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乱卖!去年亏23万的房东,今年靠政务区房等回暖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2 03:21 1

摘要:搁去年,上海浦东的周明想都不敢想自己能这么淡定——2023年下半年,他那套房子挂出去三个月,降了30万还没人问,中介天天来催,说“房价还要跌20%,现在不卖就砸手里”,差点就以低于市场价15%的价格贱卖。

搁去年,上海浦东的周明想都不敢想自己能这么淡定——2023年下半年,他那套房子挂出去三个月,降了30万还没人问,中介天天来催,说“房价还要跌20%,现在不卖就砸手里”,差点就以低于市场价15%的价格贱卖。

可现在,他直接撤了挂牌,天天盯着小区周边的规划,“等市场回暖,急啥?”

南阳做建材生意的李磊,跟周明一模一样。2024年初,他120平的次新房,从98万降到75万,中介还在旁边敲边鼓,“再不卖就要跌破70万,以后更难出手”。

结果今年他干脆把房源下了,“我这房子在政务区核心,今年旁边开了两所学校,政策发力后,行情肯定能起来,犯不着亏着卖”。

这种心态大转弯,不是个别现象。2025年8月的数据能说明问题:全国百城二手房挂牌量254.64万套,看着比去年多了9.69%,但重点14个城市的挂牌量,比2024年底少了20.1%。

更关键的是,涨价的房源占比连续5个月往上走,到21.3%了,房东们的议价空间也从去年初的25%以上,缩到了16.7%,武汉、西安这些城市,甚至缩到10%以内。从去年慌着“割肉”,到今年稳稳持房等复苏,房东们的底气,不光是市场自己缓过来了,更因为看清了之前中介在背后搞的鬼,加上政策和数据给的信心。

谁能忘了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初那阵恐慌?全国二手房挂牌量一度飙到730多万套,深圳同比涨了300%还多。

三四线城市更夸张,南阳2025年3月挂牌量8.7万套,比2020年多了210%,相当于每100户家庭就有12套房子在卖;辽宁鞍山城区,二手房挂牌量占了全市住房总量的18%,有些矿区家属楼,挂牌的比现有的房源还多40%。

不少房东为了快点卖掉,主动降10%-20%,湖南衡阳一个新区的房子,2019年还卖7500元/平,去年跌到3800元/平,比盖房子的成本还低,照样没人买。

这种慌,一半是怕房价真跌,另一半是被中介吓的。宜昌的张敏记得清清楚楚,2024年中介拿着数据跟她说,“一季度就成交1200套,比2019年跌了63%,你这老房子以后更没人要”,天天劝她降价,最后差点以52万成交,比她心里预期少了13万。中介就抓住房东不懂市场的弱点,放大“库存太多”“买家没了”这些话,把恐慌情绪推得老高。

转折点出在2024年的“930”新政,之后2025年又出了一堆配套政策,直接把市场信心托起来了。首付比例统一降到15%,房贷利率奔着“2”字头走,存量房贷利率平均降了0.5个百分点,还有80多个城市搞住房“以旧换新”。

数据也跟着好看:2025年上半年南京二手房卖了近5万套,重庆秋交会的时候,中心城区商品房成交比春交会多了2.2%,来看房的人多了43%;深圳房价更是连续5个月往上走,核心区的好房子,涨幅超25%。

“政策底在这儿了,市场底也快稳了,没必要再亏着卖。”李磊这话,说出了不少房东的心思。他们的信心不是瞎来的:一是城镇化还没完,黄奇帆说未来十年差不多4亿人要进城,这都是住房需求;二是成本摆在那儿,地价、建材都在涨,房价肯定会受影响,重庆2025年好几块地溢价率超25%,楼面价破了1.3万/平;

三是市场分化越来越明显,核心城市、次新的好房子,已经开始涨价了,苏州2025年1月,84.51%的小区房价环比上涨,南阳政务区、宜昌滨江这些三四线的核心板块,议价空间也从20%缩到12%。

现在持房的房东,心里门儿清,好房子抗跌,还能避免“踏空”。2025年8月全国百城二手房均价虽然同比跌了8.23%,但核心区的优质房源,跌得少多了。CRIC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核心城市的改善房、高端小区,跌幅比刚需老房低5-8个百分点。

三四线也一样,重庆6月四代住宅去化率超75%,而普通住宅才20%;南阳政务区的次新房,今年上半年就跌了3.2%,远郊的回迁房却跌了15%以上。南京、苏州有些好小区,成交价甚至比挂牌价还高,这就说明“好房子先复苏”不是空话。

没急着用钱的房东,更怕卖在底部,以后后悔。房地产这行的周期规律摆着呢,每次跌到底的时候卖房子,肯定错过后面的上涨。2024年底杭州有个业主,听中介说“还要跌”,降价10万卖了,结果2025年二季度,同户型的房子成交价涨回12万;宜昌的张敏现在庆幸当初没听中介的,“现在同小区的房源,挂牌价普遍涨回65万,比去年的底价高了13万”。这种教训多了,房东们自然不想再慌着卖。

李磊的想法很实在:“现在卖要亏23万,不如等。周边商业配套都动工了,以后肯定能升值,急着变现干啥?”

