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80Ah到1175Ah:海辰储能创新引领电池进化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5 13:21 1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对储能系统的容量、效率、安全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传统储能电池因能量密度低、系统集成复杂、安全防护能力有限,逐渐难以满足长时储能、电网支撑等多元化场景需求,行业亟待技术突破来打破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对储能系统的容量、效率、安全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传统储能电池因能量密度低、系统集成复杂、安全防护能力有限,逐渐难以满足长时储能、电网支撑等多元化场景需求,行业亟待技术突破来打破发展瓶颈。

在此背景下,海辰储能作为专注储能领域的领军企业,始终秉持自主研发的长期主义,以持续的技术创新驱动储能电池产品迭代进化,三年间不仅构建起覆盖多时长、多场景的大容量产品矩阵,更在安全防护与知识产权布局上双管齐下,为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清晰标杆。

回溯海辰储能的产品进化之路,其技术突破始终紧扣行业痛点:

2021年,280Ah储能专用电池问世,成为行业首批用于大型储能项目的标杆产品,首次将“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从概念落地为可规模化应用的现实;

2022年,314Ah储能专用电池实现首批量产并应用于海外项目,以更高能量密度推动储能系统集成效率跃升,让“技术即生产力”在实际项目中得到验证;

2023年12月,全球首发1000Ah+长时储能电池(后迭代为∞Cell1175Ah)及适配4小时以上场景的6MWh+系统,创造性采用20尺集装箱4列4簇极简架构,颠覆传统设计逻辑,开启储能系统从电芯正向开发的全新模式;

2024年12月,∞Cell587Ah大容量储能电池正式发布,这款容量为1175Ah电池对半设计的产品,专门针对2小时储能场景深度优化,不仅通过精准尺寸设计实现与1175Ah电池共用∞Pack平台和∞Power6.25MWh系统平台,更在性能上实现突破——相较于传统314Ah电池方案,在系统总容量不变的前提下,级联模块内电芯数量与簇模块数量均减少46%,大幅降低通信协同控制复杂度与故障点,同时电流路径缩短使线路损耗降低,柜体空间缩减20%-30%,显著优化站址规划成本与难度。

在技术创新的背后,是海辰储能扎实的知识产权布局作为支撑,截至2024年12月底,其全球专利申请量已突破3900件,发明专利授权超690件,覆盖中、美、欧、东南亚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仅围绕∞Cell587Ah及适配系统,便在关键市场完成100+件专利申请,针对低导热高安全隔热技术、梯度热控应力适配技术、SEI膜靶向修复电解液技术、BMS双安全保障机制等核心突破点,构建起多维度专利组合,将知识产权风险排查融入产品开发全流程。

安全领域,海辰储能更是以“极限测试”验证技术实力,2025年6月在上海SNEC展会上,其∞Block5MWh储能系统完成全球首次开门燃烧试验,试验严格遵循UL9540A及NFPA855测试方法,在“开门燃烧+双15cm极限间距+主动消防关闭+100%SOC满电”四大极端条件下,触发预制舱未发生结构变形或坍塌,相邻三个箱体无燃烧及热失控传播,所有相邻集装箱内电芯温度均远低于UL9540A测定的热失控触发阈值,获ULSolutions权威认证;

而自主研发的BMS平台系统,不仅斩获TÜV南德基于IEC62443-4-1标准的工业信息安全认证,还通过ULSolutions基于IEC61508(SIL2等级)与ISO13849(PLd等级)的功能安全评估,成为行业首家达成“网络安全+功能安全”双重保障的企业,为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运行筑牢防线。

此外,∞Cell1175Ah千安时电池的量产落地,还依托重庆智能制造基地实现五大关键工艺创新:宽幅厚涂布工艺精度突破,涂布面密度COV控制在0.2%以内并搭配高精度CCD在线全检;大电极叠片工艺实现0.5mm极片对齐精度与0.1625秒/片的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35%产能;原创“三维气道一体化顶盖”结构突破大尺寸结构件加工瓶颈;高效烘烤、1.2MPa高压等压注液技术使后段制造效率提升45%;高兼容柔性包胶辊组解决超大电芯包膜褶皱、气泡难题,彻底攻克大尺寸电芯规模化生产的技术壁垒。

与此同时,海辰储能推出的首款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CellN162Ah也进入量产倒计时,持续为储能行业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消费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