22 1

摘要:凌晨的列车车厢里,一声闷响打破了沉寂。10岁女孩的哭声中,藏着一场意外酿成的家庭困境——男乘客从上铺跌落砸伤女孩致其右股骨骨折,先是垫付部分费用后以“筹钱”失联,如今又回应“失业待讨薪,有钱必还清”,而律师的解读更让事件焦点凸显:铁路方若能证明运行正常则无需担

凌晨的列车车厢里,一声闷响打破了沉寂。10岁女孩的哭声中,藏着一场意外酿成的家庭困境——男乘客从上铺跌落砸伤女孩致其右股骨骨折,先是垫付部分费用后以“筹钱”失联,如今又回应“失业待讨薪,有钱必还清”,而律师的解读更让事件焦点凸显:铁路方若能证明运行正常则无需担责。这起发生在开往杭州列车上的意外,不仅是一起侵权纠纷,更撕开了普通人面对意外时的责任困境与安全盲区。

时间回到8月24日凌晨1点,朱女士带着10岁女儿乘坐列车前往杭州,母女俩安稳睡在下铺。就在列车即将停靠无锡站时,同车厢一名男乘客爬回上铺取眼镜,因“手没抓稳”突然跌落,重重砸在女孩身上。医院诊断显示,女孩右股骨骨折,不仅需要立即手术,后续还需漫长的康复治疗。

起初,涉事男乘客垫付了部分医疗费用,承诺会承担后续责任,但在女孩手术后,他以“回去筹钱”为由失去联系,这让本就焦虑的朱女士陷入绝境。女孩卧床不起,手术费、住院费、护理费等开支不断累积,压得这个普通家庭喘不过气。直到事件引发关注后,男乘客才现身回应,称自己目前处于失业状态,正在向原单位追讨欠薪,等拿到工资后会一次性还清赔偿款。

一边是亟待治疗的孩子与焦灼的母亲,一边是自称“无力赔偿”的失业者,这场意外将两个家庭都推向了困境。网友的讨论也随之分裂:有人心疼受伤的孩子,谴责男子“失联”行为不负责任;也有人对男子的失业处境表示理解,好奇这场责任纠纷究竟该如何厘清。

1. 男乘客:过错侵权责任无可规避

“这起事件中,男乘客的赔偿责任是明确的。”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指出,根据《民法典》第1165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男乘客在爬铺过程中未尽到基本的安全注意义务,因自身疏忽导致跌落伤人,这种过失行为直接造成了女孩的身体伤害,理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具体来看,赔偿范围不仅包括已产生的手术费、住院费,还涵盖后续的康复费、护理费、营养费等。若女孩经鉴定构成伤残,男乘客还需支付残疾赔偿金。2023年北京曾有类似判例:一名乘客在地铁车厢内转身时撞倒老人致骨折,法院认定其存在过失,最终判决赔偿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15万元,这也为本案的责任认定提供了参考。

2. 铁路方:“安全保障义务”是免责关键

关于公众热议的铁路方责任问题,两位律师给出了一致解读。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

这意味着铁路方是否担责,核心在于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若列车存在异常晃动、铺位扶手松动、安全提示缺失等问题,铁路方因未尽到保障义务需承担补充责任;但如果列车运行正常,且已通过广播、张贴须知等方式履行了安全提示义务,则无需担责。2013年一起类似案件中,法院就因列车乘务员未对未成年人爬上铺给予特殊帮助和提示,判决铁路方承担10%的补充赔偿责任,这也印证了“安全保障义务”的重要性。

3. 受害者:保险与证据是维权底气

律师同时给出了务实的维权建议。赵良善提醒,朱女士需妥善保留医院诊断证明、病历、医疗费发票、列车监控视频、证人证言等关键证据,这些是后续协商或诉讼的核心依据。若协商不成,可向铁路运输法院提起诉讼,且此类侵权纠纷的诉讼时效为3年,需注意时效节点。

保险保障也能成为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如果朱女士为女儿购买了铁路乘意险,或其他包含乘车受伤保障的意外险,可凭保险合同向保险公司申请报销;若涉事男乘客购买了铁路乘意险,其个人第三者责任保险部分也可用于赔偿。

这起事件并非个例。2023年10月,河北就曾发生男孩从火车三层卧铺摔落的事件,拍摄者称孩子从两米多高处摔下,当时“头和脚尖对折”,虽未造成严重伤残,但足以凸显卧铺安全隐患。而类似的行李坠落、乘客跌落砸伤事件,在铁路出行场景中时有发生,给所有旅客敲响了警钟。

旅客安全出行注意事项

1.上铺乘客上下铺时务必抓稳扶手,避免在列车颠簸时起身或移动,夜间行动更需格外谨慎;

2.带儿童出行尽量选择下铺,若只能选择中上铺,需全程做好监护,避免孩子独自攀爬;

3.乘车前可主动购买铁路乘意险,这类保险保费低、保障范围明确,能在意外发生时减轻经济负担;

4.若发现卧铺扶手松动、铺位不稳等设施问题,及时向列车员反馈。

意外发生后的正确处理步骤

1. 第一时间联系列车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并请求协助固定证据;

2. 及时送伤者就医,保留完整的诊疗记录和费用票据;

3. 与侵权方、铁路方沟通时注意留存书面或录音证据,明确责任方态度;

4. 若责任方失联或拒绝赔偿,可联系铁路公安协助,或委托律师启动法律程序。

涉事男乘客的“讨薪还款”承诺能否兑现,目前仍是未知数。但这场意外已经清晰地告诉我们:卧铺出行的安全防线,既需要铁路方尽到保障义务,更需要每个旅客绷紧安全弦;而面对意外责任,法律给出了明确的划分标准,证据与保险则是普通人最实在的维权工具。

比起争论“失业该不该免责”,更值得关注的是如何让责任不“失联”、安全不“缺位”。毕竟,每个出行的人都期待平安抵达,每个意外中的家庭都不该独自承受风雨。希望这起事件能推动更多人重视出行安全,也期待相关方在责任履行上拿出更切实的行动。

来源:海哥聊天下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