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时还有另一个麻烦:若想去洗手间,就得面临艰难的二选一,要么去为数不多的蹲厕前大排长队,等上半小时;要么选择排队人少但看起来有点让人心惊胆战的马桶。
一到假期,热门商场里人山人海,餐饮店、茶饮店个个都排长队。
此时还有另一个麻烦:若想去洗手间,就得面临艰难的二选一,要么去为数不多的蹲厕前大排长队,等上半小时;要么选择排队人少但看起来有点让人心惊胆战的马桶。
这几年新开业的商场,厕所里的马桶都远多于蹲厕。去年开业的西安万象城、上海荟聚,今年开业的深圳大悦城、杭州亚奥万象天地等商场都以马桶为主,配合少量蹲厕甚至没有蹲厕。今年6月,央视网走访北京十余家商场,发现多数公共卫生间都以坐厕为主,即使配备蹲厕,其数量也仅有坐厕的1/3,甚至更少。
为什么商场洗手间里的马桶越来越多了?
商场洗手间里为什么这么多马桶?
客观而言,马桶确实适用人群确实更广。这主要源于蹲厕对如厕姿势要求太高。
对老年人、儿童、行动不便者、孕妇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等群体而言,单是“蹲下”这个动作就已十分不便;对动不动就低血糖的当代年轻人来说,猛一起身实在容易头晕,不缓上半分钟很难站稳。
更何况,蹲姿本身也会增加胫股骨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可能导致未来膝关节炎患病率增加。早在2004年,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张玉清等学者对2000余名北京老年居民调查发现,25岁时蹲姿时间越长,老年时膝关节炎的患病率越高。特别是每天蹲超过 2 小时的人,膝关节炎风险显著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深蹲时胫股骨关节的压缩力可超过体重的五倍,而长期反复的高负荷姿势,可能加速关节软骨磨损。
图源:参考文献[1]
就眼下而言,马桶的安全隐患也更少。
为了铺设配套的水管和避免卫生间反味的存水弯,蹲厕往往需要额外将地面抬高20—30厘米以形成管道缓冲区,因此,蹲便器周围通常都有一个高于地面的高台。加上蹲便器多采用直冲型设计,水流湍急情况下,很容易将水花溅出蹲便器,不及时清洁则容易导致周围地面积水湿滑,一不留神可能让人摔倒。
图源:小红书@开心大萝卜(已授权)
当然,对商场而言,马桶也是营造高端形象的必备利器。毕竟现在的商场竞争,已经激烈到开始“卷”卫生间了。就如南京德基广场的超级豪华卫生间,还一度成为网红打卡点。
图源:德基广场
而马桶,甚至是电动马桶,虽然有时会给人不干净的感觉,但如果保洁到位就是那个精致厕所里人人都能接触到、一眼就能看出和蹲便器区别的标志物。
图源:小红书@CC MALL 时代广场
说到底,无论是蹲便器还是马桶,厕所还是要以干净为准。消费者厌恶公共马桶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觉得不太干净——马桶圈上可能随机刷新出污渍,让人难以坐下,并在长此以往中留下马桶更脏的印象。
但事实上,装马桶的厕所如果维护得好,是比蹲厕更干净卫生的。
马桶其实更干净
排除使用厕所时的乱丢纸巾、乱踩踏、不冲水等不文明行为,回归厕所本身,其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冲水时飞溅出的小液滴。这些小液滴既可能包括小颗粒的水、尿液,甚至粪便,也可能携带着肉眼不可见的危险病原体。
相比马桶,蹲便器的喷溅范围更广。由于蹲便器多采用直冲型设计,湍急的水流不仅会把排泄物冲到管道中,还容易使水、排泄物颗粒、细菌乱飞。而马桶多为虹吸式设计,水流会像漩涡一般,将排泄物卷进管道,飞溅程度更轻。
“逗比实验室”团队曾专门做过一期测试,将玻璃板分别放置在马桶和蹲便器上方20厘米、40厘米和60厘米处,测试马桶和蹲便器冲水时的飞溅高度。结果发现无论在什么高度,马桶上方玻璃上的水滴都比坐便器上方玻璃上的少,在高度40厘米时,坐便上方的玻璃板已经相当干净,而在高度60厘米时,蹲坑上方的玻璃板还有水滴。
图源:“逗比实验室”视频截图
除肉眼可见的液滴外,冲水时还会产生颗粒更小、传播范围更广、在空气中停留时间更长且会污染周围物体的气溶胶。201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毛怡心等学者在《马桶冲水行为与微生物气溶胶传播》一文中介绍,气溶胶传播则是最难以预防和控制的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空气传播的一种,其传播或扩散距离可大于1米。
在日常生活中,卫生间环境极易产生气溶胶,存在病原微生物交叉感染的风险。在今年2月,就曾出现有人使用未冲干净的公共厕所后感染诺如病毒的情况,广西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副科长梁夏楠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也介绍,气溶胶传播是诺如病毒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
图源:微博截图
