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三点排队就为一口牛骨头,结果外地人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吃到同款,岷县土著五味杂陈。
凌晨三点排队就为一口牛骨头,结果外地人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吃到同款,岷县土著五味杂陈。
6月刚挂牌的“传统饮食文化保护中心”把鼓楼桥巷子的7家百年老店全装进镜头,连马家第四代老马都公开了“三沸九搅”的老方子。
说是保护,可转头就把糊糊做成自热包,月销1.5万,直播间里99块三包还包邮。
老客蹲在巷子口啃骨头,手机外放着“家人们冲”,画面太魔幻。
文旅局更绝,搞出个“非遗美食之旅”,2300多人交了钱,凌晨三点跟着师傅搅锅,搅完还得发朋友圈。
实验室把汤保质期拉到30天,骨髓浓缩包号称还原90%味道,听着像方便面广告。
三家龙头企业拿了SC认证,年底要标准化,以后可能连骨头大小都统一克重。
最扎心的是,以前冬天才排队的老店,现在24小时灯火通明。
本地人说味道没变,可心里都清楚,当岷县牛骨头开始批量生产,那口带着煤烟味的深夜安慰,怕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来源:率真小鱼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