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开盘再看!三大原因定调牛市,节后最该抢的是这两类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3 06:30 2

摘要:国庆休市这几天,外围市场直接炸了——10月2日亚太股市集体冲高涨疯了,韩国KOSPI指数暴涨近3%,直接冲破3500点;恒生科技指数更猛,一天狂拉快4%,中芯国际单天飙涨超11%。欧洲股市开盘也跟着高开,科技股和资源股带头涨,完全是全球一起嗨的节奏。这波“休假

国庆休市这几天,外围市场直接炸了——10月2日亚太股市集体冲高涨疯了,韩国KOSPI指数暴涨近3%,直接冲破3500点;恒生科技指数更猛,一天狂拉快4%,中芯国际单天飙涨超11%。欧洲股市开盘也跟着高开,科技股和资源股带头涨,完全是全球一起嗨的节奏。这波“休假期间的暴涨”不是瞎涨,背后藏着能把市场推向牛市的三大硬逻辑,A股节后的机会已经明牌了,科技成长和稀缺资源这两类股,大概率要带头爆发。

这轮外围上涨不是个别股票蹦跶,是跨市场、全产业链一起动,资金做多的意愿特别明显。

亚太这边涨得最凶。10月2日港股本来低开,结果越走越强,恒生指数最后涨了近2%,恒生科技指数直接创了近期单日最大涨幅——除了中芯国际涨疯,阿里巴巴也涨超4%,腾讯涨2%多,不管是互联网科技还是硬科技,全在涨。韩国股市更夸张,三星电子涨4.3%,SK海力士直接飙10%,带动指数冲破3500点历史新高,说白了就是芯片和AI产业链的热度直接传过来了。

欧美市场虽然没涨得那么夸张,但趋势已经很明确。美股9月就收得很漂亮,标普500涨了3.53%,是2010年以来最好的9月表现;纳斯达克季度涨了11.24%,英伟达市值都破4.5万亿美元了,科技股的带头作用没人能比。欧洲三大指数开盘就集体走高,资源股和科技股跟着亚太涨,全球市场形成了“一起往上冲”的联动格局。

还有个细节得注意:这轮涨是“资金抢着买”的架势。韩国股市单日成交额比前五天平均多了30%,港股科技ETF一天就进了超15亿港元,全球资金都在往景气度高的赛道挤——这种情况,往往是牛市初期的样子。

外围涨这么猛,不是没原因的,美联储放水、AI产业突破、龙头估值重估这三件事凑到一起,直接把市场热情点燃了,这也是牛市能立住的硬底气。

1. 美联储降息落地,还要接着放:全球钱变多了

9月美联储已经明确要宽松,把利率降了25个基点,调到4.00%-4.25%——这是2025年第一次降,加上2024年的三次,宽松周期已经开了头。更关键的是,美联储官员们的预期是,今年内还得再降两次,到年底利率能降到3.5%-3.75%,等于说“放水的闸门会越开越大”。

最新数据还在帮着强化“继续降息”的预期。美国9月ADP就业数据(民间就业)意外下降,和之前劳动力市场放缓的消息对上了,市场都觉得“美联储不加速降息不行了”。全球美元变多的时候,新兴市场和科技成长股最受益,这也是北向资金9月狂买A股近400亿的核心原因之一。

2. OpenAI引爆AI产业链:科技热度再上一个台阶

AI行业最近出了个大动静,直接成了市场上涨的“导火索”。OpenAI刚完成一轮股份出售,估值一下冲到5000亿美元,还拉上三星、SK海力士这些韩国芯片巨头,一起搞全球数据中心建设——从英伟达到甲骨文,行业里的大公司都掺和进来了,整个AI算力产业链直接被激活。

产业链的数据也能证明热度:2025年二季度全球晶元代工营收41.7亿美元,比上季度涨了14.6%;台积电占了70.2%的市场,中芯国际排第三,出货量还在涨,机构预测三季度增长会更快。终端需求也爆了,全球AI手机三季度出货量预计比去年涨120%,智能机器人订单比上季度多了50%,从算力到终端,全产业链的需求都在兑现。

3. 大机构看好龙头,估值要重估:信心跟着涨

国际大投行最近都在给核心资产“抬轿子”,直接提振了市场信心。摩根大通刚把阿里巴巴港股目标价上调了近45%,给到242港元,是目前分析师给的最高价——理由很简单,阿里云收入前景变好,而且AI和电商能互相借力,帮商家多赚钱。

这种“重估”不是个案。北向资金9月不光买科技股,还狂加通信设备、消费电子,光半导体板块就加了超180亿,寒武纪、中芯国际这些龙头一直被增持。机构研报里说,现在A股科技龙头的市盈率,还在近五年30%分位以下,和海外同类公司比,估值差得有点多,往后肯定要补涨。

