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吞掉40%产能!存储芯片半年涨200%,现在上车还能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5 14:43 1

摘要:当OpenAI的“星际之门”数据中心每月吞下90万片晶圆——相当于全球DRAM总产量的40%,存储芯片的涨价就不再是简单的周期波动,而是AI时代对半导体行业的一次“暴力重构”。过去半年,主流DRAM现货均价半年涨超200%,DDR4价格一个月跳涨30%,三星、

当OpenAI的“星际之门”数据中心每月吞下90万片晶圆——相当于全球DRAM总产量的40%,存储芯片的涨价就不再是简单的周期波动,而是AI时代对半导体行业的一次“暴力重构”。过去半年,主流DRAM现货均价半年涨超200%,DDR4价格一个月跳涨30%,三星、美光等巨头集体提价最高30%,铠侠、闪迪股价一个月翻倍。这场被称为“超级周期”的涨价潮,本质上是人类算力扩张与存储产能分配的正面碰撞,更是技术革命对行业规则的彻底改写。



一、AI需求:从“增量市场”到“吞噬产能”

存储芯片的涨价逻辑,藏在两组数据的撕裂里。一边是生成式AI的“算力饥渴”:OpenAI的“星际之门”项目仅是冰山一角,全球AI服务器对高带宽内存HBM的需求正以“指数级”狂奔。HBM就像AI的“速记本”,需要在纳秒级完成数据吞吐,而传统DRAM更像“旧课本”,速度慢但用途广。现在,存储厂商的产线正从“旧课本”加速转向“速记本”——SK海力士已建成HBM4量产线,三星紧急扩建工厂,美光将20%产能转向高端计算卡。

另一边是传统存储的“供需塌陷”。当DDR4产能被HBM和DDR5挤压,下游的个人电脑、工业设备却仍在“翻旧课本”:全球每年仍有2亿台PC出货,其中60%依赖DDR4。这种“旧需求没退,新产能已走”的结构性失衡,直接让DDR4从“白菜价”变成“香饽饽”——集邦咨询数据显示,DDR4现货价半年涨超200%,威刚干脆停报DDR4价格,优先供应“新课本”客户。

二、产能战争:从“规模竞争”到“技术卡位”

过去十年,存储芯片行业信奉“产能为王”:三星、SK海力士靠规模压价,把美光逼到亏损边缘,中国厂商想靠产能突围却屡屡碰壁。但现在,规则变了——HBM的毛利率高达50%-60%,是传统DRAM的两倍,而生产HBM需要“定制化”:每块芯片要匹配特定AI GPU,客户得提前一年签合同,甚至“绑定”晶圆产能。

这种“预售制”彻底颠覆了行业生态。过去DRAM是“即时零售”,当天下单当天发货,厂商议价权弱;现在HBM是“期货定制”,客户抢产能还得“加价”。花旗测算,SK海力士今年HBM营收将突破200亿美元,首次超过三星,打破后者垄断十年的格局。更关键的是,HBM的技术壁垒极高:需要8层以上堆叠工艺,良率不足30%,全球能量产HBM3的厂商仅3家。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存储行业不再是“谁产能大谁赢”,而是“谁技术硬谁吃肉”。

三、资本狂欢:从“周期博弈”到“价值重估”

资本市场永远比行业更早嗅到血腥味。过去一个月,美光股价涨60%,铠侠、闪迪涨超100%,SK海力士市值突破1.46万亿元人民币,外资疯狂增持——韩国交易所数据显示,9月外资净买入SK海力士股票达12万亿韩元,创历史新高。背后逻辑很简单:分析师预测,三星第四季度存储业务利润将暴涨200%,SK海力士HBM业务利润率或达55%。

但这场狂欢里藏着两个“认知差”。一是“超级周期”的真相:摩根士丹利说的“超级周期”,本质是AI需求带来的“结构性景气”,而非全品类普涨。HBM和DDR5会持续紧缺,但NAND闪存的供应缺口预计2026年才达8%,现在涨价更多是“情绪跟风”。二是“估值锚点”的变化:过去存储股估值看“市净率”,现在看“技术卡位”——SK海力士因HBM市占率第一,市盈率已从10倍抬升至25倍,接近英伟达的一半。

四、隐忧未消:强周期的“基因”与技术替代的“暗礁”

必须清醒的是,存储芯片仍是“周期动物”的内核。历史上,2016年、2019年两次涨价潮都因产能过剩戛然而止,2021年三星、美光扩产后,DRAM价格曾暴跌70%。现在厂商嘴上喊“AI需求无限”,背地里却在偷偷扩产:三星计划2025年HBM产能翻倍,美光投100亿美元建HBM工厂。一旦2026年AI服务器需求增速放缓,过剩的产能可能再次引发价格踩踏。

更长远的风险是“技术替代”。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最新研究显示,存算一体芯片可将AI推理延迟降低50%,未来或替代部分HBM需求;而3D XPoint技术若突破,NAND闪存的“档案库”地位可能动摇。这些技术现在看还远,但半导体行业的颠覆往往“十年磨一剑”——就像十年前没人想到HBM会取代传统DRAM成为主角。

结语:这不是周期的轮回,而是时代的切换

当AI算力以每18个月翻10倍的速度狂奔,存储芯片正在从“配角”变成“主角”。DDR4的涨价是旧时代的“回光返照”,HBM的崛起才是新篇章的开始。这场涨价潮的本质,是人类对算力的无限渴求,撞上了物理世界的产能瓶颈。对投资者来说,别沉迷于“周期反弹”的幻想,要盯着HBM技术迭代、AI需求落地;对普通人来说,未来买电脑、手机可能更贵,但AI大模型的训练速度会更快——这或许就是技术进步的“代价与礼物”。

最后提醒:存储芯片的“超级周期”里,最危险的不是价格下跌,而是你把“结构性机会”当成了“普涨行情”。毕竟,半导体行业的铁律从未变过: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来源:倪卫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