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夺得第一,位列全球第2名,是我国985工程首批建设的九所大学之一,1958年创建于北京,70年代迁至安徽合肥。
自然指数,是统计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型学术期刊上发表顶尖论文数量的数据库。
自然指数是国际公认的、能够衡量机构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产出与合作情况的重要指标。
2025年8月7日,2025年最新自然指数中国大学排名(2024年5月1日~2025年4月30日)出炉。
ABC排名整理并发布了“2025年最新自然指数中国大学排名Top300”,今天,来看其中前50名。
入围前50名的大学,既有985工程大学,也有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双非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夺得第一,位列全球第2名,是我国985工程首批建设的九所大学之一,1958年创建于北京,70年代迁至安徽合肥。
1978年以来,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
如今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理工科大学。
浙江大学第二,位列全球第3名;北京大学第三,位列全球第4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第四,位列全球第5名;清华大学第五,位列全球第6名。
其中,只有中国科学院大学无缘985工程,国科大不仅无缘985工程,也无缘211工程,只入选了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但强悍实力不输寻常985,被誉为我国科教融合的“标杆与典范”。
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位列全球第7名;复旦大学第七,位列全球第8名;南京大学第八,位列全球第9名;中山大学第九,位列全球第10名;四川大学第十,位列全球第11名。
2025年最新自然指数中国大学排名中,清北、华东五校均入围前10。
吉林大学表现十分出色,位列第11名;山东大学摘得第12名;南开大学第13名;武汉大学第14名;华中科技大学第15名。
第16名是南方科技大学;第17名是苏州大学;第18名是厦门大学;第19名是西安交通大学;第20名是中南大学。
其中,除了南方科技大学和苏州大学外,都是985工程大学。
南科大位于深圳市,入选了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苏大坐落于苏州市,入选了国家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
第21名是华南理工大学,第22名是天津大学,第23名是湖南大学,第24名是郑州大学,第25名是哈尔滨工业大学。
第26名是同济大学,第27名是深圳大学,第28名是北京理工大学,第29名是大连理工大学,第30名是东南大学。
其中,除了郑州大学、深圳大学外,都入选了985工程。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深圳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双一流,位于广东省深圳市。
深圳大学虽然没有名校光环,但无论高考录取分和受欢迎程度,都已经超过了末流211与双一流。
创办于1983年,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其建设,组织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批知名学者云集。
第31名~第40名分别是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香港大学,福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其中,北京化工大学、福州大学是211工程建设高校,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是位于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两大名校。
最后,第41名~第50名分别是华东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东华大学,西湖大学,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
其中,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都是坐落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等学府。
西湖大学是双非大学,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民办新型研究型大学,被教育界称为第4代大学。
来源:小月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