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9 月 5 日,《服饰与美容 VOGUE》创刊 20 周年 “金九” 封面正式揭晓,刘亦菲、杨幂、倪妮、迪丽热巴等 11 位女演员的同框,不仅成为时尚界的年度盛事,更在娱乐圈掀起关于 “人气热度” 的热议。当刘亦菲以 C 位姿态佩戴华丽珠宝占据视
2025 年 9 月 5 日,《服饰与美容 VOGUE》创刊 20 周年 “金九” 封面正式揭晓,刘亦菲、杨幂、倪妮、迪丽热巴等 11 位女演员的同框,不仅成为时尚界的年度盛事,更在娱乐圈掀起关于 “人气热度” 的热议。当刘亦菲以 C 位姿态佩戴华丽珠宝占据视觉中心,迪丽热巴却站在边缘位置却凭粉丝力量冲上销量榜首时,这场封面盛宴俨然成了观察内娱明星人气生态的绝佳样本。
作为时尚杂志中的 “顶流”,VOGUE 的 “金九” 封面历来被视为娱乐圈咖位与时尚资源的风向标。此次创刊 20 周年特辑,11 位女演员身着统一红色系礼服出镜,既有刘亦菲、杨幂等出道多年的 “前辈”,也有文淇、张子枫等新生代演员,而迪丽热巴则是其中唯一的 90 后花旦代表。这种跨代际的阵容组合,本身就自带话题属性 —— 它不仅是对不同年龄段女演员时尚表现力的集中检阅,更折射出娱乐圈资源分配的微妙格局。
从官宣开始,这场群封就持续占据热搜:从 11 人的礼服造型到拍摄花絮中的互动细节,每一个环节都被网友和媒体放大解读。时尚博主们分析服装品牌的层级差异,粉丝们争论自家偶像的镜头占比,普通观众则好奇 “谁才是当下真正的顶流”。在流量时代,一本杂志封面早已超越时尚范畴,成为明星商业价值、公众认可度与粉丝动员能力的综合考场。
群封释出后,最直观的讨论聚焦在 “站位” 上。刘亦菲毫无悬念地稳居中心位置:镜头灯光最亮,颈间佩戴的珠宝体积最大,连裙摆的铺开幅度都有意突出其核心地位。这种待遇与其 “内娱首位 VOGUE 金九连庄女演员” 的身份相匹配 —— 从 2022 年首次登封至今,她已连续四年拿下这一资源,成为杂志创刊 20 年来的 “金九常客”。
相比之下,迪丽热巴的位置略显边缘,这让部分粉丝感到不平:“热巴的时尚表现力有目共睹,单人封面的白色礼服明明视觉冲击力最强,为何不能更靠中心?” 事实上,站位在时尚活动中从来不是简单的 “谁更红”,而是综合考量咖位、资历、品牌合作深度的结果。刘亦菲作为 LV、宝格丽等国际品牌的全球代言人,多年积累的国民度与国际影响力,让她在 “江湖地位” 上拥有不可动摇的优势;而迪丽热巴虽是 90 后中的佼佼者,但在时尚圈的资历与前辈相比仍有差距。
值得玩味的是,这种 “边缘站位” 反而激发了粉丝的 “护短” 心理。有网友调侃:“官方给的位置靠后,粉丝就用销量把她推到前排。” 这种粉丝与平台的隐性博弈,恰恰印证了娱乐圈人气逻辑的复杂性 —— 官方资源分配与市场真实反馈,有时会呈现出微妙的错位。
如果说群封是集体亮相的 “排兵布阵”,单人封面则是明星个人风格的 “solo 舞台”。刘亦菲此次贡献了 4 套特别定制服装,其中一套 LV 高定礼服以极简剪裁搭配金属质感面料,既延续了她一贯的 “仙气”,又融入了品牌的现代美学;另一套宝格丽珠宝加持的红色长裙,则凸显出成熟女性的优雅气场。这些高定资源的集中倾斜,不仅是对其时尚地位的认可,更暗示着品牌对 “长期合作” 的信心 —— 毕竟,能让顶级品牌为其定制服装的明星,在内娱屈指可数。
迪丽热巴的单人封面则走了另一条路线:一袭白色抹胸礼服搭配利落短发,没有过多珠宝堆砌,却凭借强烈的色彩对比和肢体张力,营造出 “冷艳飒爽” 的视觉冲击。这种风格与其近年的转型轨迹相契合 —— 从早期的 “甜美女神” 到如今的 “大女主” 路线,她在时尚表达上越来越强调 “力量感”。有评论认为,热巴的封面更具 “破圈” 潜力:“白色礼服在红色系群封中是‘异类’,反而更容易被记住。”
两种风格没有绝对优劣:刘亦菲的高定服装代表着时尚圈的 “正统审美”,是品牌力与个人格调的结合;迪丽热巴的视觉冲击则更贴近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逻辑 —— 简单、直接、有记忆点。这两种路径,恰好对应着娱乐圈两种不同的 “生存策略”:一种是深耕圈层积累口碑,一种是拥抱流量抢占话题。
