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股这辆由AI驱动的“超级跑车”,刚刚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压力测试”。在美联储的“超速警告”、发动机的“过热异响”和前方道路“塌方”的三重重压之下,它一度紧急刹车。然而,在短暂的颠簸之后,这辆跑车却又奇迹般地,重新踩下了油门。
美股这辆由AI驱动的“超级跑车”,刚刚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压力测试”。在美联储的“超速警告”、发动机的“过热异响”和前方道路“塌方”的三重重压之下,它一度紧急刹车。然而,在短暂的颠簸之后,这辆跑车却又奇迹般地,重新踩下了油门。
这场“先跌后涨”的V型反弹,深刻地揭示了,当前美股的博弈逻辑,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第一脚“刹车”,来自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口头警告。
9月23日,鲍威尔明确表示,从多个维度看,当前美股估值已处于相对偏高的区间。这番来自“交警”的官方喊话,直接戳破了市场的乐观情绪,引发了投资者对估值泡沫的担忧,导致市场出现阶段性回调。
第二脚“刹车”,来自“发动机”供应商英伟达的一场疯狂举动。
该公司宣布计划向OpenAI注入高达1000亿美元的资金。这场惊天豪赌,不仅引发了市场对其可行性的质疑,更让一些人联想到了互联网泡沫时期的非理性行为。部分前期重仓AI的投资者,被这声“异响”吓到,选择获利了结,加剧了市场波动。
最致命的一脚“刹车”,来自华盛顿的政治闹剧。
由于两党内斗,美国政府于10月1日正式“关门”。这一“道路塌方”的风险,不仅可能导致非农等关键经济数据无法按时发布,更给美联储的决策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偏好降至冰点。
然而,就在市场以为跑车将要熄火之时,司机却吃下了三颗“定心丸”,重新踩下了油门。
首先是历史的“剧本”。历史数据显示,政府“关门”往往是“利空出尽”。2018年那次长达35天的停摆,美股正是在停摆启动前后触及低点,随后便开启了新一轮上涨。
其次是硅谷的“新品”。在市场调整期间,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陆续发布了融合AI功能的新产品与服务。“发动机”本身依然在持续输出强大的动力,这为反弹提供了最核心的驱动力。
最后是经济的“韧性”。美国二季度GDP终值大超预期,而9月ADP就业人数的意外疲软,反而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10月再次降息的预期。
核心看点一:美股的定价权,正在从“华盛顿”向“硅谷”转移
这场压力测试最深刻的启示在于,市场对宏观政治层面的利空(如政府关门),其敏感度正在显著下降。投资者的核心关注点,已经从华盛顿的政治博弈,全面转向了硅谷的科技创新。只要AI革命的产业主线逻辑不动摇,宏观层面的扰动,就难以逆转市场的中期趋势。
核心看点二:“坏数据”等于“好消息”的逻辑回归,降息预期成最大“保护垫”
ADP就业数据的“爆冷”,反而催化了市场的反弹,这标志着“坏数据等于好消息”的经典交易逻辑再度回归。它意味着,在通胀可控的前提下,任何经济走弱的迹象,都将被市场解读为美联储加快宽松步伐的理由。这种强大的降息预期,为美股的估值,提供了一个坚实的“保护垫”。
核心看点三:雨过并未天晴,通胀与关税仍是远方的“乌云”
必须警惕的是,尽管市场短期反弹,但中期的风险并未完全解除。美国二季度核心PCE年化季率高于预期,表明通胀压力犹存;而特朗普政府新一轮的关税政策,可能对供应链和物价造成新的冲击。这两片远方的“乌云”,仍可能在未来某个时点,为市场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雨。
好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美股“压力测试”报告解读完毕,听听刚从“坑里”爬出来的多头、一直谨慎的空头和一位美联储的观察员怎么说。
@AI不倒陪跑到老:吓出一身冷汗,还好又拉回来了。事实证明,政府关门这种事,就是给我们这种“信仰派”送上车机会的。只要微软、亚马逊还在发布新功能,AI的故事就没完,回调就是加仓点。
@一个空头最后的倔强:别高兴得太早。估值在高位是事实,通胀的粘性也是事实,关税的影响还没开始体现。现在就是靠降息预期在硬撑,等预期兑现了,或者通胀再起来,有你们哭的时候。
@美联储传声筒:鲍威尔现在也很难做。一方面,就业数据确实开始走弱,给了他降息的理由;但另一方面,核心PCE还是那么顽固,让他不敢轻易“大放水”。现在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市场的波动只会越来越大。
好了,不开玩笑了,上今天我们的人话‘神吐槽’:
美股这辆跑车,只要AI的引擎还在轰鸣,就算车上坐着两个打架的司机,也照样往前冲。
(点睛:当前美股市场驱动力的核心变化——强大的产业周期(AI引擎)正在压倒传统的宏观政治因素(打架的司机)。只要科技创新的主线逻辑不被破坏,华盛顿的政治闹剧就难以逆转市场的中期趋势。)
来源:小喇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