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内心深处的往事——身份解密(3)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5 19:47 1

摘要:回乡探亲的第一个夜晚,我住在大哥家那栋崭新的三层小楼里。这栋房子建在我生父当年老屋的原址上,是大哥一家后来拆旧翻新盖起来的。二哥的家在大哥家右边,三弟的家则在左边,三座房子并排而立,像一家人紧紧相依。夜深人静时,我独自站在二楼卧室外的阳台上,目光久久停留在门前

回乡探亲的第一个夜晚,我住在大哥家那栋崭新的三层小楼里。这栋房子建在我生父当年老屋的原址上,是大哥一家后来拆旧翻新盖起来的。二哥的家在大哥家右边,三弟的家则在左边,三座房子并排而立,像一家人紧紧相依。夜深人静时,我独自站在二楼卧室外的阳台上,目光久久停留在门前那棵苍劲的老樟树上。树影婆娑,仿佛低语着我儿时的点滴记忆,那些模糊的画面在脑海中闪现,让我久久无法入眠。

第二天清晨五点,我早早起身,搬了把椅子坐在阳台上,静静呼吸着故乡清新的空气。盛夏的南方晨风微凉,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第一缕阳光缓缓升起,洒在屋檐、树梢和院子里,也照进了我的心里。正当我沉浸在回忆与思念中时,大哥悄然走到我身旁,递来一支烟,熟练地为我点燃。那动作自然得仿佛我们从未分离过,无需言语,心意相通。一支烟燃尽,大嫂在楼下呼唤大哥,说早饭已准备好。我点点头,小琴也洗漱完毕,三人一同下楼。

客厅里,二哥和三弟早已等候多时,见我们下来,立刻起身让座,那份亲热与尊重让人心头一暖。孩子们在屋内嬉笑打闹,充满生机与欢愉,我忍不住拿出相机,将这温馨的一幕定格,这张照片后来一直珍藏在吉林的家中。早餐是热腾腾的挂面,每人一小碗,上面卧着煎得金黄的鸡蛋。考虑到我和小琴是北方人,不习惯吃辣,特意没放辣椒,而家人碗里的面条则铺着青红椒,色香味俱全。

饭后,三弟提议我去他家看看,说中午就在他家吃饭。他告诉我,父亲生前一直住在他家,如今虽已离世,但那两个房间仍保持着原样。我听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走进三弟家,正堂供奉着父亲和继母的遗像。三弟带我推开左侧的房门,屋内陈设朴素而庄重:窗下是长长的书桌,一把藤椅静静地守候着;屋子中央的小方桌旁,放着一张老旧的猪肝红沙发,墙边还有一把藤椅和一组老柜子,上面摆着一台小彩电,电视上方挂满了照片,大多是父亲当老师时的模样。

我仔细翻看那些黑白影像,希望能找到自己童年的痕迹,却一无所获。大哥看出我的失落,轻声告诉我,当年特殊时期家中被抄,许多物品包括照片、奖章都被毁,父亲甚至几经生死才幸存下来。我默默走到书桌前,坐进那把藤椅,翻开桌上的黑皮日记本,一行行工整的字迹映入眼帘,那是父亲的笔迹。三弟说父亲退休后笔耕不辍,还出版了几本书。我心头一震,连忙请他带我去卧室查看。

卧室陈设简单,书桌上的纸箱里整整齐齐码着父亲的著作:《李元培传》《李元培的教育理念》《李元培的戎马一生》。我双手捧着这三本书,仿佛捧着父亲一生的重量,心中涌起无限敬意与温情。三弟介绍着父亲的生活点滴,我打开衣柜,只见几件新衣静静挂着,旧衣早已焚化。柜中多是书籍资料,三弟说常有市里的人来了解父亲的事迹,因此家中一切依旧保留原貌。

我正细细翻看,侄儿媳妇走来,从柜中取出一个大笔记本递给我,说这是爷爷生前记录我和母亲往事的珍贵笔记。我双手接过,眼眶微热,仿佛听见了父亲在字里行间轻轻呼唤我的名字。这一刻,血脉的温度穿越岁月,重新流淌进我的生命里。

来源:妙招讲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