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对外星生命的探索一直以地球生命为模板,但宇宙中是否存在与地球生命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它们可能不依赖水和碳,甚至没有类似地球生物的细胞结构。面对这种未知,科学家该如何定义和寻找外星生命?天体生物学家们正在突破传统思维,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人类对外星生命的探索一直以地球生命为模板,但宇宙中是否存在与地球生命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它们可能不依赖水和碳,甚至没有类似地球生物的细胞结构。面对这种未知,科学家该如何定义和寻找外星生命?天体生物学家们正在突破传统思维,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在宇宙中,我们只知道一种生命形式——地球生命。但如果生命能以其他形式存在呢?
当你甚至不知道外星生命可能长什么样时,该如何寻找它们?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天体生物学家——他们是专门寻找地球以外生命的科学家。
天体生物学家们试图提出一些普遍规律,以解释地球和宇宙其他地方复杂物理系统与生物系统的起源。
我是一名天文学家,写过很多关于天体生物学的文章。通过研究我发现,外星生命最有可能以微生物形式存在。
因为单细胞生物比大型生物更容易形成。但为了以防万一,若真有高等外星生命存在,我还是一个国际顾问委员会的成员,该委员会负责设计向这些文明发送的信息。
自1995年首次发现系外行星(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行星)以来,人类已发现了超过5000颗系外行星。
其中许多系外行星体积较小、表面多岩石,与地球类似,且处于恒星的宜居带内。
宜居带指行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行星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因此可能支持我们所知的地球生命形式。
目前已探测到的系外行星样本显示,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可能存在3亿个潜在的“生命实验场”——即3亿个可能适合生命起源的地方,包括系外行星和卫星等天体。
研究人员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生命的定义”。按理说,定义生命应该很简单——无论是飞翔的鸟类,还是水滴中移动的微生物,我们看到就能认出是生命。
但科学家们尚未就生命的定义达成共识,有些科学家甚至认为,可能无法给出一个全面的生命定义。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生命定义为“能够进行达尔文式进化的自我维持化学反应系统”。
这意味着,生命是拥有复杂化学系统、能通过适应环境实现进化的有机体。达尔文式进化认为,有机体的生存取决于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适合度)。
地球生命的进化已持续了数十亿年,从单细胞生物发展到大型动物等多种物种,人类也在其中。
系外行星距离遥远,且亮度比其宿主恒星暗数亿倍,因此研究它们难度极大。
天文学家会采用光谱学方法,研究类地系外行星的大气和表面,以寻找生命存在的化学信号。
通过光谱学,或许能探测到行星大气中的氧气(数十亿年前,地球蓝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或叶绿素信号(表明存在植物生命)。
NASA对生命的定义引发了一些重要但尚未解答的问题:达尔文式进化是普遍规律吗?
哪些化学反应能在地球以外的地方孕育生命?
地球上所有生命,从真菌孢子到蓝鲸,都起源于约40亿年前的一个微生物共同祖先。
所有地球生物都遵循相同的化学过程,这些过程可能具有普遍性,也可能在宇宙其他地方截然不同。
2024年10月,一群不同领域的科学家齐聚一堂,跳出传统思维框架,探讨进化问题。
他们希望退一步,探索宇宙中(无论是否与生物相关)各种有序系统的形成过程,从而找到研究“与地球生命完全不同的外星生命起源”的方法。
会上有两位研究人员提出,当化学或矿物构成的复杂系统处于某种环境中——该环境能让某些结构比其他结构更易留存时,这些系统会逐渐进化,以存储更多信息。
随着时间推移,通过一种类似自然选择的过程,系统会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并获得生存所需的功能。
他们推测,可能存在一条规律,可描述各种物理系统的进化过程。而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生物进化,只是这条普遍规律的一个例子。
在生物学中,“信息”指存储在DNA分子核苷酸序列中的指令,这些指令共同构成了有机体的基因组,决定了有机体的形态和功能。
如果从信息论的角度定义“复杂性”,那么自然选择会使基因组存储更多关于环境的信息,从而变得更加复杂。
“复杂性”或许能帮助我们区分生命与非生命。
但不能简单认为动物比微生物更复杂。从基因组大小来看,生物信息确实会随基因组增大而增加,但进化信息密度会下降。
进化信息密度指基因组中功能基因的比例,或遗传物质中体现“环境适应度”的比例。
像细菌这样被认为“原始”的生物,其基因组的信息密度很高,因此从进化角度看,比植物或动物的基因组“设计更优”。
目前,我们仍未找到关于生命的普遍理论。这种理论应包含“复杂性”和“信息存储”的概念,但不应局限于DNA,或地球生物中常见的细胞类型。
研究人员已开始探索地球生物化学以外的可能性。目前已知的所有生命体,从细菌到人类,都依赖水生存——水是地球生命不可或缺的溶剂。
溶剂是一种液体介质,能促进化学反应,而生命可能就是从这些化学反应中起源的。但生命也有可能起源于其他溶剂。
天体生物学家威廉·贝恩斯和萨拉·西格尔已研究了数千种可能与生命相关的分子。
潜在的溶剂包括硫酸、氨、液态二氧化碳,甚至液态硫。
外星生命可能不基于碳元素——而碳是地球生命所有关键分子的骨架。它们甚至可能不需要行星就能生存。
外星行星上的高等生命形式可能非常奇特,以至于我们无法识别。因此,天体生物学家在探测外星生命时,需要更具创造性。
一种策略是测量系外行星岩石表面的矿物信号,因为矿物多样性与地球生物进化过程密切相关。
随着地球生命的进化,生物会利用矿物构建外骨骼和栖息地,也会创造新的矿物。生命最初出现时,地球上只有约100种矿物,如今已增加到约5000种。
例如,锆石是一种简单的硅酸盐晶体,其形成时间早于生命起源。在澳大利亚发现的一颗锆石,是已知最古老的地球地壳样本。
而另一些矿物,如磷灰石(一种复杂的磷酸钙矿物),则是由生物活动产生的。磷灰石是骨骼、牙齿和鱼鳞的主要成分。
另一种寻找“非地球式生命”的策略是探测文明存在的证据,例如人造光,或大气中的工业污染物二氧化氮。
这些被称为“技术特征”(technosignatures),是智慧生命存在的标志。
目前尚不清楚人类何时、以何种方式能首次探测到外星生命。可能是在太阳系内,通过分析系外行星大气,或探测来自遥远文明的人造无线电信号。
探索外星生命的道路充满曲折,而非一条直线。对于我们已知的生命形式是如此,对于我们未知的生命形式,更是无法预测。
来源:悠悠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