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买U盘、硬盘的人可能都发现了,价格悄悄涨了不少。这背后是整个存储芯片行业的涨价狂欢——10月25日三星宣布NAND闪存价格再涨22%,这已经是它本月第二次提价;10月28日美光也跟进,把DRAM芯片批发价上调19%。就在这两家忙着调价的时候,另一个巨头SK
最近买U盘、硬盘的人可能都发现了,价格悄悄涨了不少。这背后是整个存储芯片行业的涨价狂欢——10月25日三星宣布NAND闪存价格再涨22%,这已经是它本月第二次提价;10月28日美光也跟进,把DRAM芯片批发价上调19%。就在这两家忙着调价的时候,另一个巨头SK海力士的动作更引人注意,不仅产能扩张得快,还拿到了大量AI服务器订单,现在不少人都在问,它会不会接棒成为新一轮的“涨价王”?
要搞懂这波涨价,得先看看供需两端的情况。供给端这边,国际大厂都在收缩中低端产能,三星今年把25%的产能转向了高端存储,美光也砍掉了15%的中低端DRAM产能,导致普通存储芯片供货紧张。需求端却在猛涨,尤其是AI领域,10月30日IDC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115%,每台AI服务器需要的存储容量是普通服务器的10倍;智能汽车的需求也不含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0月27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智能汽车销量同比增65%,单车存储需求比去年多了6倍。一边少一边多,价格自然压不住。
先说说已经动手的三星和美光。三星这次涨价很果断,10月10日第一次提价18%,25日又涨22%,两个月内累计涨了40%。但它的问题也明显,产能跟不上需求——三星西安工厂10月下旬因为设备检修,产能减少了10%,导致不少下游厂商拿不到货。有硬盘厂商透露,现在从三星订NAND闪存,交货周期从4周延长到了6周,还得先付50%定金。
美光的情况也类似,虽然10月28日才提价,但其实早就控制出货量了。三季度美光对中国市场的DRAM芯片供应量同比减了8%,就是为了抬价。不过美光面临的竞争更激烈,它的AI存储芯片良率只有92%,比SK海力士的97%低了5个百分点,不少AI企业更愿意选后者的产品。
再看SK海力士,它这半年的动作堪称“教科书级”。首先是产能扩张,10月20日SK海力士宣布,无锡工厂的HBM3(高带宽内存,AI服务器核心存储)产线产能提升到每月12万片,比三季度翻了一倍,占全球HBM3产能的35%,超过三星的30%。其次是订单拿到手软,10月26日有供应链消息称,SK海力士拿到了英伟达明年20%的HBM3订单,还和百度、阿里签了长期供货协议,订单排到了2026年一季度。
更关键的是,SK海力士的成本控制得好。无锡工厂采用了最新的12纳米封装技术,生产一片HBM3的成本比三星低12%,这就给了它调价的底气。10月29日有经销商透露,SK海力士已经通知下季度HBM3价格将上调28%,这个幅度比三星、美光的都大。而且它的普通存储芯片也没落下,10月30日开始,U盘、内存卡的批发价涨了15%,虽然比三星低,但胜在供货稳定,交货周期始终保持在3周,比三星快了一半。
现在行业里对SK海力士的看法分成两派。支持的人觉得,它有产能、有订单、成本还低,当“涨价王”是顺理成章的事。不少下游厂商也倾向于和它合作,有主板厂商说:“虽然SK海力士也涨价,但至少能按时交货,不像三星那样要等很久,还得抢货。”
但也有人担心,SK海力士扩张太快可能有风险。要是明年AI需求没那么旺,或者其他厂商也扩产能,价格可能会跌,到时候大量的产能就会变成负担。还有人觉得,SK海力士现在太依赖HBM3,一旦技术迭代,比如HBM3E大规模量产,它要是跟不上,优势就没了。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SK海力士的优势还在扩大。10月31日它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同比增32%,其中HBM3业务营收占比达到40%,比二季度提高了15个百分点。而且它的研发投入也在增加,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25%,主要用于HBM3E和下一代存储技术的研发,就是为了应对技术迭代。
对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波涨价虽然会让买存储产品贵一点,但也不是没好处。一方面,厂商为了留住客户,会推出更多高性价比的产品,比如最近不少品牌都推出了“大容量平价U盘”,128G的价格只比之前涨了10块钱;另一方面,竞争激烈了,厂商会更注重服务,比如延长质保、提供数据恢复服务,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便利。
其实不管谁当“涨价王”,这波涨价潮本质上是行业从“价格战”转向“技术战”的信号。以前厂商靠低价抢市场,现在靠技术和产能说话,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好事。毕竟只有技术进步了,才能满足AI、智能汽车这些新兴领域的需求,行业才能走得更远。
我是小晴空,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与支持,咱们明天见!
来源:小雨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