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霸气官宣!空警-500A打破隐身神话,飞行员宣言震撼外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5 09:46 2

摘要:基于央视军事频道近日对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远征军”——海军的专访一经播出,就引爆了全球的军事圈,各大军事媒体纷纷对其进行了热议的报道。借空警-500A的“镜子”,这一群中国的“先锋”在向世界的面前一一现身的同时,也向全体的中国人民表明了我们这支空中先锋队的无比的

基于央视军事频道近日对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远征军”——海军的专访一经播出,就引爆了全球的军事圈,各大军事媒体纷纷对其进行了热议的报道。借空警-500A的“镜子”,这一群中国的“先锋”在向世界的面前一一现身的同时,也向全体的中国人民表明了我们这支空中先锋队的无比的威力和实力——无论你是谁,我们都能看得见你!

其表面上的平淡,却隐隐透出了对近期大力推进的隐身战机的直接回应,即便是当今最先进的五代机,在空警-500A的雷达面前也无处遁形。

但随着中国预警机的逐步成熟与发展也走了不少的弯路,历经了坎坷的前行。但在上世纪60年代就我们就尝试了对空中的“大白菜”实施先发制人的“一锅煮”的想法,如对空警-1号的研制却因技术的瓶颈而不得不被迫搁浅。直到21世纪初,空警-2000和空警-200这两款机型才算是勉强补上了空缺,不过呢,它们的核心平台还是得靠俄罗斯的伊尔-76运输机,这样一来,量产能力可就大大受限了。

转折点出现在空警-500的诞生。它采用完全国产化的运-9平台,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超90%,彻底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困境。而空警-500A的升级,更是一次技术飞跃。它不仅加装了空中受油管,可与运油-20配合将滞空时间从10小时延长至12小时以上,还搭载了全球首款现役数字阵列相控阵雷达,实现了“小平台、大预警”的跨越。

雷达系统可以说是空警-500A身上最大的亮点所在。但相较之下,尚未实现大规模隐身的传统预警机如美国的E-3“望楼”等仍一味地采用了机械的扫描雷达,其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都达数秒之久,对于那些能将主动的探测源(如毫米波等)带到远离本机的隐身目标的来说,其探测距离也仅仅只能达到80公里左右。而空警-500A的三面固定式阵面无需机械旋转,即可实现360度无死角覆盖,对隐身目标(RCS=0.1㎡)的探测距离高达200公里。

这一能力源于两项黑科技:一是氮化镓(GaN)芯片雷达,可捕捉隐身战机微弱的电磁信号;二是数字阵列处理技术,通过算法优化将杂波中的目标信号精准分离。在2024年“联合利剑”演习中,空警-500A曾成功引导歼-20拦截模拟F-35目标,验证了其反隐身实战能力。

预警机不仅是“千里眼”,更是空战体系的“神经中枢”。其空警-500A可同时对300个目标的位置、速度、方向、机动状态等参数的动态跟踪,对60批次的战机实施了精确的协同作战的指挥。

如其在台海的巡逻中就能实时的将歼-20前出为突的先发先击的主力机、歼-16D实施对敌的电子压制、歼-10C则以其强大的火力为其后续的机群的火力支援,形成了从侦察到预警再到打击的完美的“侦察-预警-打击”闭环。

这种能力在2024年中俄“西部·联合”演习中得到验证:空警-500A指挥多型战机完成对地突击、防空压制等科目,展现了跨平台联合指挥的成熟度。此外,其机舱内配备高低床,支持机组轮班作业,结合空中加油能力,可实现南海、台海等关键空域的全天候存在。

与美国主力预警机相比,空警-500A在雷达技术上至少领先一代。可惜的却是美国的E-3“望楼”早已“老了”平均机龄已达35年,随之其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也大大降低;而将要接替其大任的新一代E-7A“楔尾”虽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但其单机的造价高达13亿美元,到2032年才能完成部署。

但其相对较低的4亿美元的成本却使其已初步将近70架的数量与先进的质量相结合,形成了空警-500A的独特的数量与质量的双重优势。由此也可见空警-500A的可靠性远远高于俄罗斯的A-50U,后者之所以屡遭乌军的损失,不仅因其雷达技术的落后,也更因其“老”的技术设计所致。

如今,空警-500A的常态化巡航已覆盖第一岛链。它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中国空军从“防区作战”向“攻防兼备”转型,更标志着亚太空中力量格局的深刻变革。正如军事专家所言,现代空战的胜负手不再是战机的单一性能,而是预警机主导的体系对抗——而中国,已然握紧这张王牌。

来源:科学知识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