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天我去药店买防水创可贴,一开口就说成防火,店员抬头问我要上战场吗,我立马拍下脑门改口,这种事挺常见的,脑子还没转过来,嘴已经先说出去了,平时用词太顺口,一不留神就蹦错字,不是记性差,是话都说得太熟了,像自动溜到隔壁词那儿去了。
那天我去药店买防水创可贴,一开口就说成防火,店员抬头问我要上战场吗,我立马拍下脑门改口,这种事挺常见的,脑子还没转过来,嘴已经先说出去了,平时用词太顺口,一不留神就蹦错字,不是记性差,是话都说得太熟了,像自动溜到隔壁词那儿去了。
奶茶店那次更绝,我说少去冰,其实想说少冰或者去冰,结果俩词黏一块儿了,店员没纠正我,直接给我做了半去冰,后来这杯饮料火了,成了网红款,服务行业的人真厉害,他们不较真,反而把错误变成惊喜,这不是技术问题,是人跟人之间的默契。
火锅桌上,小李喊了声“服部平次”,大伙儿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他是想叫服务员,一桌子人立马笑开了,现在年轻人说话,总爱把动漫里、游戏里的词顺嘴带出来,这些词早就不只是剧情里的台词,成了大家一块儿聊的日常,一嘴瓢,就知道你最近刷了啥剧。
幼儿园有个小孩把“盆栽”说成“盆骨”,奶奶一听赶紧打电话问老师,老师回她说多肉植物就是盆骨替代品,这话一传开,家长群全笑开了,孩子说话乱搭词不是错,是他们在试着弄明白这个世界,大人听着觉得好笑,其实孩子是在拿语言做试验。
还有个弟弟,给女朋友打电话,本想说你爱吃的排骨,结果说成你爱啃的排骨,女友一听就沉了脸,差点吵起来,这词儿听着像动物啃骨头,太野了,亲密关系里,一句话说错,真能惹麻烦,嘴瓢背后,有时候真藏着没说出口的情绪。
科学家说,嘴瓢是因为大脑太忙,语言区和动作区没跟上,九成多的大人每个月至少嘴瓢三次,中文同音字多,比如盆栽和盆骨,少冰和去冰,一不留神就说混了,日本人怕口误,觉得不吉利,咱们不一样,说错了就当乐子,发个抖音还能火。
现在网上#嘴瓢现场 的视频播放量几十亿,大家不躲尴尬,反而主动晒出来,看腻了完美人设,真实出糗反而让人觉得亲近,有人靠嘴瓢赚钱,奶茶店推了少去冰限定款,销量涨了快一半。
下次你嘴瓢了,别立马捂脸,那不是出错,是脑子在忙活,语言本来就不够准,它就是咱们临时搭的一座桥,你说错了一个词,说不定正好替大伙儿说出了那句心里话,嘴快了,脑子还没跟上。
来源:幽默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