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65岁的成方圆在晚会上抱着吉他,云淡风轻地弹唱时,社交媒体的算法和人心里的那杆秤,都开始疯狂运转。无数剪辑和评论都在玩一种“24年后,你看,谁活成了自己?”的对比游戏,将她与80岁仍在为家庭拼事业的前夫王刚,摆在了人生的天平两端。
当65岁的成方圆在晚会上抱着吉他,云淡风轻地弹唱时,社交媒体的算法和人心里的那杆秤,都开始疯狂运转。无数剪辑和评论都在玩一种“24年后,你看,谁活成了自己?”的对比游戏,将她与80岁仍在为家庭拼事业的前夫王刚,摆在了人生的天平两端。
这种叙事,很感人,很鸡汤,也很无聊。
因为这根本不是什么女性觉醒对决传统男性的情感故事,而是一场横跨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关于“人生资产负债表”的终极对决。
王刚与成方圆在2001年的那次分手,与其说是婚姻的终点,不如说是一次彻底的“资产剥离”和“业务分拆”。他们各自带着自己的核心资源和经营理念,成立了两家模式截然不同的“人生有限公司”,开始了长达24年的价值赛跑。
王刚选择的,是典型的“重资产运营”模式。
什么是重资产?就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社会认可度高、但维护成本也奇高的东西。家庭、后代、一个稳定的、符合社会主流期待的“壳”,这些都是他资产负债表上的核心固定资产。他的人生哲学,就是不断投入现金流(接综艺、做直播、拍广告),去维护和增值这个庞大的固定资产包。60岁生子,80岁还在努力赚钱,这在商业上叫“高杠杆维持运营”,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保证这份“资产”的代际传承和未来预期。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它能提供强大的情绪稳定价值和社会身份认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是唯一被社会认可的成功模型。但它的风险也极其致命:第一,流动性极差,一旦投入,几乎无法抽身;第二,折旧风险极高,因为它的价值高度依赖于一个稳定的、不变的社会评价体系。一旦时代变了,风向转了,这套曾经的硬通货,可能瞬间变成烫手山芋。怎么说呢,就是那种“我负责养家糊口,你负责貌美如花”的经典资产包,在今天这个环境里,很容易爆雷。
而成方圆,则玩了一把极致的“轻资产革命”。
她的公司,几乎没有固定资产。没有婚姻的契约,没有抚育后代的责任,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家“品牌咨询”或“创意工作室”。她唯一的、也是最核心的资产,就是她自己——她的才华、她的品味、她的自由,以及由这些共同构成的、独一无二的个人品牌。这是一种典型的“无形资产”驱动模型。
你看她的操作:95年跑去纽约学音乐,是核心业务的“研发投入”;满世界旅行、摄影,是在为品牌积累“内容素材库”;开各种风格的演唱会,是在进行“产品线迭代”和“市场验证”。她每天走二十九公里,看似是闲逛,本质上是在进行最低成本的“灵感采购”。她不需要为任何人负责,所以她可以将全部的资源和精力,all in到这个“自我品牌”的增值上。
这个模式的风险在于,前期可能不被理解,缺乏社会通行的“估值模型”,甚至会被视为“离经叛道”。但它的优势也无与伦比:极高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能够根据市场(时代)变化随时调整方向;极强的抗风险能力,因为资产就是她本人,只要她还在创作,公司就不会破产。这个时代,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性。
所以,24年后的这场“隔空财报会”才如此耐人寻味。
王刚老师展示的,是一个传统重资产公司的稳健(或许是吃力)经营报告。他有了一个家,一个儿子,一份看得见的安稳,这是他多年辛劳换来的“股东回报”。他履行了传统的社会契या,也收获了相应的世俗评价。这是一种选择,一种把安全感建立在外部结构上的选择。就像买了一套房,你拥有了它,但你也成了它的“房奴”。
而成方圆在台上的几分钟,展示的却是她那份“无形资产”惊人的增值结果。她的歌声、她的状态、她身上那种松弛而强大的气场,共同构成了一种极度稀缺的、名为“活出自己”的品牌溢价。当《我的阿勒泰》和《花少5》引爆全网,人们对“不被定义的人生”的渴望达到顶点时,成方圆这家“人生有限公司”的市值,在一夜之间,被市场重新估值了。她什么都没做,只是恰好站在了风口上。
你看,这才是这场长跑最魔幻的地方。王刚用尽全力去构建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以抵御人生的不确定性。而成方圆,则选择与不确定性共舞,把自己活成了不确定性本身。最终,时代这只看不见的手,亲自下场,用亿万级的播放量和满屏的“女神”弹幕,为后者的商业模式投出了决定性的一票。
这无关对错,更无关幸福与否的低级判断。这是一场关于生存策略的经典商战案例。王刚的模式,是在一个存量市场里精耕细作,追求可控的回报。而成方圆的模式,则是在一个增量市场里,用自我实现去赌一个不可预测的未来。
所以你看,24年后,当成方圆在台上抱着吉他,她展示的根本不是什么才艺,而是她那份‘无形资产’惊人的增值能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赢麻了’好吗!他们唯一一次交集,是在王刚母亲的葬礼上。那一刻,可能没有旧情,只有两家公司的CEO,在某个行业峰会上礼节性的点头致意。他们的世界,早已平行。
最终,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怨偶的两种结局,而是两种“人生风险投资”策略在经历了足够长的时间周期后,呈现出的不同回报曲线。一个,换来了家庭的温度和责任的重量;另一个,赢得了时代的掌声和定义的自由。
而你我,手握着自己这份独一无二的人生资产,究竟是选择加重仓,还是选择轻运营,这才是看完这场大戏后,真正值得琢磨的问题。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来源:元宇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