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阵子后台收到粉丝小周的留言,说自己跟着网上教程用DMI指标,明明看到ADX线抬头就买入,结果股票没涨反而横盘了半个月,等他一卖,股价立马拉升——活生生错过起爆点。其实在A股摸爬这些年,我太懂这种滋味了,DMI看着简单,但若只盯着单条线,就像用望远镜只看一个方
前阵子后台收到粉丝小周的留言,说自己跟着网上教程用DMI指标,明明看到ADX线抬头就买入,结果股票没涨反而横盘了半个月,等他一卖,股价立马拉升——活生生错过起爆点。其实在A股摸爬这些年,我太懂这种滋味了,DMI看着简单,但若只盯着单条线,就像用望远镜只看一个方向,根本抓不住真正的启动信号。
2025年以来,A股震荡加剧,据同花顺数据显示,一季度有近35%的个股曾出现“假性启动”,很多股民被虚假信号误导,要么提前入场浪费时间,要么错过真正的起爆点。今天就用最实在的实战经验,把DMI抓起爆点的核心逻辑说透,帮大家避开陷阱、精准上车。
先得把DMI的“家底”说清楚,它可不是单条线,而是由4条关键线组成的“趋势探测器”:代表多头力量的+DI线、代表空头力量的-DI线、判断趋势强度的ADX线,还有辅助确认的ADXR线。很多人只看ADX抬头就觉得要涨,却忽略了+DI和-DI的位置关系,这就像开车只看油门没看方向盘,方向错了再踩油门也没用。
第一个“黄金信号”:+DI上穿-DI形成金叉,且ADX同步突破20。这是起爆点最基础也最关键的信号,+DI上穿-DI说明多头开始占优,ADX突破20则意味着趋势从“横盘混乱”转向“明确启动”。我2025年2月关注的某只消费股就是如此,2月15日当天,+DI从下往上穿过-DI,ADX刚好从18涨到21,我果断跟进,之后5天股价涨了12%。
但要注意,不是所有“金叉+ADX破20”都有效。去年有只科技股,虽然出现了同样的信号,但ADX突破20后很快又跌回20以下,这就是典型的“假突破”——说明多头力量不足,趋势没稳住。这里有个小技巧:ADX突破20后,要连续3天站稳20以上,才算有效信号,就像跑步时先热身3分钟,确认状态再加速,靠谱度能提升60%。
第二个“黄金信号”:ADXR>ADX,且两者都在20以上。ADXR是ADX的“辅助线”,反映趋势的持续性。当ADXR大于ADX时,说明当前趋势很稳定,起爆后不容易中途“熄火”;如果两者都在20以上,就是强趋势的证明。今年3月我买的某只新能源股,启动时不仅出现了+DI金叉-DI,ADX和ADXR分别是25和27,ADXR稳稳压过ADX,后来这波行情持续了1个月,股价涨了30%。
反过来,如果ADX>ADXR,哪怕ADX超过20,也要小心。去年有只周期股,启动时ADX30、ADXR25,ADX比ADXR高,结果涨了3天就开始横盘,就是因为趋势持续性不足。据我统计,2025年以来成功的起爆点中,有73%都满足“ADXR>ADX且均超20”的条件,这个信号比单纯看金叉更靠谱。
第三个“黄金信号”:回调时-DI不抬头,ADX保持在20以上。起爆点不是只有“第一次启动”,很多股票启动后会回调,这时候的“二次起爆”往往更安全。判断回调是否结束,关键看-DI有没有趁机抬头,以及ADX是否守住20。今年1月的某只半导体股,第一次起爆后回调了4天,这期间-DI始终在+DI下方,没往上冲,ADX也一直维持在22左右,回调结束后立马二次拉升,我在回调低点加仓,又赚了15%。
但要是回调时-DI突然抬头超过+DI,或者ADX跌到20以下,就要果断离场。有位粉丝去年遇到一只股票,回调时-DI直接上穿+DI,ADX从23跌到18,他还抱着侥幸心理持有,结果股价又跌了10%。记住,回调是“蓄力”不是“反转”,一旦空头开始发力,趋势就变了,再等就是浪费时间。
除了这三个信号,还有两个实战中总结的“避坑技巧”必须说:
第一个技巧:避开“水下金叉”。这里的“水下”指的是股价在60日均线下方,此时哪怕DMI出现起爆信号,也大概率是空头的“诱多陷阱”。2025年一季度有只医药股,在60日均线下方出现+DI金叉-DI,ADX也破了20,很多股民冲进去,结果股价很快跌破启动点,就是因为处于“水下”,多头缺乏支撑。一定要等股价站上60日均线,再看DMI信号,安全性会高很多。
第二个技巧:结合成交量判断。起爆点必然伴随成交量放大,就像火车启动需要动力。如果DMI出现信号,但成交量比前一天还低,说明资金没跟进,很可能是“假起爆”。今年2月有只军工股,DMI信号很标准,但成交量只有前一天的一半,我当时就没买,后来果然横盘了半个月,和粉丝小周遇到的情况一模一样。
最后想说,DMI抓起爆点,核心是“看趋势、看持续、看配合”,单条线的信号就像断章取义,只有把4条线的关系、股价位置、成交量结合起来,才能精准捕捉到真正的起爆点。2025年的市场节奏快,假信号越来越多,靠单一指标肯定不行,学会综合判断,才能在震荡中抓住机会。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到还在摸索的朋友,记住:指标是工具不是“圣旨”,看懂信号背后的资金逻辑,比死记硬背规则更重要。愿我们都能少踩假信号的坑,精准抓住每一个起爆点,在A股走得更稳、赚得更踏实。
以上内容仅为市场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最伟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