当封面引发的美学讨论逐渐平息,杂志销量数据的公布,让这场人气较量有了更量化的参照。根据第三方统计,迪丽热巴粉丝以 “断层优势” 将其推上销量榜首,而刘亦菲则以微弱差距位居第二,杨幂等其他明星的销量甚至未能破千。这个结果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 毕竟在公众认知中,刘亦菲的国民度似乎更高,但数据却揭示了 “粉丝购买力” 与 “国民度” 的差异。
迪丽热巴的粉丝群体展现出典型的 “流量粉丝” 特征:组织化程度高,响应速度快,购买行为带有强烈的 “应援属性”。在封面预售开启后,粉丝后援会迅速制定 “购买攻略”,从单人封面到群封套餐,再到不同平台的销量统计,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分工。有粉丝直言:“销量是最直观的‘成绩单’,我们必须让品牌看到热巴的市场价值。” 这种 “数据至上” 的逻辑,正是当下年轻粉丝群体的核心行为准则。
刘亦菲的粉丝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购买行为更分散,缺乏统一的 “打投” 组织,但购买基数稳定。有业内人士分析:“刘亦菲的粉丝年龄层更广,很多人是‘路人粉’或‘佛系粉’,不会为了销量刻意冲量,但会因为‘喜欢她很多年’而自然购买。” 这种差异背后,是两代明星粉丝生态的分野:90 后、00 后粉丝更习惯用 “购买力” 证明偶像价值,而 older 粉丝则更倾向于 “细水长流” 的支持。
要理解刘亦菲与迪丽热巴的人气差异,需要跳出 “谁更红” 的表层讨论,从咖位、作品、粉丝群体三个维度拆解。
从咖位来看,官宣顺序已经给出答案:李庚希、文淇等新生代先行,迪丽热巴位列第四,杨幂、倪妮随后,刘亦菲压轴登场。这种排序在时尚圈被视为 “江湖地位” 的直接体现 —— 刘亦菲的 “连庄金九” 和国际品牌代言,让她稳居内娱女演员第一梯队;迪丽热巴作为 90 后中唯一入选者,虽已是同年龄段的佼佼者,但在 “前辈” 面前仍需 “论资排辈”。
作品维度则呈现出 “国民度” 与 “流量热度” 的分野。刘亦菲的《花木兰》曾登顶 Disney + 全球热度第一,这种 “国际级爆款” 带来的是长期国民认知度和文化符号价值;而迪丽热巴的《云之镜》虽非传统意义上的 “大制作”,但其即兴台词片段在抖音播放量破 8 亿,展现出极强的短视频时代传播力。前者代表 “经典作品积累”,后者代表 “当下流量热度”,两者共同构成了 “人气” 的不同面向。
粉丝群体的差异则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分野。刘亦菲的粉丝以 “情怀粉” 为主,他们因《仙剑奇侠传》《神雕侠侣》等经典角色入坑,支持周期长达十年以上,更看重偶像的 “国民度” 和 “格调”;迪丽热巴的粉丝多为 “角色粉” 或 “颜粉”,入坑时间较短,更关注当下的 “数据表现” 和 “资源升级”。两种粉丝群体的诉求不同,也造就了两人在 “人气变现” 方式上的差异 —— 刘亦菲靠国民度接高端代言,迪丽热巴靠粉丝流量接快消品牌。
这场 VOGUE 同框,与其说是 “较量”,不如说是两种 “时尚生存模式” 的碰撞。刘亦菲代表着 “传统咖位路径”:以国民度为根基,靠国际品牌合作巩固地位,走 “稳扎稳打” 的长线路线。她的优势在于受众基础广泛,品牌信任度高,且经过时间检验的国民度不易受短期流量波动影响;挑战则在于如何在年轻受众中保持新鲜感,避免因 “曝光不足” 被市场遗忘。
迪丽热巴则是 “流量升级路径” 的代表:以粉丝经济为引擎,靠高话题度抢占资源,走 “快速迭代” 的短线路线。她的优势是粉丝活跃度高,商业变现能力强,对社交媒体趋势的敏感度高;挑战则在于如何突破 “流量依赖”,从 “粉丝向” 转向 “国民向”,毕竟粉丝群体的迭代速度快,而真正的时尚影响力需要长期的口碑积累。
或许,两种路径并非 “非此即彼”。在娱乐圈越来越细分的今天,刘亦菲的 “国民咖位” 与迪丽热巴的 “流量热度”,恰恰满足了市场的不同需求 —— 前者是时尚圈的 “定海神针”,代表着行业的稳定与传承;后者是时尚圈的 “新鲜血液”,代表着行业的活力与变革。最终,无论是 C 位的荣光还是销量的领先,都只是人气热度的某一面镜子,而真正能决定 “谁笑到最后” 的,永远是作品积累与自我突破的能力。
来源:今喜扒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