外围暴涨只是“引子”,A股自己早就具备牛市启动的条件了,政策、资金、基本面这三方面都在往好的方向走,节后行情差不了。

政策一直在“托底”还精准发力。工信部说“十五五”要重点搞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信息这些新赛道,还要建未来产业先导区,给科技股铺好路。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钱,也往科技基建和资源保障上砸;9月制造业PMI升到49.8%,生产指数直接冲到51.9%,政策的效果已经慢慢显出来了。

资金的“弹药”也早备足了。北向资金9月不光买科技股,还对着稀土板块狂加超50亿,北方稀土、金力永磁这些股的持仓市值涨了不少。杠杆资金也很积极,两融余额连涨14周,9月底破了2.4万亿,融资买得最多的十只股里,6只都是半导体和稀土股。主力资金节前最后三天虽然稍微调了调,但科技和资源板块还是逆势吸了超30亿,明显是提前布局等着节后涨。

基本面的“业绩底”也筑牢了。半导体板块里,已经发三季报预告的公司,净利润平均涨45%,长川科技这些设备龙头更是涨超130%;稀土板块更猛,氧化镨钕价格从25万/吨涨到32万/吨,下游磁材企业的锁价订单比去年多了50%,业绩弹性十足。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涨20.4%,企业赚钱的拐点到了,这是市场最扎实的支撑。

结合外围的驱动和A股自身的情况,节后最可能爆发的,肯定是AI+半导体和稀土+小金属这两类股——既有政策推着,又有资金买着,业绩还确定,是牛市初期的核心主线。

第一类:AI+半导体——全球一起炒,国产替代加速

这赛道完美跟上外围的上涨逻辑,国内政策和资金又都给劲儿,节后肯定是“进攻首选”。

重点看两个方向:一是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国产替代在加速,行业周期也在回暖。2025年国内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已经从去年的20%-30%涨到25%以上,工信部目标是2030年突破63%,空间大得很,北方华创、中微公司这些龙头订单都排满了,北向资金9月对这些股的加仓比例超20%。二是AI算力和终端,OpenAI搞的合作计划,直接利好算力芯片和数据中心产业链,中芯国际、寒武纪这些股在港股和A股一起涨;而且AI手机、智能机器人这些终端需求爆了,也会带动消费电子龙头的业绩。

资金和业绩也能印证:半导体板块9月主力资金进了超200亿,龙虎榜里机构净买入占35%,比游资多得多;行业三季度营收预计比上季度涨15%,业绩增速和估值的匹配度,在所有成长板块里都是最好的。

第二类:稀土+小金属——东西不够卖,资金提前锁仓

这类股既有周期属性,又是战略资源,现在钱松、政策又支持,肯定能走出“量价齐升”的行情。

核心逻辑就是“不够卖+需求猛”。供给端这边,稀土的话,国内配额管得严,缅甸进口的稀土矿比去年少了30%;小金属更夸张,刚果(金)的钴出口配额,才是去年产量的8%,铜库存也降到近五年最低,缺口越来越大。需求端呢,新能源汽车、风电对稀土磁材的需求比去年涨40%,前8个月电网投资涨12.5%,铜铝这些金属的消费也跟着涨。

政策和资金也在添火:稀土被放进“战略资源保障清单”,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钱往资源开发上砸;主力资金连续12天往稀土板块里冲,一共进了超100亿,社保基金二季度新买进5只稀土股,公募基金的配置比例也比上季度多了2个百分点。现在这板块的估值,才在近五年25%分位以下,等价格涨了、业绩放出来,估值肯定要往上修。

普通投资者节后布局,别瞎买,得讲策略,既要抓住机会,也要防风险,别追高被套。

操作策略:两种方法,看你适合哪种

• 稳健型投资者:就搞“6成底仓+4成机动”。底仓买半导体ETF和稀土ETF,这俩最近5天就吸了超10亿,跟着赛道走准没错;机动的钱就逢低买业绩确定的龙头,比如北方华创、北方稀土,别追涨。

• 进取型投资者:就盯“政策+产业”一起发力的股。半导体选设备和算力芯片龙头,稀土选自己有矿山的企业,还能看看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里的稀土磁材股。但要注意仓位,单个股别超过10%,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必须避开的三个坑

1. 纯蹭热点的股:那些光说自己搞AI、机器人,没实际订单的,节前就有资金跑路了,节后一准跌,碰到换手率突然超20%的,赶紧躲。

2. 涨太多没业绩的科技股:前期涨了50%以上,还没发业绩预告的,大概率是估值炒太高了,北向资金已经开始卖这些股了。

3. 忘了看外围动静:10月美联储还要开议息会,要是降息没那么快,外资可能短期撤走,得盯着消息,及时调仓位。

外围用暴涨给A股送了份“国庆大礼”,而且政策、资金、业绩凑到一起,牛市的基础已经很稳了。节后不会所有股都涨,但AI+半导体和稀土+小金属这两条线,逻辑最硬、确定性最高。与其开盘后慌慌张张追涨,不如现在就锁定这两类股的核心标的——牛市初期,选对方向比瞎折腾管用多了。

来源:沐南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