而相比马桶,蹲便器更容易产生气溶胶。
2022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瓦吉德·阿里等学者通过对比试验发现,无论是否打开排风设施,蹲便器卫生间生物气溶胶浓度始终高于设置马桶的卫生间0.3—0.6倍。在排风关闭条件下,蹲便器排便姿势的初始浓度高达1571.26±15.45CFU/m³,而马桶仅为989.40±8.82CFU/m³;在排风开启条件下,蹲便器浓度仍有890.46 ± 7.13CFU/m³,明显高于马桶的715.90±4.73CFU/m³。
图源:参考文献[2]
其原因主要在于结构上的差异。一方面,蹲便器位于地面,采用开放式冲水设计,没有水封,冲水时容易让气流直接携带污染颗粒进入空气;而马桶内部水面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绝空气压力的传递,阻挡冲水后“气体+细菌”直接上升,从而减少气溶胶释放。
另外,马桶盖也是遮挡气溶胶的重要法宝。2012年,英国利兹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教授马克·H·威尔科克斯等通过在马桶上方三个不同高度(马桶座高度、马桶座上方10厘米和25厘米)采集空气样本,评估艰难梭菌在冲水过程中的气溶胶化情况。结果显示,在马桶盖关闭的情况下,空气样本中未检测到以气溶胶形式传播的艰难梭菌。
不同马桶盖状态下空气中艰难梭菌的检出情况|图源:参考文献[3]
因此,当更多人开始习惯关上马桶盖再冲水,也能让大部分气溶胶颗粒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反而是永远“敞开着”的蹲厕,让更多含有细菌的气溶胶扩散到空气中。
与此同时,使用蹲便器导致健康感染的风险也比马桶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瓦吉德·阿里等学者的实验进一步指出,除气溶胶浓度更高外,人处于蹲姿时,呼吸带更靠近污染源,口鼻部跟下水口的距离也更近,更容易接触到飞溅物和气溶胶。而气溶胶颗粒非常容易随空气扩散,并侵入人呼吸道中。因此在相同条件下,使用蹲便器导致健康感染的风险比马桶高出 8.43%–59.11%。
图源:参考文献[2]
道理都明白,但一想到可能在马桶上直接接触到别人留下的污渍,任谁心里都不舒服。
对症下药,最好的方法,还是提升商场厕所的清洁频率,并配备充足的消毒工具,比如胖东来超市的厕所给马桶安装了可以自动更换的一次性薄膜、高压马桶喷枪等,很多商场也开始配备消毒液和一次性马桶垫纸,打消消费者对安全卫生的担心。
图源:小红书@拖延症患者(晚期)(已授权)
说到底,大众讨厌的不是马桶,而是不干净的卫生间。
参考文献
[1] Zhang, Y., Hunter, D. J., Nevitt, M. C., Xu, L., Niu, J., Lui, L.-Y., Yu, W., Aliabadi, P., & Felson, D. T. (2004). Association of squatting with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radiographic tibiofemoral knee osteoarthritis: The Beijing Osteoarthritis Study. Arthritis & Rheumatism, 50(4), 1187–1192.
[2] Ali, W., Li, W., Zhou, Z., Yu, Y., & Wang, Z. (2022). Comparing bioaerosol emission after flushing in squat and bidet toilets: Quantitative microbial risk assessment for defecation and hand washing posture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24, 109548.
[3] Best, E. L., Sandoe, J. A. T., & Wilcox, M. H. (2012). Potential for aerosolization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after flushing toilets: The role of toilet lids in reducing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risk.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80(1), 1–5.
[4] 毛怡心, 李超, 王永晖, 李红梅, & 王林. (2018). 马桶冲水行为与微生物气溶胶传播. 中国卫生工程学, 17(2), 223–226.
[5] 央视网: “蹲厕好?坐厕坏?”公共厕所马桶圈遭遇“信任危机”.
头图图源:小红书@CC MALL 时代广场
▼来源: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