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液晶电视终于跌落“神坛”,这4个缺点,没有一个是冤枉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3 10:17 1

摘要:大屏越卖越贵,销量却跌到2010年谷底,这背后不是大家没钱,是“电视”两个字早被拆成三块:一块是面板,一块是墙,一块是会员。

“你家电视上次开机是啥时候?

”——别躲,我跟你一样,遥控器半年没摸,落灰厚得能写日记。

可厂商还在猛发新品,好像我们欠它一张订单。

到底谁在买?

买回去又图个啥?

我蹲了三个月工厂、渠道和售后,把真相反着给你扒一遍。

大屏越卖越贵,销量却跌到2010年谷底,这背后不是大家没钱,是“电视”两个字早被拆成三块:一块是面板,一块是墙,一块是会员。

面板厂先动手,65英寸以上切得跟门板似的,利润翻三倍,小尺寸直接砍单。

LG拍拍屁股走人,把LCD产线甩给京东方,转头去卷OLED,像极了楼市里先跑的那批炒房客。

于是你逛卖场,满眼85、98、115英寸,价格标得跟二手车似的,砍价先减两千,销售还装委屈:“哥,这尺寸再低就亏本。

”——他亏啥?

亏的是没把墙给你算进去。

墙才是隐形门槛。

我跑上海徐汇一精装楼盘,90后业主收房第一件事不是买电视,是让设计师把墙抹平,留一条7厘米暗槽,装120英寸电动幕布,按一下,幕布降下,激光电视藏在吊顶,关机就是白墙。

宜家最受伤,电视柜销量四连跌,41%的窟窿补都补不上。

电视从“家电”变“建材”,厂商才反应过来,连夜推“画壁”“画境”系列,厚度不到2厘米,关机挂副莫奈,开机放《狂飙》,试图把墙面夺回来。

可真实场景里,多数人宁愿让墙空着,也不想为一块黑镜子付两万。

再说会员,简直套娃本娃。

我亲测四台主流品牌,开机统一送120秒广告,跳过键小得跟逗号似的,一不小心点进“奇异果”,再一不小心跳转“云视听”,想看4K得再开“臻享专区”。

算笔账:电视2999,想看得爽,一年会员费再加698,还得给小孩买“少儿成长包”198,给爸妈开“长辈模式”另收120。售后小哥悄悄告诉我,50%的投诉不是屏坏,是“怎么又让我交钱”。

创维尝到甜头,干脆出“无广告尊享版”,年费499,等于把刀磨快了再卖护手套,你还觉得它良心。

激光和投影趁火打劫。

海信把4500:1原生对比度机器压到两万内,极米把4K激光做到3000流明,白天不拉帘也能看,直接啃走32%想换大屏的年轻人。

IDC数据更扎心:2023年1800万台智能投影,中国占62%,等于每卖出三台“电视”,就有一台其实是投影。

三星LG更狠,一个推透明MicroLED,一个卷轴OLED像报纸一样收进底座,25%用户愿意付溢价——不是为看,是为炫。

电视从“看片工具”变“社交货币”,跟球鞋一样,贵才配发朋友圈。

厂商也学会“卖服务”续命。

TCL把电视做成套系中枢,冰箱洗衣机空调全听它指挥;索尼让PS5一键优化画质,游戏党秒买单;百思买在美国试点“电视即服务”,月费39刀,两年换新,回收旧机直接翻新卖拉美。

思路很简单:既然你不换电视,我就让你“租”电视,把硬件当耗材,内容当印钞机。

国内苏宁跟着学,投影先拿回家试看七天,不爽包退,门店体验区天天爆满,转化率却不到15%——多数人试完甩一句“我再想想”,转头去刷手机。

我聊了一圈,最诚实的回答来自深圳华强北一个渠道佬:“电视早就不是电视,是客厅最后一块能涨价的‘瓷砖’。

你嫌它大、贵、广告多,可等你娃上网课、爸妈跳广场舞、老婆追《浪姐》,还得乖乖开机。

你可以不买,但家里总得留一块能亮的墙,以防万一。

”一句话把遮羞布撕烂:我们吐槽十年,最后仍会给那块屏找位置,因为它姓“公”,全家唯一不用抢的公共屏。

厂商赌的就是这个“以防万一”。

所以2024怎么选?

给你三把尺:一量墙,真嵌入式再考虑98英寸,不然电梯都进不去;二量钱包,2999是门票,后续会员费按年打七折算,别等账单吓哭;三量耐心,受不了广告直接买“无广告”版本或接外置盒子,别信“以后能关”的鬼话。

想一步到位,激光电视+抗光幕布是解药,白天能看,搬家能卷走,代价是两万预算。

若一年开机不到二十次,果断投影,极米当贝爱普生谁降价买谁,别追旗舰,亮度够就行。

最后提醒一句:别被“可折叠”“透明”这些概念撩晕,新技术第一年量产良率都低,售后配件等半年,真发烧等第二代。

电视这玩意,买早三个月,多交一倍智商税。

实在犹豫,就把墙空着,把钱放余额宝,年底厂商冲业绩,价格跳水再入手,省下的钱够开五年会员——广告爱咋咋地,反正我们早就学会闭眼跳过。

来源:走进科技生活

相关推荐