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老了,细胞也跟着“退休”。但问题是,有些老化的细胞并不安分地退出舞台,反倒赖在身体里不走,像是“躺平”又不搬家的老租户,影响正常细胞工作,加速身体整体老化。这些“钉子户”细胞,医学上有个名字,叫衰老细胞。
街边跳广场舞的大叔大妈,刚跳几下就喊喘;家里长辈上一年还爬得动山,今年却连楼梯都不爱走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背后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人老了,细胞也跟着“退休”。但问题是,有些老化的细胞并不安分地退出舞台,反倒赖在身体里不走,像是“躺平”又不搬家的老租户,影响正常细胞工作,加速身体整体老化。这些“钉子户”细胞,医学上有个名字,叫衰老细胞。
那问题来了。衰老细胞这么讨人嫌,能不能清除掉?是不是有什么“清洁剂”能把它们请出去?科学家也在拼命找答案,最近几年还真有了点眉目。有几种物质,补对了,不光能清理掉一部分衰老细胞,还有望让人“老得慢一点”。
这不是玄学,是科研实锤。比如二甲双胍、槲皮素、白藜芦醇这些物质,原本都不是什么神秘玩意儿,但在抗衰这件事上,它们的表现真让人眼前一亮。不是说吃了就能返老还童,但至少能让细胞别那么快“退休”,甚至把一些不干正事的老细胞请出局。
先来说说二甲双胍。原本是降糖药,糖尿病患者都不陌生。但令人意外的是,这药在动物实验里居然表现出延长寿命、改善代谢、降低炎症等一系列“副业”技能。
有研究指出,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某些年龄相关疾病的风险甚至比没糖尿病的人还低一点。科学家都懵了:这药,能不能拿来做“抗老神器”?
当然了,这可不是鼓励大家立马跑去买药。二甲双胍毕竟是处方药,自己乱吃有风险。但它的出现,至少说明一个问题——人体老化的过程,是可以干预的,只要方式正确。
再说说槲皮素。这个名字听着像化学实验室的产物,其实它广泛存在于苹果皮、洋葱、绿茶里。属于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有抗氧化作用。
过去大家都知道它能抗炎,但新研究发现,它还有个隐藏技能——清除衰老细胞。科学家把它和一种叫达沙替尼的药物搭配,结果在小鼠实验中发现,衰老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组织功能也有所改善。这组合被称为“衰老细胞清除鸡尾酒”,听着就挺酷。
不过啊,这组合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离全面临床应用还有段距离。可槲皮素单独使用,作为一种天然成分,在日常饮食中适量摄入,对身体至少是没坏处的。吃点洋葱和苹果皮,搞不好就顺便抗了衰。
还有个“老熟人”——白藜芦醇。红酒里有,葡萄皮里也有。它火过一阵子,被称为“长寿分子”。但后来不少人觉得它是炒作,风头过去了。
其实啊,它并不是无能,而是被高估了短期效果,低估了长期潜力。白藜芦醇能激活一种叫SIRT1的长寿蛋白,有助于维持细胞活力、延缓衰老进程。想靠它一夜年轻当然不现实,但长期小剂量补充,或许能在不知不觉间帮身体减缓老化。
值得一提的还有NAD+这种物质,严格说它不是“补品”,而是身体天然存在的一种辅酶。问题是人一上了年纪,体内NAD+水平就像钱包余额,越用越少。而NAD+的下降,跟疲劳、记忆力下降、代谢紊乱、免疫力变差等老化表现密切相关。
补充它的前体——比如烟酰胺单核苷酸(简称NMN)——成为了新一波的抗衰热潮。
但这东西现在价格不便宜,而且各类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怎么买、怎么吃、吃多少合适,都是问题。不过从研究角度来看,适当补充确实能提升体内NAD+水平,改善部分与年龄相关的功能。只是别指望它让人“瞬间年轻十岁”,身体是个慢热型,得慢慢来。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那这些物质到底靠不靠谱?有没有证据?不是说“吃啥都长寿”的伪科学吧?
这问题问得好。确实,市面上打着“抗衰”旗号的东西太多,真真假假,容易混淆。但这几种物质,至少都有动物实验和部分临床研究支持,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它们的作用机制比较明确,不是玄学,是在研究层面能被重复验证的。
比如科学家在老鼠身上用二甲双胍,发现它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脂肪堆积,还能降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也就是说,不光糖代谢变好了,连代谢垃圾都少了。
类似地,槲皮素+达沙替尼的组合在衰老小鼠身上清除了不少“躺平细胞”,让它们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虽然人类不是老鼠,但方向是对的,值得继续研究。
而在一些小规模的人体试验中,槲皮素组合也初步显示出改善肺纤维化、减轻炎症的作用。白藜芦醇的研究也发现,它可以对抗与年龄相关的心脏功能下降。
NAD+前体的补充,则在部分中老年人中提升了运动耐力和认知功能。当然啦,这些研究都还属于早期,不能当作“定论”,但至少说明方向没错。
其实抗衰老这件事,说到底不是为了追求永生,而是希望在还能活着的那几年,活得轻松点、舒服点、有尊严点。没有人想在60岁就开始天天跑医院,也没人愿意在70岁时被各种慢病折磨得动弹不得。若是有些方法,能把“有质量的晚年”多延长几年,谁不想试试?
不过话说回来,补充这些物质不是万能钥匙。生活方式才是抗衰的地基。每天熬夜、暴饮暴食、情绪失控,再多补品也救不回来。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情绪管理,才是抗衰的基本功。这些老生常谈的事,最不“高级”,但最有效。
再好的物质,也得在好土壤里才能发芽。就像肥料再金贵,撒在石头地上也没用。人老不是病,但老得太快、老得太苦,的确会影响生活质量。若是能靠科学手段让身体慢一点退步,何乐而不为?
补点营养不代表迷信保健品,而是用科学手段为身体添点“底气”。吃对东西、动对身体、调对情绪,或许不能让人青春永驻,但至少能让老年活得体面一点、自在一点。
每天一杯绿茶,多吃点洋葱和苹果皮,保持心情舒畅,少发火、少内耗,说不定比买一堆保健品还靠谱。细胞高兴,身体自然也会顺畅,这比什么“灵丹妙药”都来得实在。
再提醒一句,想补充这几种物质,记得先跟专业医生聊聊。尤其是有慢性病、正在吃药的朋友,别自己瞎折腾。科学养生,不是盲目跟风,而是了解身体、尊重规律、合理安排。
与其焦虑未来,不如把今天过好;与其追求不老神话,不如追求老得有尊严、有精气神。岁月不会停止,但健康可以争取。
[1]朱玉,陈文.二甲双胍延缓衰老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03):655-659.
[2]李娜,王涛,郑丽.槲皮素在抗衰老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3,21(10):45-49.
[3]陈琳,赵明.白藜芦醇抗衰老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4,40(06):789-79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来源:健康轻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