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儿时,父母是天,是地,是我眼中无所不能的存在。他们的手掌一翻,就能变出我心心念念的糖果;他们的肩膀一耸,仿佛能扛起整个世界。每当我害怕、哭泣,只要听到那句“有爸妈在”,所有的不安便瞬间烟消云散。那时的我,笃信这份守护会永远持续,就像太阳每天都会从东方升起,从不
儿时,父母是天,是地,是我眼中无所不能的存在。他们的手掌一翻,就能变出我心心念念的糖果;他们的肩膀一耸,仿佛能扛起整个世界。每当我害怕、哭泣,只要听到那句“有爸妈在”,所有的不安便瞬间烟消云散。那时的我,笃信这份守护会永远持续,就像太阳每天都会从东方升起,从不会迟到。
可时光悄然流转,某一天我突然发现,父亲记账的本子上字迹越来越密,眼镜也戴得越来越久;母亲的背影不再挺拔,走路时多了几分迟缓。他们开始小心翼翼地问我:“这个手机怎么发信息?”“那个视频怎么播放?”面对新事物,他们的眼神里竟有了几分茫然与怯懦。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英雄也会老去,神明也会疲惫。
成长的真正开始,不是学会独立,而是终于看清:父母不过是这世上最平凡的两个人。他们没有超能力,也没有通天路,却把全部的光和热都折射给了我。我们总在心里偷偷期待完美的父母——希望他们人脉广、懂教育、开明又体面。可现实是,大多数父母都在用最朴素的方式爱着我们。
别人父母在雪山滑雪,在高级餐厅拍照,而我的父母在菜市场为几毛钱讲价,在灯下缝补旧衣。可正是这些看似寒酸的日常,垒成了我走向远方的阶梯。父爱不是巍峨高山,而是春日里无声滋润的细雨;母爱不是浩瀚海洋,而是灶台上那碗永远温着的粥。他们给不了我最耀眼的起点,却始终为我留着一盏回家的灯。
理解他们的笨拙,是一种觉醒,更是一种慈悲。他们那些过时的观念,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他们反复的叮嘱,是退化了的翅膀仍在努力为我遮风挡雨。也许他们做的饭总是咸了淡了,但每一口都藏着故乡的味道。他们或许看不懂我的工作,不懂我的烦恼,却永远是我人生答卷上第一个鼓掌的人。
史铁生曾说:“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总是要加倍的。”每个父母心里都住着一个战战兢兢的孩子,怕给得不够,又怕给得不对。当我们嫌弃他们跟不上时代时,可曾想过,他们也曾梦想仗剑天涯,最终却把整个江湖换成了我的摇篮。
幸福藏在父亲修了三次仍吱呀作响的木椅里,藏在母亲一遍遍“多吃点”的唠叨中。每次离家,行李箱被塞得满满当当,后备箱堆成小山。他们会因发错一个表情而忐忑,也会因我朋友圈的一个赞而开心一整天。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正是亲情最真实的样子。
哪怕他们在世俗眼中不够成功,我依然可以骄傲地说:这是我的父亲母亲。每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而不是被拿来比较。他们给的不多不少,刚好够我在这世上勇敢奔波。接纳他们的局限,就是与自己的来处和解。因为我们身上流淌的,本就是他们未完成的诗篇。
别埋怨他们没铺好青云路,要记得他们用布满裂痕的手,为我撑起一片可以自由奔跑的田野。读懂他们的笨拙,就是读懂生命本身的厚重。他们或许没教我如何飞翔,却用一生教会我如何踏实行走。
愿我们在粗茶淡饭中尝出爱的醇香,给父母的每个拥抱,都趁时光未老。真正读懂父母的那一刻,我们才算真正长大成人。
来源:玲儿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