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电驱能涨10倍?看懂3个新布局和1个技术王牌,再下判断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4 15:55 1

摘要:老陈自己代理过不少电机品牌,他说卧龙早不是只做工业电机的老厂子了。想知道它有没有10倍潜力,不能只看过去的业绩,得扒清楚它在新赛道的布局、技术硬不硬,还有能不能把机会接住。今天就结合行业动态和老陈的观察,把这些关键细节聊透,给关注它的朋友一个实在参考。

前几天和做工业设备贸易的老陈聊天,他说最近圈子里都在讨论卧龙电驱,有人说这公司能涨10倍,也有人觉得是空想。

老陈自己代理过不少电机品牌,他说卧龙早不是只做工业电机的老厂子了。想知道它有没有10倍潜力,不能只看过去的业绩,得扒清楚它在新赛道的布局、技术硬不硬,还有能不能把机会接住。今天就结合行业动态和老陈的观察,把这些关键细节聊透,给关注它的朋友一个实在参考。

很多人只知道卧龙做电机,但它现在站的赛道,全是政策和市场都看好的方向,这可不是碰巧。

最显眼的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卧龙专门成立了EV电机事业部,还和德国采埃孚搞了合资公司,产能已经扩到200万台每年。2024年它的新能源车电驱订单就有86亿多,比亚迪、特斯拉这些头部车企都是它的客户。老陈说,现在新能源车卖得火,电机需求跟着涨,卧龙光这一块的增长就很稳。

更让人在意的是机器人赛道。2025年卧龙和智元机器人互相持股,还一起建了创新中心,已经开发出机器人关节模组,相当于机器人的关节和肌肉。这种模组扭矩密度比传统产品高50%,体积一样但力气更大,已经在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供应链里做验证,预计能拿到5万台订单。老陈接触的机器人厂家都说,现在关节模组是刚需,谁能稳定供货谁就占优势。

还有低空经济这个新方向。卧龙早在2019年就布局了航空电机,2025年和沃飞长空成立了合资公司,专门做航空器的电推进系统。它的航空电机功率密度能到8.5kW/kg,成本比法国赛峰的同类产品低40%,在无人机、电动飞机领域很有竞争力。这相当于又多了一条未来的增长曲线。

电机行业拼到最后就是技术,卧龙的几个技术动作,都是奔着解决行业痛点去的。

首先是解决原材料依赖。永磁电机离不开稀土,价格一波动成本就跟着变。卧龙和北方稀土合作开发了新型永磁材料,把退磁温度从200℃提到350℃,成本还降了15%。更关键的是,它计划2026年量产无稀土磁阻电机,到时候就彻底不用看稀土价格脸色了。老陈说,这步棋走得远,能直接拉开和中小厂家的差距。

然后是高端技术卡位。它有“电机+电控+减速器”的全栈能力,伺服系统精度能到±0.01毫米,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这些高端场景都能用。2023到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累计花了15亿多,拿了1200多项专利。老陈见过它给一家汽车零部件厂做的智能运维系统,用AI大模型预测设备故障,把计划外停机减少了75%,光省电省下来的钱就很可观。

还有全球化的技术适配。海外不同地区对电机能效标准要求不一样,卧龙在全球有五大研发中心,能快速调整产品。比如欧洲要求IE5以上高效电机,它早就批量供货;东南亚侧重性价比,它的本地化生产能把成本压下来,比欧洲本土品牌还便宜。

卧龙的布局看着杂,但其实有章法,已经从单纯卖硬件变成做系统服务,赚钱更稳。

海外市场不是简单设个销售点。它在亚太、欧洲、美洲都有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2025年上半年境外资产就有72亿多。采用区域销售、行业销售加产品经理的立体模式,能精准对接终端工厂和设计院。老陈说,这种布局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比如德国客户要定制电机,本地工厂48小时就能出方案,比国内发货快多了。

业务模式也在升级。通过子公司舜云互联搞了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了AI大模型,给客户做智能运维。不只是卖电机,还能长期收服务费。比如给一家钢铁厂做节能改造,不仅卖高效电机,还负责后续的运维优化,一年服务费就有几百万,比一次性卖设备利润高还稳定。

资金储备也有动作。2025年8月它递交了赴港上市申请,募资要用来扩产航空电机和研发无稀土电机。老陈分析,这既能解决资金问题,港币融资还能减少20%的汇率成本,对海外业务也是个助力。

说潜力也得说风险,卧龙想涨10倍,这两个坎必须迈过去。

第一个是行业竞争。电机行业玩家越来越多,不光有国内的同行,还有西门子、ABB这些国际巨头。虽然卧龙在中高端市场有优势,但中低端市场价格战厉害,可能会拉低整体利润。不过老陈说,它现在往机器人、航空电机这些高端赛道走,就是在避开低价竞争。

第二个是新技术落地速度。无稀土电机、高爆发关节模组这些技术看着好,但量产能不能如期推进、客户认不认可,都是未知数。要是技术落地慢了,可能会被竞争对手抢先。好在它已经有特斯拉、智元这些大客户在验证产品,只要能顺利量产,问题不大。

对关注它的人来说,不用天天看股价,盯紧3个关键进展就行。

1. 机器人订单兑现情况。特斯拉的5万台关节模组订单能不能按时交付,后续有没有追加,这直接关系到机器人业务的增长速度。

2. 无稀土电机的研发进度。2026年能不能如期量产,成本和性能能不能达到预期,这决定了它未来的成本优势。

3. 海外高端市场占比。赴港上市后,航空电机在海外的订单有没有增长,特别是欧美低空经济领域的合作,这是新的增长看点。

卧龙的10倍潜力,本质上是看它能不能把机器人、低空经济这些新赛道的机会,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业绩。现在它技术有储备,布局有章法,也踩中了风口,但能不能持续兑现,还得看后续的执行。

我是月竹挽风,平时除了跟大家唠行业里的实在事,也常分享社保缴费、投资避坑这些身边人用得上的干货。感谢大家愿意听我用老陈的经历拆解这些门道,咱们明天再接着聊有用的小知识。

政策依据

1.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电机、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发展方向)

2. 卧龙电驱2025年半年度报告(含净利润、海外资产、研发投入等数据)

3. 卧龙电驱关于签订重大战略合作协议的公告(2025年3月)

4. 卧龙电驱关于建议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公告(2025年8月)

虚拟案例标注

文中“做工业设备贸易的老陈”及相关行业观察、业务交流经历为虚拟创作,旨在补充实操细节,非真实人物与事件

来源:月竹挽风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