不过话说回来,房东心态过山车,中介在里面搅了不少局。2023到2024年初楼市跌的时候,有些中介为了快点赚佣金,专门搞“做空”套路,三四线城市信息不透明,受影响更严重。

最常见的就是“虚假压价”,新浪财经曝光过一个案例,中介雇假客户,把一套339万的房子,直接砍到280万,一下砍了59万;山东菏泽有个业主,心里底价538万,被中介教的买家逼到510万成交,当场就红了眼。这种操作在三四线太普遍,中介利用房东不懂行情,制造“只有最低价才有人买”的假象,把房东的心理防线搞垮。

还有“信息操纵”,中介故意把库存数据往大了说,隐瞒局部成交回暖的消息,还散布“老房没人接盘”“政策没用”这些负面话。上海的周明回忆,2023年11月中介给他看“上海挂牌量破20万套”的截图,却不告诉他这里面40%都是房龄20年以上的老房;宜昌中介对张敏隐瞒了滨江板块成交回暖的事,只说“全市每月成交不到400套”。这么一搞,卖家慌着降价,买家等着更便宜,恶性循环就来了。

更让人警惕的是“结构性做空”,中介专门推低价房源,营造“不是最低价就卖不掉”的氛围,故意拉低整个区域的成交均价,影响大家对房价的预期。2024年上半年,北京300万以内、广州200万以内的房源成交占比,分别到了48%和68%,三四线更夸张,菏泽200万以内占比超90%,南阳100万以内占72%,这种低价主导的成交,很多都是中介引导的。

直到2025年《住房租赁条例》深化实施,明确中介发误导信息最高罚10万,监管部门又专项查“虚假挂牌”“雇人砍价”,全国查了2300多家违规中介,这股歪风才被压下去。但伤害已经造成了——测算下来,2024年重点城市二手房价格超30%的跌幅,是房东非理性抛售导致的,其中中介误导占了近一半,三四线更是高达60%。

其实现在市场回暖,早有先例。回顾中国楼市,每次跌得狠了,只要政策发力,市场自己修复,好房子肯定先起来,这也是现在房东持房的最大信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楼市冻住了,商品房销售面积跌了20%,万科这些房企都在降价。结果“四万亿”一出来,1.5万亿砸进房地产和基建,加上首付降到20%、房贷利率7折,市场立马热了。2009年全国房价大涨,北上广深一年就翻倍,北京广渠门地块拍了40.6亿,直接开启“地王时代”。这就说明,政策底先到,市场底跟着来,核心城市的好房子最能涨。

2014年楼市又不行了,三四线库存堆成山,鄂尔多斯成了“鬼城”,温州房价腰斩。2015年中央说要“去库存”,取消限购、降首付、降契税,“棚改货币化”直接把三四线的需求激活了。2016年就看出效果了,深圳房价涨了57%,南京、合肥出现“抢房潮”,就算之前低迷的三四线核心板块,房价也涨了不少。这证明,就算跌得狠,有人口、配套好的核心区,房子照样扛得住。

这两轮周期都说明一个理:政策给信心,供需调过来,好房子先复苏。现在的市场,跟这俩时候太像了,房东们心里有数。

而且现在的政策和数据,都在印证复苏不是空谈。中央政治局会议说要“推动楼市止跌回稳”,2025年3月“好房子”第一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重庆等城市出了25条支持政策;“以旧换新”也见效果了,25个样本城市二手房成交环比由负转正,石家庄靠“国企收储+补贴”,新房成交环比涨42%,肇庆收了1.2万套存量房当保障房,既激活市场又帮了民生。一线城市松限购更有代表性,北京、上海优化后,五环外、外环外的热门板块,成交量涨了不少,昌平生命谷、青浦这些地方,价格微涨1%-2%。

成交数据也在变好,上海2025年6月新房价格逆势涨0.4%,8月同比涨了5.9%;深圳房价连涨5个月,2024年四季度单月成交破8000套,全年二手房成交近4年第一次超5万套。三四线虽然整体压力大,但核心板块活了,重庆秋交会的时候,四代住宅这些好项目卖得火,龙湖御湖境4个月卖了18亿;南阳政务区、宜昌滨江,2025年二季度成交量环比分别涨38%和29%。

土地市场更能说明长期信心,2025年重庆出了好几块“万元地”,江北区长安三厂地块溢价率近30%,7块中心城区的好地,因为配套好、容积率低,都等着被抢;一线城市核心区土地一直火,房企对好地有信心,这种信心还在往强二线传。瑞银甚至预测,全国房价2026年初就能企稳,比之前想的早半年,专业机构都这么说,房东们更踏实了。

当然得清醒,楼市复苏不是普涨,是分化。2025年1月苏州84.51%的小区涨价,可有些三四线老房还在跌;深圳南山、福田均价近12万,盐田新房去化要101.8个月;重庆四代住宅去化75%,远郊普宅才20%。这意思就是,核心城市的次新房、改善房,三四线的政务区、学区房,才容易涨,非核心区的老破小,还是会贬值。

所以房东心态稳了,不代表躺着等。聪明的都在优化资产,一线城市有人把郊区老房换成市区次新,抓置换的窗口期;三四线房东也在动,李磊计划明年把房子升级一下,提高以后的流通价值;张敏盯着“以旧换新”,想把老房换成带电梯的好小区。

从去年慌着抛房,到今年理性持房,房东心态变了,其实就是楼市走了“政策底—市场底—信心底”的路。

中介之前搞的做空,虽然搅乱了一阵,但改不了房地产靠城镇化、人口流动和政策调控的大逻辑。就像历史证明的,楼市告别普涨了,但“房住不炒”下,占着好地段、品质好的房子,肯定能熬过去,等复苏了就值钱。

对房东来说,看清分化,守住好资产,比瞎跟风买卖重要多了。你们觉得自己家的房子,算不算能扛住周期的好资产?评论区聊聊~

来源:123耶耶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