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上电砍13个专业:2025选专业别踩3条红线 新增的3类专业更吃香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5 06:00 1

摘要:同济大学停招汽车服务工程、上海电力大学砍掉公共事业管理——2025年这两所高校一口气停招13个专业的消息,让不少考生和家长慌了神:明明是几年前的"热门专业",怎么突然就被撤销了?其实高校砍专业从不是拍脑袋决定,背后藏着就业市场的真实变化,搞懂哪些专业在收缩、哪

同济大学停招汽车服务工程、上海电力大学砍掉公共事业管理——2025年这两所高校一口气停招13个专业的消息,让不少考生和家长慌了神:明明是几年前的"热门专业",怎么突然就被撤销了?其实高校砍专业从不是拍脑袋决定,背后藏着就业市场的真实变化,搞懂哪些专业在收缩、哪些在扩招,选专业才能避开"毕业即失业"的坑。

先明确一个核心:高校专业的"增删",本质是跟着市场需求走。教育部2025年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市场营销、学前教育等专业被上百所院校停招,而无人机应用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新增院校超百所。同济和上电的调整就是典型例子:同济停招海洋科学的同时,新增了海洋科学与技术;上电砍掉材料科学与工程,却在强化智能网联相关课程。这说明不是某些领域不行了,而是传统培养模式跟不上行业变化了。

2025年选专业,这3条红线千万别踩,踩了大概率后悔。

第一条红线是"饱和到溢出"的专业,尤其是缺乏技术壁垒的"泛专业"。最典型的就是市场营销,2025年全国有100所院校撤销该专业,核心原因是供给过剩——企业现在更需要"营销+数据"或"营销+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纯理论教学的市场营销毕业生根本没竞争力。还有公共事业管理,上电这专业已连续五年停招,说白了就是课程太泛,学不到硬核技能,毕业生要么挤破头考公,要么只能做行政文员,替代性极强。

师范类专业尤其要注意,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已进入收缩期,2025年仅学前教育就被49所院校撤销,近98%的专科师范专业申请没通过教育部审批。不是教育行业不行了,而是门槛在提高:现在中小学教师岗位越来越看重硕士学历,且新生儿数量下降导致基础岗位缩减,每年60万师范生毕业,实际仅25万岗位需求,近七成毕业生得转行。

第二条红线是"被技术替代风险高"的专业,AI和自动化正在挤压基础岗位。外语类专业首当其冲,ChatGPT等翻译工具准确率已达98%,普通笔译、口译岗位需求锐减,单一语言专业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对口工作,企业更青睐"外语+法律""外语+科技"的复合型人才。新闻传播类也一样,基础的编辑、排版工作被AI营销系统替代率达65%,传统新闻专业毕业生,竞争力还不如会拍短视频、懂数据分析的"全媒体人才"。

第三条红线是"行业转型跟不上"的传统专业,不是行业消失了,而是人才需求变了。土木工程就是典型,很多人以为土木不行了,其实是传统土木在收缩——2025年23所双一流高校把土木工程更名为"智能建造",课程里加了物联网、AI审图这些内容。如果现在还选没升级的传统土木专业,毕业可能面临"工地上要的是懂机器人的技术员,你却只会画图纸"的尴尬。材料科学与工程也类似,传统冶金、化工方向岗位萎缩,新兴的半导体材料研发又要博士学历,普通本科生处境很尴尬。

避开坑的同时,更要盯着2025年正在扩招的3类专业,这些才是真风口。

第一类是"制造业升级急需"的硬核技术专业,缺口已经很大。2025年装备制造大类专业新增最多,无人机应用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都是热门。有数据预测,2025年我国制造业人才缺口达2986万人,缺口率48%,尤其是懂智能设备操作、数字化生产的技能人才,企业招不到人。这类专业的毕业生不用愁就业,比如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现在车企校招起薪普遍能到6000元以上,比传统专业高不少。

第二类是"银发经济催生"的养老健康类专业,毕业生100%就业成常态。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2025年新增137所院校,总布点增加112个,背后是千万级的人才缺口——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超4000万,但持证养老护理员仅50万,养老护理员常年在"最缺工"职业排行前列。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这个专业的三届毕业生,125人全部就业,有的去高端养老社区做管理,有的进健康科技公司做运营,薪资比预期高很多。

第三类是"科技+传统领域"的交叉专业,踩中了行业转型的痛点。音乐类专业就是例子,音乐表演连续四年被列为"红牌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河南大学都停招了,但武汉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新增了音乐科技、录音艺术专业。这些专业把音乐和技术结合,能做影视配乐、游戏音效、音乐治疗,就业路一下子宽了。类似的还有艺术与科技、智能建造,都是用新技术激活传统领域,人才需求刚爆发,竞争还不大。

最后给考生和家长3个实操建议,比单纯看"热门专业名单"管用。

一是查"近三年专业增删数据",去教育部官网或高校教务处看目标专业的招生历史。如果某专业连续两年有院校撤销,或者所在高校在缩减招生人数,再热门也别碰;反之如果多所院校新增,且有政策支持(比如在"中国制造2025"名单里),大概率是好选择。

二是看"课程设置是否落地",避开全是理论课的专业。比如同样是计算机相关,有的专业开了Python、AI应用、大数据分析等实操课,有的还在讲十年前的编程语言,后者果断放弃。可以去高校官网看培养方案,或找在读生问课程体验。

三是按"分数选策略":高分段(985/211)优先选学校,这类学校保研率高、人脉资源广,专业不喜欢还能转;中分段(一本二本)优先选城市,经济发达的城市实习机会多,比如在杭州读数字媒体专业,大二就能进互联网公司实习;低分段(专科)优先选技术型专业,比如新能源汽车维修、智能设备运维,学门手艺比读"假大空"的管理专业强得多。

其实专业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配与否"。20年前的土木、10年前的外语都是香饽饽,现在的新兴专业未来也可能调整,但跟着市场需求、结合自身优势选,大概率不会错。

2025年的考生和家长,你们在看哪些专业?有没有纠结过"传统热门"和"新兴交叉"的选择?或者身边有选对专业、就业顺利的例子?欢迎在评论区聊一聊,互相给点参考。

来源:徐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