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的由来以及演变过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5 12:07 1

摘要:秦朝平定岭南后,设象郡(治今广西崇左市境),辖今广西西部、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及越南北部等地。化州位于粤西,属象郡。

推演时间段:秦~清朝

秦朝时期,属象郡。

秦朝平定岭南后,设象郡(治今广西崇左市境),辖今广西西部、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及越南北部等地。化州位于粤西,属象郡。

大致区域如下图所示

秦朝地图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陆梁地指岭南),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

西汉/东汉时期,属交州合浦郡高凉县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设合浦郡(治今广西合浦县),属交州(监察区)。化州属合浦郡高凉县(治今广东阳江市江城区),为高凉县西南部地域。

《汉书·地理志》:合浦郡,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属交州。户万五千三百九十八,口七万八千九百八十。县五:徐闻、高凉、合浦、临允、朱卢。

三国时期(222-280年):属高凉郡

吴代高凉郡辖今江门、阳江、茂名一带,化州属高凉郡。

《三国志·吴书·吕岱传》:黄武五年(226年),分合浦置高凉郡,治思平(今恩平市北)。

南朝宋(420-479年):置罗州县,属高凉郡。

《化州县志》:宋元嘉三年(426年),置罗州县,属高凉郡,治所在今化州市丽岗镇。

南朝梁(502-557年):废罗州县,置石龙县,为罗州、石龙郡治。

梁代将罗州县改置为石龙县,设罗州(州治)、石龙郡(郡治),均治石龙县(今化州市区)。

南朝梁大通元年(527年),分广州置罗州(州级行政单位),治所在罗州县(今化州市东北),辖今化州、吴川、廉江等地。这是化州历史上首次设州,为后来“化州”的前身。

《隋书·地理志》:石龙郡,梁置;石龙县,旧置罗州,梁置石龙郡。

隋朝时期(581-618年):废石龙郡,石龙县属高凉郡;后废罗州

隋代石龙县属高凉郡,罗州废于大业初。

《太平寰宇记》:

开皇九年(589年):废南朝梁设置的“石龙郡”,保留“石龙县”,属高凉郡;

大业初年(605年):废南朝梁设置的“罗州”(州治石龙县),原罗州属县(石龙、吴川等)仍属高凉郡;

唐朝时期(618-907年):复置罗州,后屡改州名(南石州、辩州、陵水郡、勋州),治石龙县

唐代辩州(曾用名:罗州、南石州、陵水郡、勋州)治石龙县,辖今化州、吴川一带。

《旧唐书·地理志》:“罗州,武德五年(622年)置,六年(623年)改南石州,贞观九年(635年)改辩州,天宝元年(742年)改陵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辩州。

改名勋州:梁天祐元年(904年),宣武节度使、梁王朱温(后梁太祖)以“辩”(biàn)与“汴”(biàn,朱温的根据地“汴州”,今河南开封)音近,奏请唐昭宗改“辩州”为“勋州”(治今广东化州市区);

复名辩州: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庄宗李存勖灭梁后,恢复“辩州”旧名。

南汉(917-971年):复辩州,治石龙县

《南汉书·地理志》:兴王府(今广州),领州二十一,其中辩州领县二:石龙、吴川。

北宋(960-1127年):改辩州为化州,属广南西路,附郭石龙县

“化州”之名始于北宋,治石龙县(附郭,即州治与县治同处)。

《宋史·地理志》:化州,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改辩州为化州,属广南西路,领县三:石龙、吴川、石城。

元代(1271-1368年):置化州路,属湖广省海北海南道,附郭石龙县

元代化州升为“路”(省级以下行政单位),属湖广省,治石龙县。

《元史·地理志》:化州路,宋化州,属广南西路;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化州路,属海北海南道,领县三:石龙、吴川、石城。

明代(1368-1644年):化州府→化州→化县→石州(无附郭县),属高州府

明代初期,为加强对岭南的管理,对元朝“路-府-州-县”的多级区划进行简化(推行“府-州-县”三级制);

细分为:

洪武元年(1368年):元“化州路”改为“化州府”(直隶行省,强化对岭南西部的管理);

洪武七年(1374年):降为州,属高州府(简化区划,归并权力);

洪武九年(1376年):复升为府;

洪武十三年(1380年):再次降为州(中央集权强化,减少地方层级);

万历元年(1573年):升为石州(无附郭县)(适应岭南人口增长,简化基层管理)。

《明史·地理志》:高州府,洪武元年(1368年)为化州府,七年(1374年)降为州,九年(1376年)降为县,十四年(1381年)复为州,属高州府,无附郭县,领县二:吴川、石城。

清代(1644-1912年):属高州府,仍为化州(无附郭县)

清代化州属高州府,仍为散州(无附郭县),治今化州市区。

《清史稿·地理志》:高州府,领州一:化州;县五:茂名、电白、信宜、吴川、石城。

来源:俞易国学A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