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0年6月10号下午四点半,台北马场町刑场那边,枪声响了,最后倒下的那个人是个中将,身上穿着浅灰西装,左眼还蒙着块纱布,他就是国民党“国防部”的参谋次长吴石。
1950年6月10号下午四点半,台北马场町刑场那边,枪声响了,最后倒下的那个人是个中将,身上穿着浅灰西装,左眼还蒙着块纱布,他就是国民党“国防部”的参谋次长吴石。
这消息通过香港《字林西报》就那么两行字传回了北京,周恩来当时就拍了桌子,说“一定要查清原委!”就这句“原委”,牵出来一段在台湾最高军事核心潜伏三百天的惊险故事,也揭开了蒋氏父子最不愿提的“吴石案”那个黑匣子。
吴石这人,他可不是什么正经特务出身,人家是保定军校、日本炮兵学校出来的**“双料状元”,还是陆军大学的少将教官。1947年孟良崮打败了,蒋介石骂“将领无能”,吴石当着所有人的面就顶了回去,“要是战略不改,再丢十个整编师都挡不住!”这话被记了下来,白崇禧说他“恃才傲物”,但也因为这个记住了他,到了1949年1月,白崇禧力荐吴石当“国防部”次长,专门管兵力部署和后勤补给,国民党内部都管他叫“三号图纸”。
1949年10月,吴石带着家人到了台湾,住在台北厦门街113巷。他刚上任第一天,就把三大箱绝密的资料全搬回了家,什么《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舟山金门火力配系图》,还有空军机场的分布册,全都是盖着“极密”火漆的,到了凌晨两点,他自己亲手画微缩草图,拿着毛笔在胶片上描那些等高线,他夫人王碧奎就借着窗外那点路灯的光,把胶片一张一张夹进《曾文正公家书》的封面里头,这就是“东海小组”送出去的第一批情报。
送情报的人,是中共华东局派来的女交通员朱枫。每个礼拜
天,她就提个药箱子进吴家,把图纸折成火柴盒那么大,塞进阿司匹林铝箔的夹层里,回去的时候再带上吴石手写的《台美军援简报》。1950年过年的时候,朱枫带去了舒同的口信,“密使一号,中央感谢你”,吴石头一次举起杯子,对着月亮自言自语,“国民党不亡,天理难容”。
事情出岔子是在2月18号,台湾省工委的头儿蔡孝乾被抓了,他那个笔记本里头就写了三行字,“吴次长”、“舟山机降”、“特别通行证”,保密局局长毛人凤一开始都不敢信,报了三次给蒋介石,蒋介石就回了一句,“先不要打草惊蛇”。3月1号半夜,十二个便衣撞开了113巷的铁门,搜出来四两黄金、一根金条,还有七卷微缩胶片,其中一卷还没冲洗,正好是《台南登陆点评估》。
审讯是在“明德监狱”的地下室,谷正文亲自来审,电刑、老虎凳、烙铁、竹签子换着来,吴石的左眼被打瞎了,腿肿得跟水桶一样,可他从头到尾就八个字,“问心无愧,绝无同党”。4月15号,军事法庭判他“死缓”,审判长蒋鼎文签完字小声跟他说,“学长,你降吧”,吴石回他,“鼎文,你读兵书,难道不知道什么是气节?”
判决书送到士林官邸,蒋介石拿起红笔直接把那个“缓”字给划了,旁边批了四个字,“死要见尸”。
6月10号,马场町的沙滩上,四个死囚背对着淡水河,宪兵问姓名、年龄、籍贯,吴石回答得特别响亮,“福建闽侯,吴石,56岁”。枪响了,他身上中了两枪,人还直挺挺地站了三秒才倒下去,跟他同一天倒下的,还有朱枫、陈宝仓、聂曦。
周恩来是在南京图书馆看报纸的时候知道这个噩耗的,根据中央机要局的日志记着,6月15号那天,总理把罗青长、李克农叫来,连着问了三句,“谁暴露的?谁被抓了?谁去善后?”,他当场就下了命令,第一,查清楚蔡孝乾叛变的所有过程,第二,把“东海小组”的档案全部封存,单线联络员调回来,第三,追认吴石是烈士,家属要秘密优抚。1973年,总理亲自批了字,民政部发了第001803号《革命烈士证明书》,牺牲原因那一栏就十二个字,“为解放台湾、统一祖国而牺牲”。
吴石留下来的东西,就只有四两黄金、一封两千字的遗书,还有一支被子弹打穿的钢笔,遗书最后一句是,“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他女儿吴兰成后来把遗书捐给了军事博物馆,那纸都脆得不敢翻页了,但还能看清上头一个血迹晕开的圆圈,那是他左眼瞎了以后,摸索着写下的句号。
1971年,总理躺在病床上跟罗青长说,“我们不能忘记吴石他们”。2000年,北京西山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建成了,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个人的铜像面朝海峡,基座上刻着同样一句话,“黑夜远去,大火长燃”。焰火升起来的那一刻,历史总算是把那个“原委”给写全了,这根本不是什么谍战片里的传奇故事,这是信仰跟国土的一场较量,也不是一个人的成功失败,而是两岸共同的一段记忆缺口。
来源:可可糖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